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因子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0-12-2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积温牧草降水

1实验过程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是山西省娄烦县当地生长的牧草品种。将试验地点划分为4个区域(A、B、C、D),并在各个区域设置4个重复(1、2、3、4)处理。选择牧草生长季末获得最高产量,然后将整个生育期(4~8月)划分成15个生物时段,记录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积温、地温等条件。试验从2010~2017年连续实施7年監测。

1.2研究方法

试验从2010年开始,定点观测野外条件下牧草的生长情况,计算牧草的产量。另外,为了研究不同气象因子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气象因子与牧草产量的关系

通过观测了解到,牧草的YF为0.201 6,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0.480 7)的41.9%。说明气象因子是影响娄烦县牧草种植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多元素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在牧草的返青-抽穗时期,降水、地温、平均气温、积温、地温分别对牧草的产量按时间顺序带来影响,差异显著(P<0.05),但其他时期各类气象因子带来的影响不大。在牧草的成熟-枯草期,平均低温、积温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差异显著(P<0.05),但其他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如表1。

2.2单一因素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1)气温。6月中上旬和8月中上旬,这4个时间段的平均气温对相对气象产量有负向影响,6月上中旬温度每降低1℃,牧草产量增加10.9~11.3 kg/hm2;而8月中下旬温度每降低1℃,牧草产量增加5.3~17.9 kg/hm2。这说明7月平均温度对牧草产量有正向影响,可能是因为这个时间属于牧草开花阶段,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温度提升会提高牧草产量。

(2)降水。4月下旬、5月中旬、6月下旬这3个时间段的降水量对牧草产量有正向影响(P <0.001)。这说明在这些时段增加降水可以提高产量,一般每增加1 mm,牧草产量增加1.6~3.3 kg/hm2;而5月下旬和7月中旬则相反,表现出负向影响(P <0 .05)。这意味着在这2个时段需要控制牧草的水分。

(3)日照。4月份日照对牧草产量有负向影响,其中4月中旬的负向影响最为突出(P < 0.001)。而5月上旬、6月上下旬、7月上下旬、8月下旬这6个时间段的日照时数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P <0.001),日照时数每增加1 h,牧草产量增加0.1~1.6 kg/hm2。

3结论与讨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牧草的生育期内,8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和积温对产量的影响最大(P<0.05);而4月下旬的降水、6月上旬的平均气温、积温、5 cm地温对牧草的影响次之(P<0.10)。在牧草的返青-抽穗时期,降水、地温、平均气温、积温、地温分别对牧草的产量按时间顺序带来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牧草的成熟-枯草期,平均低温、积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很大,差异显著(P<0.05)。

从研究来说,要想促进牧草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控制各项气象因子的水平。对于同德县来说,可以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不同气象因子对于不同品种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控制气象因子的水平,来控制牧草产量的提升。

(山西省娄烦县气象局孔雪)

猜你喜欢

积温牧草降水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DSC1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降水对新郑市大气污染的湿沉降特征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翁源县1971—2015年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2014—2015年新宾县降水酸度特征分析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