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30郑清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9期
关键词:结肠镜丙泊酚芬太尼

郑清民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麻醉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在结肠镜检查中,传统的结肠镜检查时间不仅长,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因小儿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患儿进行结肠镜检查时,需要无痛操作,因此,有效、安全的麻醉十分关键。临床中,全身麻醉方法以丙泊酚静脉注射为主,起效快但时效短,容易导致患儿苏醒过早,而舒芬太尼作为新一代的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复合丙泊酚使用能够增强镇痛的效果,还可提升麻醉的安全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结肠镜检查患儿共86例,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ASAⅠ级,以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3,采用丙泊酚全身麻醉)与观察组(n=43,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43例患儿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21例,年龄2.50~11.00岁,平均(6.27±1.99)岁;观察组43例患儿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0例,年龄1.50~10.00岁,平均(6.11±1.87)岁。所有患儿均符合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症状,家属均自愿签署检查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慢性器质性疾病、麻醉药物过敏及资料不全等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性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建立静脉通道,持续进行心电监护,面罩吸氧2 L/min。

对照组患儿采用单一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静脉注射2.00 mg/kg的丙泊酚注射液(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68),1 min内注射完毕,确保患儿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入镜检查[2]。

观察组患儿进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首先对患儿静脉注射0.10 μg/kg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2 min内注射完毕,随后静脉缓慢注射2.00 mg/kg的丙泊酚注射液,在1 min内注射完毕。当患儿入睡后唤之无任何反应,且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入镜检查[3]。

两组患儿手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00 mg/(kg·h),根据患儿的情况必要时酌情缓慢注射丙泊酚0.50~1.00 mg/kg[4]。术中HR<90次/分,给予阿托品0.01 mg/kg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插管至回盲部,退镜完毕,麻醉苏醒的时间,分别记为T1~T3。诱导时间:从静脉注射丙泊酚开始至患儿入睡;插镜时间:从插镜开始到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②经过对两组患儿的麻醉处理后,判定其麻醉效果,优:结肠镜检查中患儿没有出现肢体活动;良:结肠镜检查中患儿出现肢体活动,但不影响检查;差:结肠镜检查中患儿出现肢体活动十分剧烈,影响检查进展。③对两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插镜时间、苏醒时间与丙泊酚用量情况进行比较。③比较两组患儿的MAP、HR、SpO2。④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包括MAP、HR、SpO2等)用()表示,以t检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包括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等)用[n(%)]表示,以χ2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麻醉优良率为79.06%,观察组患儿的麻醉优良率为95.34%,两组患儿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麻醉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诱导时间、插镜时间、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MAP、HR、SpO2在T1~T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麻醉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儿麻醉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的MAP、HR、SpO2变化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的MAP、HR、SpO2变化比较()

2.4 两组患儿术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术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结肠镜检查作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传统的结肠镜检查时间较长,患者具有明显疼痛感,临床中,为减少患儿的痛苦,小儿结肠镜检查均通过静脉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对麻醉药物的选择,要具有安全、起效快、苏醒快的特点[5]。

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起效迅速且安全性高的麻醉药物,但镇痛作用不显著,如若单一用药则需较大剂量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但会抑制患儿的呼吸与循环。因此,需要与镇痛药物联合使用来增强麻醉的效果。舒芬太尼是新一代的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相比芬太尼其对μ受体的亲和力更好,能发挥较强的镇痛效果,同时镇痛的时效也较长,脂溶性较高。二者药物的复合使用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增强镇静、镇痛效果。在小儿结肠镜麻醉检查过程中具有提升安全性、减少麻醉恢复时间等优势[6-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麻醉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插镜时间、MAP、HR、SpO2、术中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术中循环稳定与手术前1 h开始输液,术中丙泊酚持续泵注有关。呼吸抑制是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频率减慢,但因舒芬太尼剂量较小,其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暂,通过面罩给氧,托下颌,两组SpO2均能维持95%以上[9-10]。

由此可见,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结肠镜检查中效果显著,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系数较高。

猜你喜欢

结肠镜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