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心理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2020-12-29谷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团体我院辅导

谷敏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2433)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同时,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在开展常规工作、加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力度的基础上,开展特色心理育人工作,努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积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我院获得2015—2016年、2018年度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特色工作奖。

1 搭建特殊学生转化平台,促进学生自我转变

寓教育于活动,创新形式对难教育、难管理的重点学生(受处分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化批评为引导,用体验式活动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行为管理,促进学生自我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1.1 整体推开

2015年对我院校本部101名受处分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对于重点学生心理教育转被动为主动,并以打架学生为首批对象,开展“人际冲突解决的策略”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学生积极分享对打架事件的认识并参与角色扮演,每位学生都认识到了打架事件的消极后果:打架会伤人,需要赔钱给人看病,受处分后要参加各种教育太占用时间,影响实习机会,不能毕业,面对来自老师的威胁,受处分,等等。在重新面对人际冲突事件时,学生学会了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

1.2 重点推进

2016年充分整合专职心理教师和党支部其他教师党员力量,面向各系35名受严重处分学生,以“管理情绪、提高自信心”为主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一对一”帮扶教育活动。帮扶活动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我要像你这样做”环节,师生结成帮扶对子。第二阶段为“我的心事有人听”环节,学生纷纷提出最想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困惑,教师党员与学生群策群力,一起提出解决建议。之后,每一位教师党员与结对的学生进行深入交谈,并制定具体帮扶方案。第二阶段中教师党员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做一件事”,一个月后集体进行成果展示。第三阶段是教师党员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基本情况后与学生共同制订后续帮扶方案,本阶段的服务工作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旨在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关心与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毕业。

1.3 转化效果

特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扭转了学生的主观认识,从“又要受批评”转变为“老师关心我”,从“不得不参加”转变为“我要去参加”,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动力,主观上积极改变自我,教育转化效果明显。截至2017年12月,应按期撤销处分且参与了团体辅导的学生,全体实现了按期撤销,撤销率100%。

2 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满足学生阶段性发展需求

班级团体辅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班级凝聚力、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经过摸索和调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心理健康个性化辅导,按班级需求定制专属的团体辅导活动。

2.1 针对新生开展“新人新面貌”推进式、适应性班级团体辅导

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周开展以“认识新同学”为主题的新生团体辅导活动,让新生迅速认识班级同学,缩短入学适应时间。在第一次团体活动中进行调查,了解新生对哪些主题活动感兴趣,以便为之后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后开展以“我的班级我的家”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让新生对班级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之后每1~2月在新生中开展人际沟通、协作互助等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逐步推进,促使新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

2.2 针对老生开展“同年不同学”发展性需求主题班级团体辅导

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了“认识你真好”“如何化解人际冲突”等为主题的人际交往班级团体辅导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了“我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活动,面向各年级设计了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团体辅导活动。2018年针对第一院区整体周转搬迁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覆盖了第一院区38个班级。需求性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满足了阶段性心理需求,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2.3 探索“心理志愿者”模式的朋辈辅导在班级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在“团体辅导班级专属定制”计划中,班干部充分发挥协助作用,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协助制定辅导目标,确定团体辅导主题及内容;以心理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了骨干辐射作用,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使团体辅导效果达到最大化。

3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开展本土化经验总结和交流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在人。为此,我院及时发现、培养、选拔适应发展要求的优秀学生骨干,持续性、有重点地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教育培训,使之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3.1 开展教师队伍教育培训

建立了“1+2+X”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培训体系(每年1次全院集中培训、2次系部内自主培训、X次个别事件相关人员培训),以集中和个别相结合形式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近3年共开展了39批次1 675人次的辅导员(班主任)及学工人员培训,提高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识别和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开展了21批次61人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培训,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3.2 开展学生骨干队伍培训

精心组建学生骨干队伍,强化心理社团、心理委员培训。以心理委员的职责与角色、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及应对等为主题,采取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等形式,近3年共开展69期2 700余人次培训,指导社团活动69次,利用微信平台宣传144期,提高了学生骨干的认知水平,使学生骨干成为学院心理危机隐患排查和识别的重要力量。

3.3 开展院内总结和交流

积极开展院内工作交流和总结,编制了3本校本教材,供全院师生学习使用。编撰《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3.6万余字),规范了心理委员队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编撰《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小红书》《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员深度辅导手册》,指导全院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工作,促进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4 开展特色医校合作,搭建学生保障绿色平台

4.1 开展医校合作

充分发挥我院医疗卫生系统资源优势,与北京回龙观医院签订校外心理教育实践基地协议,为患有精神疾病需要住院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

4.2 加强联合互动

学院积极开展医校合作,3年来选派了3名专职心理教师到医院开展岗位实践活动,参与了回龙观医院的大查房活动,切实提高了心理评估、鉴别能力,转介了6名有心理危机学生到该院就医。回龙观医院根据我院实际需要,派遣了专业医生到我院开展了两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参与了我院4起危机个案的评估会诊,同时为学院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了积极指导。

医校合作提高了我院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业务水平,搭建了学院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绿色通道和有效平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保障。

5 结论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我们从培养医药卫生行业合格从业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来统筹考量,深入研究、大力推进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继续探索提高心理育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合格医药卫生人才铺就健康成长之路。

猜你喜欢

团体我院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