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体系初探

2020-12-3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团成员大学生

陈 橹

(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州 510830)

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为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2.7%,比2014届下降0.2%。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本科毕业生的两倍。此外,2015届大学毕业生在三年内选择“自主创业”的有6.2%,2015届大学毕业生有44.8%连续三年自主创业,比2014届(46.2%)低1.4%。从就业报告的数据来看,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有所下降。

笔者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应与社会的创业规则相匹配,打造科学合理的创业团队,项目的成功率才会更高。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团队管理体系,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业团队的科学管理,包括完善信息沟通、设计组织结构、构建组织文化等;二是创业环境建设与文化发展。随着大学生创业实践发展,创业机制的研究扩展到宏观领域,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团队管理支持体系理论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从协同整合视角研究创业机制的更少。

1 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的现状

在创业初期,团队负责人着重于产品打造、市场活动和企业生存问题。由于初期创业团队的成员较少,组织架构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此时团队成员大部分是大学生,彼此之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发的激情,为了同一个目标或者说为了某种情怀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创业模式。据有关数据统计,超过50%的大学生初期创业项目在5年内失败,团队成员流失率很高[1]。

当企业进入到巩固阶段,创业团队有较为固定的业务和稳定的市场份额,生存已经不是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团队的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权力的层级不断深化,部门的分工更加明确,随着项目的推进,企业经营进入规范化的管理状态。如人力资源的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强调人岗匹配,组织领导有序展开。巩固阶段中企业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发展规划必须制定,团队管理与建设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创业初期团队的管理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团队成员之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出现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项目成员价值观不一致导致经营理念和奋斗目标有所差异。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各执己见,难以形成统一的步伐,这种情况最容易产生创业团队的分道扬镳;二是项目成员性格或者个性导致的团队矛盾。随着成员间交往的深入和项目的发展,矛盾的加深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2];三是项目成员能力不足而出现人岗不匹配。企业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企业要发展就不得不进行人力资源的改革;四是项目成员间凝聚力不够。来自客观工作世界的诱惑,可能会导致成员利用项目作为跳板,或被其他公司“挖走”;五是项目初期的组织规划不到位。例如项目的股权分配、人事设置、利润分配等突出问题没有明确,导致“能共苦而不能同甘”的情况。

2 基于协同整合视角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管理建议

2.1 基于信息化视角下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思维

2.1.1 培养互联网思维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单纯的传统行业创业已经很困难,创业者需要用“互联网+”将传统产业激活,用互联网思维来打造创业团队。互联网创业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互联网本身的创业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将产品和服务进行信息交互的创业模式,主要有B2C、B2B、C2C等类型,这种模式门槛较低,大学生较容易进入。另外一种是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通过借助互联网来对传统行业进行包装升级,优化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当今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应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明晰市场情况和行业趋势,为企业的团队管理、顶层设计、发展规划等提供支持[3]。

2.1.2 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 创业团队的组建在SYB(start your business)培训课程当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团队组建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首先,团队成员间的能力要体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在对团队进行创建的过程中,成员的分工依托于能力大小,而成员间的合作依托于能力方面的互补。以人为本在企业中更便于打造出一支出色的创业团队,优势互补的团队无论在集体决策还是核心领导上,稳定性都能够得到保障。其次,以人为本的创业团队成员之间能彼此尊重,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大学生思维活跃,创业想法多,作为团队来说,项目的开展很难一开始就形成统一战线。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达成广泛认同,统一目标,确定行动方向。

2.2 基于信息化的团队管理规范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业团队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一点在大学生创业初期时容易被忽视,因为初期可能人员少、部门设置简单,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更多是感性和信任,由于都是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强调自由,所以创业团队的生存发展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在创业团队建立之初,根据项目性质和企业的特点,结合行业规则建立基本的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修正。

2.2.1 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包括企业性质、组织结构、议事规则、管理模式,人事管理制度。要对人员分工、岗位职责、福利待遇、考核方式、奖惩机制、权利义务等进行具体说明,特别要明确权责,对股权、期权以及分红权进行明确。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时修订,以满足团队的发展需求。

2.2.2 重视互联网技术在团队管理中的运用 电子建档是必要的手段,通过电子建档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各种制度之间密切联系,同步更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对数据进行筛选对比,根据数据的呈现来进行人员结构分析、人员培训需求分析、职业规划分析等;信息化制度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突破传统的人工操作带来的数据误差以及时间消耗,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管理注入新元素[4]。

2.3 基于学生社团视角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大学社团是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大学社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在社团里能将第一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社团活动当中。社团组织是社会的缩影,社团由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大学生组成,出于对社团组织的认可,打造出色团队,建设好社团。所以将大学社团的团队管理模式复制到创业团队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效率。

2.3.1 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体系相对完善 学生社团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对社团的部门以及任职条件也有比较系统的要求,特别对于一些创新创业类社团,如企业家协会、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社、房地产协会、职业营销协会等,这些社团的组织分工都类似于企业的管理组织体系,学生社团相当于一个企业的缩影,其组织体系有利于创业团队的发展。将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体系复制到创业团队当中能够快速地完成管理体系建设,特别对于初创团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另外根据对学生社团组织的优化能够促进创业团队形成更加明确的分工,促使团队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3.2 学生社团能储备和锻炼人才 社团成员的兴趣和价值观趋向都相对统一,在社团活动的时候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锻炼其技能。由于社团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社团成员能够相互学习,分享创意,彼此交流和融合,学生之间实现能力互补,提高活动的质量。另外,社团模式能够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日常的活动交流,对于出现的难点、要点进行积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将社团活动映射到创业活动中,项目的成功率就会提高,其实在创新创业类社团当中,很多学生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创业经验,但是没有遇到较好的创业项目;而有的学生有创意、有想法,能够挖掘好的创业项目,但实践经验缺较为欠缺,通过社团对人才的储备和训练,同学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加强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提高创业成功率[5]。

2.3.3 学生社团能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源 大学社团经过积淀形成一定的社团文化及社会人脉,例如广东培正学院的未来企业家协会,创办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社团活动不仅局限于校内,也延伸到了校外,历届的协会总裁有50%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而且五年内创业成功率高达70%。优秀的社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资源,对于学生的就业和自主创业都提供了便利。通过学生社团的磨练,社会资源的介入,创业团队的管理会更上一层楼,社会的资源可以提供目前潮流的创业资讯,可以打磨创业项目和改善创业团队,通过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提高创业质量。

3 结 语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经济,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思维,跟上信息化的脚步,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创业团队管理体系的探索,能提高团队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开拓团队管理人员的思维,推动团队的发展[6]。

猜你喜欢

社团成员大学生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