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12-30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4期
关键词:粮油粮食加工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坚持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全面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现河南省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转变。

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聚焦短板,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坚持突出重点、融合发展。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小麦、玉米、稻谷、油料等四大产业为重点,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推进粮食科技进步,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水平。引进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强化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提高粮食产业质量和效益。坚持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发挥粮食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产业链集群、价值链枢纽、供应链纽带。

主要目标。到2025年,河南省粮油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主食产业化率达到65%以上,粮油精深加工产值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大幅提升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能力,基本建成以小麦、玉米、稻谷、油料等为重点的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加速河南省由“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转变。

二、加快延伸产业链

延伸小麦加工链。方向与重点是提升面制主食产业化水平。优化面粉产品结构,提升专用面粉加工能力。强化以优质专用小麦粉为原料,发展高档优质营养面条类、馒头类等面制主食,以及小麦淀粉、小麦蛋白等深加工产品。到2025年,小麦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

延伸玉米加工链。方向与重点是提升玉米精深加工水平。优化玉米食品和饲料产品结构,提升高端食品、饲料、宠物食品加工能力。强化以玉米及副产物为原料,发展玉米淀粉、糖等深加工产品。到2025年,玉米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

延伸稻谷加工链。方向与重点是提升米制主食加工及稻谷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优化大米产品结构,提倡大米适度加工。强化以大米为原料,发展汤圆、米粥、米粉等米制主食;以稻谷副产物为原料,发展米糠油、能源产品等深加工产品。到2025年,稻谷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

延伸油料加工链。方向与重点是提升花生、大豆、芝麻,以及茶籽、核桃、牡丹籽等木本油料精深加工水平。强化以各类油料及油脂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发展休闲、保健食品和医药产品等深加工产品。到2025年,油料加工企业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

三、着力提升价值链

提升绿色化水平。以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为重点,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引导原粮生产和收储绿色化发展,推广绿色种植和收储新技术,增加绿色有机粮油供给量。

提升优质化水平。加强优质粮油品种研发推广,优化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一批粮油生产优势区。建立标准“领跑者”激励机制,推动河南省优势领域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提升特色化水平。支持企业规模化生产知名、特色米面、花生、芝麻等名优食品,开发生产儿童系列、月子系列、老年系列等个性化、功能性特色粮油产品,解决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挖掘粮食文化资源,发展“粮食+文化+旅游”产业和工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建设粮食特色文化小镇3~5个。

提升品牌化水平。实施“河南粮油”品牌培育计划,开展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每年培育3~5个全国性、区域性知名品牌,擦亮“河南粮食王牌”金字招牌。深入开展“一县一品”品牌行动,打造“正阳花生”“平舆芝麻”“原阳大米”等县域知名粮油品牌。支持创建小麦、花生等大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四、积极打造供应链

打造优质原粮供应体系。支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涉粮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扩大优质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促进优粮优产,努力打造全国口粮生产供应中心。到2025年,河南省优质原粮种植面积达到5000万亩。

打造现代仓储物流体系。推动粮油仓储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和布局合理化,实施“绿色储粮”工程,促进优粮优储。围绕河南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支持平顶山、南阳、漯河、周口、信阳、永城等地的航运码头建设,提升码头粮食专业装卸能力;发挥河南省铁路运输优势,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储运中心。到2025年,河南省浅圆仓、立筒仓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仓容突破1000万吨,绿色储粮仓容突破1000万吨;具备粮食专业装卸能力的500吨级码头泊位达到20个。

打造粮油市场供应体系。建设布局合理的粮油交易市场网络,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粮油期货和现货市场发展,努力打造全球粮食交易和期货价格中心。实施“数字豫粮”工程,推动粮食购销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打造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促进优粮优购、优粮优销。

打造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粮食种植、收购、仓储、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监管。提升粮油企业和粮食质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支持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创建国家小麦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五、重点举措

实施示范创建行动。择优选定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县(市)、示范园区或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做强一批粮油加工基地、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油食品产业制造中心。

实施内联外引行动。深化粮食企业改革,以市场化方式整合相关资源,打造竞争力强的大型粮油企业集团。围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河南省内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走出去”开发国外市场,培育一批跨国“大粮商”。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落实“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科技研发中心。高标准建设“中国粮谷”,支持国内外涉粮院校、科研机构与粮油企业合作,开展粮油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培育一批创新型粮油科技企业。

实施装备提升行动。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加强粮油机械制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粮油加工成套装备,培育壮大粮机制造产业,努力打造区域性粮食装备制造中心。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研究制定本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或专项规划;要建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高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在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先进的地方在省级分配资金时给予倾斜。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发挥各级财政奖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商品粮大省、超级产粮大县和产油大县奖励资金使用方向,各地政府获得的一次性奖励资金用于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探索设立粮食产业发展省级专项资金,鼓励各地设立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强化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粮油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提升信贷额度,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农发行要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落实用地政策。加大粮食主产区建设用地保障力度,产粮产油大县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5%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粮食产业用地。

猜你喜欢

粮油粮食加工
珍惜粮食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