APP下载

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2020-12-3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利巴韦体温例数

赵 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大连 116600)

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导致的疾病称呼吸道感染[1]。根据患病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前者包括鼻炎、咽炎和喉炎;后者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2]。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注射用炎琥宁,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它具有抗病毒,抗菌的双重效果,同时对免疫力也具提升作用[3]。为进一步研究炎琥宁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择156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在我院儿科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56例作为研究目标,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8例。常规组:男50例,女28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01±0.28)岁。研究组:男29例,女49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55±0.29)岁。两组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已签定知情书,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 临床特点 所有患儿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所有患儿均有起病急、发热,同时还有流鼻涕、鼻塞、咳嗽、扁桃体肿大并充血等特点。体温>38.5 ℃的患儿97例,体温>39.5 ℃的患儿59例;所有患者均有轻重不同的咽喉肿痛症状,咽部充血96例,扁桃体肿大充血的患儿61例;发病在24 h内的患儿78例,24~48 h的患儿49例,48~72 h的患儿29例;胸部听诊均正常。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生产厂家: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9993274,规格:1 mL∶0.1 g)1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次,每日1次静点。研究组采用炎琥宁治疗(生产厂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66259,规格:80 mg)10 mg/(kg·d),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每日1次静点。两组均治疗3~5 d,抽血依据血象同时加一种抗生素,用来预防感染;详细记录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变化,对于高烧超过39 ℃的患儿,给予对症退热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72 h后,对比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24 h内体温下降至37.5 ℃以下,流鼻涕、鼻塞、咳嗽、扁桃体肿大并充血等临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72 h内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以上临床体征有好转;无效:治疗后72 h体温无变化,临床体征无变化或者加重。②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③对两组患儿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治疗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对本次就诊的满意程度。共5项,每项满分20分,总分为100分。80~100分代表非常满意,60~79分代表满意,6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治疗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经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数据对比具有研究探讨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常规组78例患儿中,有6例出现贫血反应,11例出现乏力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9%,停药后消失。研究组78例患儿均未出现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78例患儿,其中非常满意例数为31例,满意例数为36例,不满意例数为11例,满意率为85.89%。研究组78例患儿,其中非常满意例数为60例,满意例数为15例,不满意例数为3例,满意率为96.1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21,P=0.025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疾病,尤其是冬春季节,发病后直接影响孩子健康,甚至并发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危及患儿生命[4]。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共症状一般不超过1周,3~5 d症状可逐渐缓解。如果超过1周症状没有缓解,就不要单纯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发展到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为咳嗽、咳痰,同时伴有发热、胸闷、胸痛等症状。如果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持续反复不好,也要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应检查[5]。小儿呼吸道感染易反复发作,这是由于在婴儿时期鼻腔内没有鼻毛,鼻腔短小,鼻黏膜柔软且血管丰富,因此当细菌、病毒入侵后,自身没有防御能力,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6]。而在小儿时期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并且从母体中的抗体会逐渐消失,导致呼吸道感染易出现反复发作。

引起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有:①自身原因:早产儿、人工喂养、营养不良等,可引发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或不足,容易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②用药原因:小儿感冒后,家长给孩子滥用药物及抗生素,不遵医嘱随意加减药量、停药,使机体免疫力、津力受损,抵抗力下降,反复引起呼吸道感染。③监护人照顾不周:父母及监护人总怕孩子冷,室温调得过高或者给孩子穿得过多,导致小儿易出汗,很容易导致小儿着凉感冒。或者怕小儿生病,故监护人不经常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导致小儿适应外界温度的能力差,免疫力低,易出现疾病。④缺乏维生素:当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的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尤其是缺钙的时候,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平时要注意给孩子摄入各种微量元素,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是很高的[7]。

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法一般为抗感染、解痉、止咳、平喘、化痰、支持治疗[8]。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往往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大部分都有发热的症状,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热常见的有扁桃体发炎、急性喉炎、急性咽喉炎,包括下呼吸道的感染,有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这些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主要是积极地控制感染和退烧治疗,如果体温在37~38 ℃,多喝水为宜,体温在38 ℃以上,要应用退高烧的药物,以免引起高热惊厥,然后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9],目前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常用药,但疗效不很理想,不良反应较多,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皮疹、腹泻、胃肠道出血、血清胆红素升高等。有相关研究表明,利巴韦林在缓解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上明显差于炎琥宁。

炎琥宁(通用名:注射用炎琥宁)是穿心连提取物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脂、穿心莲酯、脱氧穿心莲内酯等。具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炎琥宁优点有:①不良反应小:药理表明,静点炎琥宁后,血药有效浓度快速到达,代谢基本不从肝、肾,而是以尿原型排出,不良反应极低。②镇痛作用强:炎琥宁对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有加速,加快功效,对血清溶菌酶含量提升有正向作用,可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感染作用。③具有抗病毒、抗菌双重功效:相关试验证明,炎琥宁对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腺病毒等有抗病毒、灭病毒作用。对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抗菌、杀菌作用。④快速消除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炎琥宁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减低有促成作用,对于炎性发生、发展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快速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发热等症,这对缩短病程有积极意义。⑤无需做皮试,可直接静点,抗生素过敏的患儿可直接治疗,减少等待皮试时间,减少患儿不适时间,减少家长担心度,使患儿尽快接受治疗,早日康复。⑥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炎琥宁制剂稳定,不良反应少,可快减缓解病症[10]。

本次对156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研究,常规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采用炎琥宁粉针剂治疗,经试验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炎琥宁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药效迅速,临床症状缓解快稳,不易复发。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9%,研究组无不良反应,这一结果表明,炎琥宁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可靠性强。其结果大大增加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炎琥宁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治疗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利巴韦体温例数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