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镜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12-30朱鸿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胶质瘤显微镜脑组织

朱鸿宇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经调查发现,脑胶质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胶质瘤不仅具备较高的复发率,还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原发性颅脑肿瘤的一种常见形式[1]。脑胶质瘤位于人体的特殊位置,手术风险较高,难度较大。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脑胶质瘤患者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治疗效果有待提升。手术时极易损害人体的正常组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预后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2]。为此,医护人员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希望利用显微镜手术治疗的方式,弥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中的不足。本研究证明,显微镜手术治疗在脑胶质瘤外科治疗过程中起到了维护患者安全的重要作用,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显微镜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64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不同,从2016年1月开始,截至2018年3月结束,经准确诊断,均患有脑胶质瘤。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的32例患者中包括1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最高者为71岁,最低为25岁,平均年龄为(46.2±3.1)岁;肿瘤直径1~7 cm;病程1~32个月,平均病程为(9.32±1.47)个月。对照组的32例患者中包括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最高者为72岁,最低为23岁,平均年龄为(46.5±3.0)岁;肿瘤直径1~6 cm;病程1~34个月,平均病程为(9.14±1.58)个月。统计学比较一般资料后结果无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多方诊断后,确定患者患有脑胶质瘤。经保守治疗过后,未取得明显效果。患者及家属均有知情权,同意参加研究。经过严格检查后,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确保患者不存在任何精神疾病、脏器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另外,患者并没有进行过颅脑手术。

1.3 方法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根据MR及颅脑CT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肿瘤位置。对照组32例患者以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开放手术,手术前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设计手术切口,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脑肿瘤手术的入路原则,综合判断不同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与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设计完成后去除骨瓣、打开脑膜,切除肿瘤。患者身体素质不同,病程不一,患病情况也有所差异,医护人员进行开放手术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肿瘤囊,如果出现变性和出血坏死的问题,需配合切除坏死组织,抽出囊液。然后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与脑组织膨出情况,判断是否保留患者骨瓣。观察组进行显微镜手术之前,由医护人员适当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和甘露醇,用于改善观察组患者肿瘤周围的水肿问题,给予时间为正式手术前的30 min。观察组患者接受显微镜手术治疗前同样需要进行入路设计,设计时应遵循MRI的指导,明确患者的皮瓣位置,皮瓣大小及入路等。开颅时应选择适当位置,一般位于肿瘤最近处。打开患者脑膜后,注意避开重要功能区,降低伤害患者正常脑组织的风险。然后在显微镜下进入患者的肿瘤外围胶质增生带,也可从水肿带进入整体切除肿瘤,切除时,可采取从中心向外围逐步切除的方法,尽量避免损伤患者的脑组织。

1.4 观察指标 完成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详细记录并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种。疗效标准:经检查后基本不存在临床症状,彻底去除胶质瘤的患者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病灶大幅减少,超过50.00%的为有效;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后并未改善任何临床症状,病灶减少比例较低,不超过50.00%。然后指派专业人员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调查与评价,遵循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判断患者的认知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术后6、12 个月MMSE及HDS评分等计量资料通过()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术后6、12 个月MMSE及HDS评分对比 观察组MMSE评分与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12 个月MMSE及HDS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12 个月MMSE及HDS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脑胶质瘤属于颅内恶性肿瘤,具有高病发率、病情严重、高致死率的特点。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手术后很难痊愈,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手术干预的方式对脑胶质瘤进行治疗[3]。因大脑与脊髓胶质细胞发生癌变,所以引发脑胶质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颅脑肿瘤,除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也是引发脑胶质瘤的重要原因。脑胶质瘤的增长呈浸润性的特征,具备丰富的贡献,因此发展的可能性极大,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要想维护患者生命,提高存活率,应利用适当的手术切除病灶[4]。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较高,很难彻底清除病灶,极有可能再次复发,威胁患者生命[5]。另外,传统的开颅手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脑组织[6],破坏患者血管,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

有学者指出,传统的开颅手术主要通过大面积暴露正常脑组织的方式维持术野[7],导致手术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血量明显增加[8]。近些年来,医疗仪器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显微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大面积应用于临床当中[9]。医护人员在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利用显微镜手术治疗的方式获取术野,确保术野更加精准,从而彻底清除病灶。在显微镜下,脑胶质瘤的颜色较暗,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清晰界限,因此,显微镜手术可更加彻底的清除脑胶质瘤,大幅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质量[10]。除此之外,显微镜手术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正常脑组织造成的损害,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显微镜手术治疗后,可降低传统手术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证实了显微镜手术治疗可以起到保护脑胶质瘤患者脑功能区的结论。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显微镜手术治疗方式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借鉴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是探究更为有效的脑胶质瘤手术方法,确保其安全、有效,为临床微创治疗贡献应有的力量。本次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如范围较小,研究对象较少,很多指标观察不到位(如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加大调查与研究范围,以期为临床微创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胶质瘤显微镜脑组织
《用显微镜看大象》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骨形成蛋白- 4 在人类胶质瘤中的研究现状
显微镜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显微镜下看沙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