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监测探析

2020-12-30张玉婷张祯马吉虎李艳龙

防护林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武威市盐渍化荒漠化

张玉婷,张祯,马吉虎,李艳龙

(1.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武威市林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由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属破坏性的生物地理过程,通常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乃至生态承载力丧失[1-3]。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位于全国生态安全格局屏(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带 (北方防沙带)的核心区域,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是石羊河内陆河滋润下的一片绿洲。自然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东、北方向受我国第三、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漠腾格里沙漠包围。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形成南部祁连山、中部平原和北部荒漠三个地貌单元。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8 ℃,降水量60~610 mm,蒸发量1 400~3 010 mm,日照时数2 200~3 030 h,无霜期85~165 d,太阳辐射量127~138 kJ·cm-2,冬寒夏暑,气温日、年变化大;降水较少,分布不均,大风天气频繁。同时,过度开垦放牧、工矿建设等人为经营活动和水资源匮乏等自然因素,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武威市地处西北荒漠区典型地段,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在地理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最前沿,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对数据做了动态分析,全面掌握武威市荒漠化土地现状、分布区域等动态变化趋势情况,为辖区荒漠化防治、管理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1 荒漠化土地现状

1.1 荒漠化土地分布情况

武威市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涉及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4个县区,监测面积2 520 991.47 hm2,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 176 481.8 hm2,占全市面积的77.92%(见图1)。

图1 荒漠化土地区域分布图

图2 荒漠化土地现状

1.2 荒漠化土地现状

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武威市荒漠化土地面积2 176 481.81 hm2,占监测面积的86.33%,占全市面积的77.92%。荒漠化类型主要是风蚀、水蚀、盐渍化等3类,其中风蚀面积1 772 526.5 hm2,占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1.44%;水蚀面积269 529.9 hm2、占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的12.38%;盐渍化面积134 425.4 hm2,占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18%(见图2)。

1.2.1 各气候区类型荒漠化现状 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883 500.8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40.59%。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891 328.3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40.95%。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01 652.7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8.46%。

表1 按照气候类型划分统计 %

在各气候区类型中,荒漠化类型也不同,干旱区中风蚀荒漠化占气候类型比重较大,占37.74%,其次盐渍化荒漠化占2.85%;半干旱区中风蚀荒漠化占气候类型比重较大,占34.53%,其次盐渍化荒漠化占3.33%,水蚀荒漠化占3.1%;亚湿润干旱区中水蚀荒漠化占气候类型比重较大,占9.28%,风蚀荒漠化占19.17%,详见表1。

1.2.2 各土地利用类型荒漠化现状 耕地面积224 532.8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0.32%;林地面积1 019 759.5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6.85%;草地面积254 295.6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1.68%;未利用地面积677 894.0 h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1.15%。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荒漠化类型也不同,林地中风蚀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占44.58%,其次是盐渍化土地占1.98%,水蚀荒漠化0.3%;未利用地中风蚀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占28.57%,其次是水蚀土地占1.38%,盐渍化1.19%;草地中水蚀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占8.61%,其次是风蚀荒漠化土地占2.25%,盐渍化0.83%;耕地中风蚀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占6.04%,其次是盐渍化土地占2.18%,水蚀2.09%,详见表2。

1.2.3 各荒漠化类型及程度现状 轻度荒漠化面积424 614.5 hm2,占荒漠化总面积的19.51%;中度荒漠化面积809 463.6 hm2,占荒漠化总面积的37.19%;重度荒漠化面积408 043.3 hm2,占荒漠化总面积的18.75%;极重荒漠化面积534 360.5 hm2,占荒漠化总面积的24.55%。在荒漠化类型中,荒漠化程度也不同,风蚀荒漠化中中度所占比重较大,占30.37%,其次极重占23.15%,重度占14.54%,轻度占13.29%;水蚀荒漠化中中度所占比重较大,占2.27%,其次轻度占3.25%,重度占3.31%,极重占0.28%;盐渍化荒漠化中度所占比重较大,占1.55%,其次轻度占2.7%,极重占1.12%,重度占0.8%,详见表3。

表3 按照荒漠化程度及类型划分统计

综上所述,武威市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北部沙区,荒漠化类型主要是风蚀荒漠,其次是风蚀荒漠化,荒漠化面积林地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未利用地,主要遭受风蚀危害。因武威市北部沙区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干旱缺水、中度和极重荒漠化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重度荒漠化。

2 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2.1 荒漠化土地总体动态变化情况

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2009年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荒漠化土地数量呈现整体减少、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武威市荒漠化土地减少19 840.9 hm2,占国土面积的0.61%。其中凉州区荒漠化土地减少4 917.8 hm2,占国土面积的0.15%;民勤县荒漠化土地减少4 170.5 hm2,占国土面积的0.13%;古浪县荒漠化土地减少10 460 hm2,占国土面积的0.32%;天祝县荒漠化土地减少292.6 hm2,占国土面积的0.01%,详见表4。

表4 荒漠化土地总体动态变化情况

2.2 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

2014年风蚀荒漠化面积减少14 099.9 hm2,减少0.79%;水蚀荒漠化减少4 335.3 hm2,减少1.58%;盐渍化荒漠化减少1 405.8 hm2,减少1.03%,见图3。

图3 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图

2.3 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情况

2014年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33 970.6 hm2,增加了8.7%;中度荒漠化土地增加186 286.7 hm2,增加了29.89%;重度荒漠化土地增加40 723.1 hm2,增加了11.09%;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280 821.4 hm2,减少了34.45%。荒漠化土地总体呈减轻趋势,轻度和中度比重由2009年的40.16%增加至56.7%,增加10.54%,重度和极重度由2009年53.48%减少至43.3%,减少10.54%,见图4。

图4 荒漠化程度动态变化图

3 荒漠化土地变化原因分析

3.1 气候变暖是荒漠化减轻主要因素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受西风环流影响,气候正在发生由暖干向暖湿转型,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有所上升、降水有增加的趋势[4]。降水及土壤水分是荒漠化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的驱动力[5]。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和格局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的组成和群落结构[6]。对降水量进行统计和土壤水分的监测,已有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中西部降水增加趋势明显[7]。部分区域降水的增加,致使植被总体生长状况变好,植被稀少地区在减少,植被盖度在增加,从而使土地沙漠化过程得到抑制,沙漠化程度趋于减轻。

3.2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是荒漠化土地减少的次要因素

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保护策略,通过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构筑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后续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和北部沙区防风固沙林为基本框架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使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重点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状况发生明显转变,也是武威市荒漠化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使荒漠化土地进一步减少

在保护和建设现有民勤梭梭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古浪县麻黄塘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凉州区夹槽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基础上,适度选择部分生态脆弱、生态区位极其重要、风沙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的区域,分区域建立3处封禁保护区。通过设立界标、宣传标志牌,架设围栏、设立管护站点,配置管护人员等措施,采取特殊强制性的封禁措施,消除人为干扰,创造生态自然修复的条件,保护和恢复植被,促进生态改善,区域内人为干扰强度降到10%以下,植被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减轻土地沙化及沙尘对周边地区的危害。

4 结论

甘肃省2009年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2014年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荒漠化土地由2009年2 196 322.7 hm2减少到2014年2 176 481.8 hm2,减少0.9%。从类型上看,风蚀、水蚀、盐渍化都呈下降趋势。从程度上看,轻度、中度、重度各上升趋势,极重度呈下降趋势。总体看,武威市荒漠化土地呈极重度向重度、中度、轻度转变的良好态势,整体得到遏制,持续缩减,荒漠化程度在减轻。

猜你喜欢

武威市盐渍化荒漠化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分析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辽宁省土地荒漠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分析
近10年新疆不同程度盐渍化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
防治土地荒漠化 共建美丽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生态优先 逐绿前行——武威市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作品赏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