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介眉教授临证治验举隅

2020-12-29付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0期
关键词:方用小柴胡少阳

付聪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0 引言

张介眉,武汉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究室主任,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湖北省知名中医、中医名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介绍其临证验案两则。

1 心悸案

患者戴某,男,成年。2019 年11 月15 日就诊,患者诉心悸,心率时快时慢(手环监测心率波动于50-160 次/分),伴胸痛,口渴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邪郁少阳证。治法: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化裁:柴胡24g,黄芩10g,法半夏10g,西洋参10g,甘草6g,生姜3 片,大枣3 枚,瓜蒌10g,薤白10g,枳实10g。14 付水煎服。二诊患者心悸、胸痛好转,心率较前平稳(手环监测心率波动于50-119 次/分),夜尿频。舌脉同前。上方加益智仁10g,红景天6g。14 付水煎服。三诊患者心悸明显好转,心率日渐平稳(手环监测心率波动次数减少、波峰下降),舌淡苔黄腻,脉弦。上方甘草易为炙甘草6g,黄芩增至15g。14 付继服巩固疗效。

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1]。心悸一病,或因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而心悸,或因痰、瘀、热邪扰乱心神而心悸。张师指出,小柴胡汤主治中“往来寒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之证,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以邪入少阳,居半表半里,正邪纷争,邪胜则寒,正胜则热[2]。本案中患者心率时快时慢,即是心率快与慢交替发作,与小柴胡汤证中往来寒热有相通之处,故辨证邪郁少阳证。患者少阳感邪,正虚邪实,邪气流连于半表半里之间。邪热内扰,心神不安,故心搏加快。正气不足,气血鼓动无力,心神失养,故心搏减慢。治当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伤寒论》[3]第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者,小柴胡汤主之。”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黄元御在《长沙药解》[4]中指出其“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凑效于寒热往来之会”。黄芩味苦、寒,黄元御言其能“除少阳之痞热”。柴胡、黄芩二药合用共泄少阳之邪,为和解少阳之基本结构。少阳胆经受邪,胆气犯胃,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加用西洋参、大枣、甘草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同时防止邪气内传入里。此案中患者兼有胸痛不适,乃气机郁滞、胸阳不通所致,故加用瓜蒌、薤白、枳实宽胸下气,通阳散结。二诊患者夜尿频,加益智仁固精缩尿。考虑患者心率慢时偏慢、兼有胸阳不通,加用少量红景天鼓动心气推动心血运行。三诊时患者心率较前平稳,邪气渐退,炙甘草温补效果优于甘草,故将甘草易为炙甘草,固护正气。同时患者仍苔黄腻,避免关门留寇,故加大黄芩用量以清余邪。少阳邪热去,枢机利,气机畅,血脉畅,心神养,故悸自止。

2 水肿案

患者黄某,女,成年,2019 年4 月26 日就诊,诉双下肢浮肿,腰痛,舌淡苔薄黄腻,脉沉。西医诊断:下肢水肿,中医诊断:水肿寒湿郁结证。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消肿。方用鸡鸣散加减:槟榔15g,木瓜10g,吴茱萸3g,陈皮10g,苏叶10g,生姜3 片,桔梗6g,苍术30g,桑枝30g,威灵仙15g,牛膝30g,泽泻30g。14 付水煎服。二诊患者浮肿明显好转,仍腰痛,偶有咳痰,舌脉同前。1.上方加蝉蜕6g,14 付水煎服,嘱鸡鸣时服药;2.竹沥口服液2 盒,口服。随诊数月水肿未复发。

按:水肿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水肿的基本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潴留[1]。张师认为,本案中患者病属“湿香港脚”,辨证寒湿郁结证。寒湿之邪郁结,湿性下趋,水湿停聚于下肢,故下肢水肿,寒主收引凝滞,经络不通,故见腰痛。脉沉为阴、为水、为实,亦为佐证。治当散寒除湿,通络消肿。方用鸡鸣散。《医学实在易·脚气诗篇》[5]曰:“湿香港脚者,两脚肿大,或下注生疮,浸淫滋水,宜鸡鸣散。”

方中槟榔味辛、苦、温,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6]言槟榔“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攻脚气,解诸蛊”。以槟榔为君,功能降气逐水。叶天士《本草经解》[7]:“肺主降,苦辛下泄,则肺金行下降之令,而下焦臭浊之气,无由上升,所以去臭而下气也。”方中陈皮、桔梗、苏叶皆入肺经,功能宣发肺气,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木瓜味酸、温。叶天士言“脚气者,湿侵肝络也。酸能滋肝,温能散湿”。故佐木瓜散寒除湿。吴茱萸味辛、苦、热,《雷公炮制药性解》[6]中言其“宜入五经,以理寒证”,生姜味辛、温,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生姜、吴茱萸二药合用温中散寒。患者舌苔薄黄腻,寒湿郁结有化热之象,加之苍术、泽泻燥湿利水泄热。患者腰痛,加之桑枝、威灵仙祛风通络。同时加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并嘱患者鸡鸣之时服药,“一取其腹空,则药力专行;一取其阳盛,则阳药得气也”[8]。全方合用共奏散寒除湿,通络消肿之功。寒湿得去,经络、水道得以通利,水肿自除。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鸡鸣散治疗特发性水肿[9]、痛风性关节炎[10]均有良好疗效。临证中水肿属寒属湿者,即“湿香港脚”者,皆可以鸡鸣散试之。

猜你喜欢

方用小柴胡少阳
小柴胡汤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浅谈小柴胡汤在血证中的应用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中有异味 中医巧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