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互联,转型融合
——“互联网+”新业态下体育产业升级发展路径探究

2020-12-30李会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业态体育产业升级

李会会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1)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不可逆转地影响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经济部门和互联网的“互联”呈现出不断深入的态势,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也直接带动经济成长模式的转型升级。在国家和全民日益重视和追求健康生活的背景下,体育产业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与高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升级,由此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对“互联网+”下体育产业的新业态展开思考和探讨,为我国体育产业未来高质高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现状

2.1、“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各种新手段层出不穷,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数据的采集、检索、处理、存储、以及传输等创造了极大便利,进而使得体育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获得数据支撑的基础,在信息化方向上快速奔驰。

此外,“互联网+”思维的融合渗透对体育产业发展同样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即时性、互动性、平等性、多样化、个性化等互联网思维特征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使体育产业发展能够更加人性化,契合广大消费者需求。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全面的升级,从业态升级、产品创新、结构丰富、功能延伸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特色化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价值,真正地服务于大众健身,最终实现体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2、“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信息传输具有交互性强、即时传输的基本特点,推动体育产业信息从输出、传播到存储等领域的全面升级,进而为各个环节的信息传输和资源传输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体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有效提升其利用效率。为推动体育产业的升级发展,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推出了体育产业分类,并指出所有类别都能以互联网为手段展开整合和融合,以官方名义为“互联网+”行动奠定基调。也就是说,体育产业的各个参与者,包括体育赛事转播商、运营商、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商,移动体育培训服务商以及第三方服务组织都应参与其中,以“互联网+”为纽带带动体育产业的整合发展。

当前,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业巨头投入到体育产业升级发展的浪潮中,引领了“互联网+”新业态下体育产业升级的新局面,其一是“互联网+”体育赛事转播产业,自2015年起,我国腾讯体育、乐视体育、阿里体育等体育巨擘一次次展开版权大战,争夺各项赛事的线上转播权,对央视体育赛事转播的垄断局面形成强烈挑战,推动我国体育赛事转播进入商业化时代;其二是体育服务产业智能化发展,首先表现在智能软件方面,近年来,手机健身软件进入蓬勃发展状态,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全方位和侧重化的健身服务,此外,手机体育社区软件和预约软件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体育业余生活创造了极大便利;其次,表现在智能硬件方面,各类体育运动器材和装备在高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在设计和功能上更加科学和健康,比如,各类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运动设备如智能足球、智能球鞋、门线鹰眼等;其三是体育电商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体育服务商将销售渠道从线下挪移到线上,而为了进一步丰富体育消费体验,一些商家开始创新销售模式,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销售网络。其四,体育电子竞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推动下,电子竞技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游戏公司在着力开发线上业务的同时,也注重抓好线下实体产业的发展,比如投资连锁网吧等,使得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当然,“互联网+”新业态下的体育产业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行业缺乏规范性,各类非法网络平台的出现和侵权;商品服务的创新性有待提升,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和技术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适应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者获得感;产业结构还不健全,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只有扫除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障碍,不断认清现实,正视问题,才能为“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找到一条最适合的路径。

3、“互联网+”新业态下体育产业升级发展的路径

“互联网+”新业态促进体育产业升级发展既是体育产业适应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内在需求,也是“互联网+”技术向各个经济部门深入渗透,引领发展变革的外部驱动力使然。转型融合的本质就是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深入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引领体育产业从发展形态、产业结构、产品、功能和价值等领域进行综合转型升级。

3.1、强化政府监管和引导,提升行业规范性

当前,政府和企业层面对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持续投入很高关注度,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互联网+新业态下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自身话语权,完善制度性规范,从发展方向、规划、机制等各个方面提供政策指引。

首先,明确“互联网+”新业态下体育产业发展方向。政府特别是体育主管部门应该明确定位互联网技术的手段作用,指明体育产业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创新,转型融合的方向是以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为依托推动体育产业链本体的延伸,以解决体育产业覆盖面窄等根本性问题;其次,创造和不断发展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为体育产业新业态发展培育适宜的土壤,在机构创新中,应突出信息技术部门与体育产业的组织融合;最后,政府应该推动融合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的体系构建,“互联网+”在创造发展机遇的同时,自身的一些问题也会使体育产业发展面临更高的危机和风险,比如,完善体育产业网上交易的政策法规,切实保障消费者隐私权、电子合同、线上交易等核心关切的安全。

3.2、升级体育线上服务功能,提高行业创新性

体育产业的升级发展需要尽可能地扩大受众面,这就需要实现体育产业从线下到线上的高质量发展,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的历史新高,体育产业只有更好地利用线上发展,才能获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当前,以运动APP为代表的体育线上服务平台正在快速增长,但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运动APP开发多以运动项目为基础展开,忽视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针对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等,应尝试开展定位准确、符合人群需求的应用项目。

此外,运动APP在服务功能上应该更加多元化,比如关注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完善软件的应用功能;关注受众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细化需求,比如,完善场馆预定的服务,既能为人们提供场馆预约服务,还能提前发布场馆预约情况以及邻近场馆的预约对比服务等,便于人们更好地做出出行安排。这样,通过高质量的线上服务,在线下体育受众和体育资源间搭建有效的互动通道。

3.3、推动体育用品市场升级发展,提高消费者获得感

随着不同人群体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传统体育产品的销售正在走下坡路,但随着越来越多体育产品穿上智能外衣,体育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迅速推动体育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公司通过引入“数字运动”的概念,在体育产品的创新设计上走出了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实际上,智能穿戴产品是对常规穿戴产品的一种智能化升级设计,同时与其他一些智能终端融合使用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如体育“黑科技”运动背心不仅能够准确记录人们日常生活和运动状态下卡路里消耗数,还可以监测心跳、心率、肺活量、呼吸频率等指标,甚至还能辅助调整睡姿。此外,运动手环、手臂式心跳带等智能产品也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通过与线上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对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身服务,从而不断提升服务价值,促进体育用品市场的升级发展。

3.4、发挥“互联网+”资源优势

大数据是构建在计算机云计算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技术,也是“互联网+”时代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技术,体育产业的升级发展需要更精准地把握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大数据通过对用户数据的高效统计分析,在体育产业和用户间寻找更多的契合点,使二者高质量地连接起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既能促进体育产业的升级发展,也能促进各个相关产业的高效互联,全面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基于此,互联网+新业态的体育产业应重视融合发展,通过发掘互联网产业和体育产业两大产业的边界交叉地带,寻找多重融合的着力点,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类别,跨越体育服务、传媒、软件、信息等多个部门,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融合环境,发挥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在集团化经营的过程中,重点从市场架构、市场表现和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为体育新业态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促进产业的融合和升级。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产业中各个参与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和规范政策,为产业融合发展规范边界,指明方向,并提供积极的支持,不断促进市场融合政策、技术融合政策以及业务融合政策的规范发展。

4、结语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科技化和智能化程度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互联网+新业态下,用好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能够为体育产业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推动其升级发展。只有充分用好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手段,结合当前体育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扩大受众基础,不断创造精细化服务,体育产业发展才能够迎来真正的美好时光。

猜你喜欢

业态体育产业升级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