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藏线骑行风险及对策研究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川藏线行者高原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0)

近些年来,随着视频直播软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川藏线骑行的魅力,骑行川藏线的骑行大军日益壮大。骑行者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骑着单车经过美丽的川藏线到达神圣的拉萨。在骑行的路途中就有很多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导致在骑行过程中遭受了很大的困难,有些甚至无法完成整条线路的骑行而留下不小的遗憾,甚至有人因种种原因丧失生命。还有一大部分人因未知带来的恐惧不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关于骑行西藏的研究并不多,涉及到骑行川藏线风险研究的内容也不是很多,大多都是网络上比较随意的攻略,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很少。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契机,为更多想要完成骑行梦想的人提供最有力的安全保障。

1、文献综述

1.1、川藏线

川藏线是骑行者对川藏公路的俗称,就是成都到拉萨的318国道段,是连接四川与西藏之间的第一条公路。始建于1950年,川藏公路通车于1958年。全程大约2160公里。

1.2、川藏线特征

川藏线的骑行难度非常大,距离长、高海拔、地形崎岖复杂、坡度大、气候多变等是其主要特征。

1.3、骑行者特征

根据调查得知骑行川藏线的人大部分都是男性,占95%以上,女性不足5%,而且都是第一次骑行这条线路,对这条线路的具体路况都比较陌生,在这部分人中大学生人数居多。李艳、严艳在《赴西藏旅游风险感知研究》中提出职业不同,社会风险感知有显著差异,学生社会风险感知度最低。很少有人经过长途骑行的训练进而增加了骑行风险发生的概率。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川藏线骑行风险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百度文库、中国知网、微信公众号、个人网站骑行游记等,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访谈调查法。

通过微信、电话和面对面与川藏线上的骑行者(途中遇到的骑者/已完成骑行的)进行访谈,并与各网站上的攻略总结的内容相结合,具体的了解川藏线骑行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更进一步地充实本论文的理论依据。

(3)实地考察法。

为获得更为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作者2019年5月23日自成都出发历时21天完成川藏线骑行,充实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3、川藏线骑行风险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由研究可知,骑行川藏线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骑行者自身的风险、交通道路风险、骑行装备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以及社会环境风险。

3.1、骑行者自身风险与应对措施

骑行者自身是最大的风险因素,风险系数也是引人而异,由于每天需要骑行的时间大多在8-10小时,距离在100公里以上,这需要骑行者有良好的身体状况,顽强的意志品质,骑行道路弯道多且起伏变化大,这就需要骑行者有充沛的体能和良好的骑行技术作为基本保障来支撑每天的骑行。骑行者的道德品质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也是降低自身风险系数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出发前一定要做好身体状况的储备,提前有详细的锻炼计划,一定要有系统的体能训练和多次长途骑行的锻炼作为体能保障。做好心理建设,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熟练的自行车驾驶技术是完成整个骑行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转弯和连续下坡时刹车的使用。

3.2、交通及道路风险与应对措施

318国道为国家二级公路,为双向行驶的单车道,没有预留非机动车道,由于这条线路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的主要运输线,所以每天来往的大型运输车非常多而且还有很多内地游客第一次驾车进藏。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控制车速,遵守交通规则,在骑行过程中做到不飙车不随意变道。有些隧道内没有灯,通过隧道时必须戴尾灯提示后方车辆。进入藏区后由于当地人的习俗牦牛、猪等很多家畜都是散养的,在路过村庄和牧场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动物带来的风险因素。

川藏线骑行中上坡和下坡比较多,全程要翻越十几座大山,爬坡骑行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靠路边骑行,切记不要用之字爬坡的方式骑行,调好档位。下坡相对较轻松,但下坡的发生风险的概率非常大。有很多下坡路段路面不平整,急弯多,一定要控制车速不能过快,给自己的反应留有余地。途中遇到动物时要控制好车速,尽快通过不要故意惊扰它们。

3.3、骑行装备风险与应对措施

装备的性能与装备的适用性以及装备自身的质量是决定骑行时的体验感和安全的重要因素。骑行川藏线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专业性。因此,对装备器材的要求非常高,若装备器材不合格,则安全性和体验感都无法得到保障。装备器材风险是指骑行专业装备和器材的质量与使用状况等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风险事故。主要包括:装备质量不合格、装备使用不合理、装备性能差、装备选择不符合需求、装备准备不全面、装备的保管不当、装备老化等造成的风险事故。

出发前要在各大攻略网站上查阅需要的装备,准备好所需装备后一定要熟悉每一件装备的性能使用方法,打包时要明确每一件装备的位置,使用后保管得当。

3.4、自然环境风险与应对措施

川藏线骑行多在高海拔地骑行,高原反应、紫外线晒伤和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是骑行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李丽在《预防“高原反应”促进高原开发》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大多数人初到高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反现象,最常见的“高原反应”表现是: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高血压、乏力、睡眠不良等。高原反应有些较短的1-2天,有些人高反时间持续比较长可达7天以上。通常是可逆的,不会引起其他后遗症现象。急性“高原反应”包括轻度反应和重度反应,重度有3种类型:“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还有两种混合出现的类型。慢性“高原反应”主要会出现“高原性心脏病”、“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病”和“高原血压异常”三种类型。“高原反应”是骑行进入到高原后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如果人们安全过了轻微高反的阶段,就可以继续在高原骑行;如果有加重的现象,就会发展成上述严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危险的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具体预防高原反应的有效办法:

(1)在骑行前就要做好身体检查:如果在平原就有高血压病、心脏功能疾病和肝、肾、脑、肺这些疾病还有贫血或医生建议不能去高原的人,就不要冒险去骑行。符合骑行进入西藏的标准,必须进行有必要的耐力训练,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的输氧能力;

(2)药物预防:可在出发前几天由医生指导服用银杏制品、藏域红景天等药物,随身必须携带葡萄糖口服液和红景天,在骑行进入高原后每天可以服用;

(3)一旦进入高原,前期切忌剧烈骑行以免缺氧导致高反加重;

(4)不要吸烟、不要喝酒,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水果;

(5)高反会出现睡不着的现象,一定不能服用安眠药物,防止对呼吸中枢抑制。

紫外线照射强烈是藏区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全天骑行的时间很长,暴露在阳光下是无法避免的,很多骑行者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晒伤,戴魔术头巾和擦防晒霜是很好的防晒措施。

骑行者大多选在每年4-10月期间骑行,川藏线气候复杂多变,温差变化大。在骑行期间会经历狂风暴雨、雷电、冰雹、下雪、大雾、地震、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在出发前一天必须查看当地天气预报,做好应对措施,检查整理好需要的装备。在危险路段不要停留休息,及时通过。

3.5、社会环境风险与应对措施

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文化冲突、后勤保障不够完善、藏区基础建设落后、骑行者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友爱的民族,进入藏区你会发现藏族同胞是非常淳朴友善的,但是我们必须提前了解当地各民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与我们内陆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构成了骑行途中的文化冲突,我们必须保持礼貌待人,遵守国家法律。

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现在也在逐渐完善,现在川藏线上有两家民营的保障机构57318服务与飞登骑行他们可以一路为我们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宿,也会提供道路救援等一些突发状况的援助。为了保证我们骑行无后顾之忧,必须购买骑行相关的保险。

4、总结

综上所述,骑行川藏线伴随着诸多风险因素,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用科学的手段去规避风险。出发前一定要做详细的攻略,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方面都要做充分的准备,选择合适且适用的装备。在骑行途中要尊重当地文化爱护自然环境,与人友好相处。骑行中做好每一天的骑行规划,合理分配体能,遵守交通规则确保骑行中的安全,只有在方方面面做好准备我们才能顺利完成川藏线的骑行,安全到达平安回家才是最有意义的骑行。

猜你喜欢

川藏线行者高原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追梦皖南川藏线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最美逆行者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诃护诗心 诃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