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纸质书的未来

2020-12-29赵宏

全国新书目 2020年5期
关键词:精品内容

赵宏

摘要:本文分别从纸质书的本质、出版产业的结构、国家的战略等方面,由低到高的层次来探讨纸书的困境、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层层递进,得出结论,要牢牢抓住内容为王,走精品化路线,在纸质书的优势上发力,积极为纸质书赋能,并探索多元载体的融合出版之道,方能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

关键词:纸质书;内容;精品

“在电视出现前的岁月,出版界没有生存的威胁,彼此竞争亦不大,出书是唯一能出头露面的方式,可以建立真正的社会地位。出版社的编辑者都有相当高的眼界与权威,不屑仅以销路为考虑。”因为职业的敏感性,笔者对小说《巨流河》中关于“时与潮书店”的这段描述,印象极为深刻。当今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各大视频网站风起云涌,数字化阅读突飞猛进,对于作者来讲,图书早已不再是建立社会地位的唯一方式;对于读者来讲,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阅读纸质书的时间大大地被视频网站、App应用等挤占。传统的纸质书出版真实地面临着重重挑战。那么,纸质书会消亡吗?纸质书的未来又在哪里?1类似的疑问和争论,近年来不绝于耳。

这个问题是一个行业性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放眼全世界,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从业者,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思考这个问题。而事实上,过去的若干年里,我们一直带着这个问题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伴随着多看、掌阅等本土电子书品牌的发展,以及2013年Kindle进入中国市场,关于纸质书未来的讨论掀起了高潮。又随着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的到来,各种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知识付费类产品流行,人们对纸质书前景的疑问从未间断。但是,纸质书并没有在创新的大潮中被拍在沙滩上,反而继续探索着新的生存方式。根据开卷公司年度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的数据,我国图书零售市场销售码洋从2013年的330亿元到2018年的894亿元,纸质书出版的整体规模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所面临的重重挑战也不容忽视。以下以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展望纸质书的未来。

一、从纸质书的本质看纸质书的未来

书之所以被称之为书,并非因为印在纸上,而是因为印在纸上的内容本身具有记录和传播信息、知识、思想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甲骨文、青铜文、羊皮卷、绢书、简牍、纸质书、电子书等,都是书的不同呈现方式,而甲骨、青铜、羊皮、绢、竹简、纸、电子文件等的本质都是内容呈现的物质载体。

书有以上多种载体形式,出版者或者内容服务提供者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技术条件以及不同的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载体。放眼全世界,目前最主流的载体是纸质书和电子书。从纵向时间的发展来看,与竹简、羊皮等远古时代的载体相比,纸和电子文件这两种载体因其自身的优势而胜出。尤其是纸质书,在印刷术发达之后,纸质书因复制方便、携带轻便、成本低廉等特性而流行起来。而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阅读器、智能手机等技术发展之后,数据存储以超大容量、超级便携的优势,迅速崛起。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对决,需要扬长避短。纸质书的未来与纸质载体的优势息息相关,以下列举纸质载体的几方面优势,这也是纸质书应着力发展的方向。

(一)纸质书对健康的呵护

从呵护读者视力健康的角度来看,纸质书比电子书更为友好。实际上,如果留心就会发现,电子书不断升级进化的目标和一直以来的宣传口号,都是接近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这本身就道出了纸质书相对于电子书的优势。

(二)纸质书特有的真实感、仪式感

若家里有个书房,书架上的图书摆放整齐、琳琅满目,整个家就散发出一种书香气息,但如果摆放一个阅读器,即便里面存储的书能摆满不止一个书架,甚至有成千上百个书架那么多,拥有万卷书的真实感也很难传达出来。同样的还有仪式感,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作者出版了一本书,怀着激动的心情赠予师友、馈赠客户,如果是一本纸质书,便有种仪式感,而如果没有纸质这个载体,只是通过线上传输一个电子文件,这种带着浓浓的人情味的仪式感也就无处寻觅了。

笔者曾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你捧着一本纸质书在读,拍出来的照片就有一种静谧的气氛,具有文艺气息。但如果你拿着手机,不管用什么App读书,不管是艰深晦涩的還是娱乐休闲的,拍出来的照片看上去都是在玩手机。

(三)纸质书的权威性

纸质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很多权威的文本、文献都是以纸质书作为载体,因此,也使得纸质书获得了一种权威性。举例来说,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尽管在网上有可以查询的版本,但正式的场合还是纸质书形式的文本最有说服力。内容在网络平台发布后再结集出版纸质书的,也要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以更高的标准对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进行把关,使得内容以纸质书呈现时拥有更高的权威性。

(四)纸质书的收藏价值

纸质书的内容与装帧互相呼应,使得纸质书的装帧设计也具有“随物赋形”的独特艺术价值。美丽的色彩、纸张的质感、设计师的创意、精致的印刷等,都让纸质书不仅可阅读,还可欣赏,可收藏。

二、从出版的三大板块看纸质书的未来

现代出版业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是指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休闲阅读以及文化体验相关的出版;教育出版是指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版,教育图书通常以知识深浅程度和门类为分类标准,主要分为基础教育出版和高等教育出版两大门类;专业出版是指与职业和行业有关的出版,是最专、最深、最细分的出版,在国际出版界,专业出版以职业和行业为分类标准,通常包括四大类,即财经、法律、科技与医学。2根据具体的出版板块,可以微观地分析纸质书的未来。

(1)大众出版与纸质书

图书出版属于大的文化产业,大众出版承担的功能主要是满足读者休闲、娱乐需求和文化追求。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中的大众出版板块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视频网站、碎片化阅读等的兴起,内容上部分替代了纸质书的消费,场景上挤占了纸质阅读的时间;另一方面线上销售渠道的畅通,新的销售模式的开启,又大大促进了纸质图书的销售,如网上购物的便利,微信、抖音等渠道的导流,给纸质书的营销和销售带来新模式。所以,尽管纸质图书不断被唱衰或被质疑,但依然维持了增长,这在前文已经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前文引述的是码洋规模。实际上,如今网上销售渠道如此发达,以至于出版者在电商面前的话语权减弱,图书低折扣是个不争的事实,出版者在折扣上谈判的失利不得不以提高定价来补偿。这样看来,纸质书的存亡实质是个伪命题,而如何既利用网络渠道,又保持合理的折扣,这才是大众出版板块保证纸质书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育出版与纸质书

教材使用的场景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流。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且不说纸质书对儿童更加友好,只考虑教学需要,对纸质书的需求也是非常稳定的;同样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教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育出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垄断性,针对该板块谈纸质书的未来,不如转化成探讨如何以合理的机制出版高水平的教材。

(3)专业出版与纸质书

专业出版与行业和职业相关,行业和职业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国家繁荣富强,科技日新月异,制度创新发展,这些不断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明成果,以出版的方式记录下来,则成就了专业出版的繁荣。

例如,今年恰逢中国法制出版社成立30周年,对出版社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恰恰是对法治中国建设和发展脚步的记录,同样,每个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都是这个行业发展的见证。在国家兴旺发达的背景之下,专业出版会日益兴盛。

以上从出版业的具体板块来思考纸质书的未来,会发现一旦具体到相对微观的领域,“纸质书的未来”这个话题都可以转化为另外的话题,要么是教育水平,要么是文明程度。因此,我们不用担心纸质书的未来,而是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促进知识生产,提高文明积累的总量,且以何种方式惠及广大读者或用户。所以,下文将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如何用各种载体之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从国家战略看纸质书的未来

当我们谈未来的时候,需要回首过去走过的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员范军在《新中国出版业波澜壮阔的70年》一文中提到,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七个阶段: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以奠定基础为主要特征的开拓阶段;1957年1月-1965年12月,以建设与斗争并存为主要特征的曲折阶段;1966年1月-1976年9月,以“文化大革命”为主要特征的挫折阶段;1976年10月-1991年12月,以破解书荒为主要特征的重构阶段;1992年1月-2001年12月,以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2002年1月-2012年12月,以重塑市场主体为主要特征的转型阶段;2013年1月至今,以推动双效相统一为主要特征的创新阶段。3

回顾过去波澜壮阔的70年,我国的出版业从奠定基础进行开拓,到了“已经成为一个出版大国”4。如何从出版大国转变为出版强国,如何创新发展是当下发展阶段的关键所在。

我们不应回避挑战,要认真对待每一种载体的优势,调研了解读者、用户的真实需求,唯有从内容提供方面实现精品化,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出版的融合,才是出路。

(1)纸质图书的品种与精品化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8年出版新书近25万种。在品种规模上我们的纸质书出版已居世界第一,但是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重复出版,同质化出版,有些作品盲目跟风、格调不高等现象。

出版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内容是第一位的。从国家软实力和文明建设的层面来看,图书具有产品性、文化性,更具有政治性,出版需要彰显主流思想价值,提高出版质量,走精品化道路。从2018年开始政策性调控书号,目的也是降低品种,让行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打造精品上。

(2)纸质书参与融合出版

融合出版既是国家战略目标,也是出版行业发展的战术选择。时代的车轮已经滚动着来到了互联网时代,出版业必须拥抱新技术,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呈现方式,走融合出版之路是必然趋势。

就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曾经影响出版的技术创新——造纸术与印刷术一样,如今的大数据、云计算、二维码识别、虚拟现实、E-book、音频、视频、影像、人工智能等,都是深刻影响出版业的技术。这是外界给出版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生在这个时代的出版人,别无选择,只能拥抱新技术,或为纸质书赋能,或开拓更广泛的内容载体。重新定义出版,从单一的纸质书产品延伸到更广泛的服务。比如利用技术为纸质书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打破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阻隔,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读者转变为可以服务的用户;比如实现纸质书与有声书、音频、视频课程,甚至剧本等的互动转化。纸质书不应该是技术的拒绝者,而是应以纸质书为抓手,接受新技术,盘活资源,探索最适合读者、用户需求的形式,实现华丽的转型。

结语

新的技术飞速发展,作为出版人,我们唯有锐意创新、拼搏进取,牢牢抓住“内容为王”,走精品化之路,在纸质书的优势上发力,积极为纸质书赋能,并探索多元载体的融合出版之道,方能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

(作者系中国法制出版社总编室主任)

1 在搜索引擎输入“纸质书的未来”,百度搜索显示有18,200,000个结果。例如:《亚马逊告别纸质书,未来书本会慢慢消失吗?》,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19-07-05/doc-ihytcerm1432487.shtml;《说真的,纸质书还有未来吗?》,搜狐http://www.sohu.com/a/256313856_661368。

2 参见程三国:《现代出版业的结构与商业模式》,来源于皮书数据库。

3 范军:《新中国出版业波澜壮阔的70年》,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9月27日,第6版。

4 2018年,出版新书超过25万种。就品种而言,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出版大国。参见《图书出版,要数量也要质量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0日。

猜你喜欢

精品内容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精品画廊
老树画画精品欣赏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