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五音治疗郁病研究进展*

2020-12-29赵中秋梁君昭唐显群

陕西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五音情志脏腑

赵中秋,梁君昭,唐显群

1.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2.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710021)

郁病是因情志过及、气机运行不畅所致,以愤懑不乐、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感、胁肋胀痛,或咽中异物感,失眠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2012年全球估计有超过3.5亿人口受到抑郁症的困扰,约占全球人数的4.97%,中国抑郁症病例占全国人口的3.02%。且有年轻化、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以抗抑郁焦虑,对症治疗为主,临床效果不佳,且多数患者不配合治疗。因此,探索一种更有效、实用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本文将以中医五音应用于临床治疗郁病作以下论述。

1 郁病的认识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郁”的概念,并阐述了五气之郁。至唐代,王冰对五郁治法初步注解,提出攻邪扶正。金元时期,五郁理论初步发展及应用,朱丹溪首创“六郁”学说。《景岳全书》中曰:“……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至此,郁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郁,指由各种因素导致的气机郁滞,如气候、饮食等;狭义之郁,仅指由情志不舒所致之郁。现代医家多将郁病辨证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血行郁滞、痰瘀互结、心脾两虚、肝阴亏虚等等,病位主要责之于肝,与心脾关系密切。

2 五音的认识

音乐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古老的祭祀礼乐。而音乐疗法起始则从伏羲氏“造瑟埙调理百病”到《黄帝内经》“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灵枢·经别》:“内有五脏,以应五音……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者也[2]。《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摦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主目,……在音为角;心主舌,……在音为徵;脾主口,……在音为宫;肺主鼻,……在音为商;肾主耳,……在音为羽”。而后《史记·乐书》“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体,羽动肾而和正智……[3]。”欧阳修曾说“吾尝有幽忧之疾,而闲居不能治也。受宫音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在体也。”张景岳《类经附翼》中提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此等论述将五音归于五行,内化为五脏。中医五音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运用角、徵、宫、商、羽5种不同音调以对应相应的脏腑。进一步说明了五音与五脏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医家认为声音源于内心,一方面是人内在的物质性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情志状态[4]。如“音由心生”、“病蕴于内,音显于外”,此医家结合人体音声以司外揣内。因人之情感与五音变化及五脏之间的共鸣,遂古人将五音与五行、五脏及经络联系起来,产生五音疗法,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施乐[5]。因而中医五音疗法是将音乐学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紧密结合为一门新型科学。

3 中医五音治疗郁病的认识及应用

3.1 理论基础 樂,藥二字音义同源[6],这说明中国古代早就认识到音乐和治疗疾病的意义。然不同的音乐对人体生理心理产生不同的作用,《荀子·乐论》说:“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因此中医五音疗法以五行相生相克及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临床配合药石治疗郁病疗效可靠,故备受历代医家推崇。郝万山[7]认为聆听角、徵、宫、商、羽5种不同音调可影响五志,进而对人体气机的影响分别是展放、升提、稳定、内收、下降。通过影响气机运行和脏腑功能,又达到激发情感变化、优化心理状态、调节脏腑功能。张红星[8]认为医理与乐理相通,从声音对人体产生的某些调控作用中,可以找到某些疾病的产生和生成过程。梁辉等[9]认为五音没有明显的季节特性,且带有不同情感色彩的声音。一音一情一脏,通过不同乐调与情志产生共振,进而调节脏腑功能。有研究表明通过特有的节奏、音调等影响可以达到身心同治的效果[2]。王延文等[10]认为五音的调式或乐曲具有不同的声学特点可以引发人体不同的心理感受。林海雄等[11]整理文献发现,宫音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可健脾胃泻心火;羽音风格清纯、苍凉柔润可引阳入阴在治疗焦虑症和失眠症有独特的优势;角音条畅平和、亲切爽朗具有缓解抑郁症的作用;徵音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可解除紧张情绪。陈天琪等[12]认为选择合适的音乐,能起到养生和治疗疾病的作用。郁病多以情志致病,而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故治病求本,本于气机。以情致病,非情不解,因此治疗情志病时,可以做到情胜情。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有云:“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裹押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周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13]。利用五行生克之原理,使得人们喜、怒、悲、忧、恐五情不必太过或不及。

3.2 临床应用 五音疗法目前逐渐为各大医疗机构所接受,其作为辅助疗法,在治疗各类疾病时疗效显著。刘畅[14]运用中医五音疗法护理ICU 谵妄病人,接受中医五音疗法护理干预的试验组,谵妄发生率为6.82%,护理满意率为97.73%,与常规模式护理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在ICU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董博等[15]运用中医五音治疗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发现音乐可以提高睡眠效率,也可以协调五脏,调和气血,调节情志。弋新[16]运用子午流注择时配合五音干预慢性心衰焦虑患者,研究发现五音疗法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焦虑状态,降低陪护负担和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波动。卜秀梅等[17]运用中医五音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负面情绪,研究表明,中医五音疗法通过辨证选曲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不同证型IBS病人的心理症状。张文韬等[18]运用五音疗法治疗中度焦虑抑郁症患者,研究表现,通过声波震动经络,可起到类似针灸按摩的作用,以达到疏泄肝胆,调畅气机,健脾养血。张雪莹等[19]运用沈氏达郁汤加减方联合五音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焦虑抑郁症,研究表明能够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焦虑抑郁及直肠黏膜病变。苏颖[20]临床观察发现对初产妇产后抑郁中医五音干预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产妇的抑郁状态,改善其预后。张志业等[21]认为中医五音疗法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交感风爆发生方面有较好疗效。王萍丽等[22]认为中医五音治疗中选取情调相反的音乐对患者进行克制或纠正,能够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的宣泄,使患者形成平衡、舒畅的情绪状态,不仅能够对治疗进行更好地配合,还能够使脏腑功能得到优化。周珍俐[23]临床观察发现中医五音疗法有利于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潘勇娜等[24]研究发现,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化疗后患者抑郁发生率及HAMD 得分高于化疗前,化疗促进了肿瘤患者抑郁情绪的产生,中医五行音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肿瘤患者化疗中产生的抑郁情绪。笔者通过整理文献发现,五音治疗可应用于各系统疾病,以平衡阴阳为主。但临床观察结果反馈:在治疗情志类疾病时,五音疗法手段颇有疗效。故而考虑五音治疗可能与调动人体自身内环境激素水平相关,从而改善其内分泌、睡眠、心理等方面状况。

4 小结与展望

郁病多由情志致病,传统医学治疗以调畅气机,怡情易性为法。现代医学治疗此病时多以抗焦虑、抗抑郁药物为主。然此类药物虽有疗效,但价格较高,长期服用并发多种不良反应,且临床发现多数患者对此类药物持排斥态度。因此,五音疗效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疗法出现在大众眼前。

百病始于气,止于音。音由心生,乐者药也。中医五音疗法以五行相生相克为原则,中医脏腑理论及经络理论为基础。可使精神专一,杂念皆消。从而心静神凝,精气内敛,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心理学中,音乐可以调节、渲染情绪,进而影响机体状态,在聆听曲调时,曲调与情志共鸣互动,达到调和气血、畅达心神[25-26]。音乐可深入人心,生理上,音乐与人体内环境振动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27]。音乐的节律能通过情绪影响和改变生理功能如心率、肌紧张、血压、呼吸来表达行为[28]。另有研究显示,柔和、缓慢的乐器演奏,平静的音乐,能够降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29]。而且音乐疗法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对于缓解人们的情绪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30]。

综上所述,中医五音在情志病临床应用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但我国乃至世界并未大面积开展五音疗法。究其因由,首先世界医学模式正以单一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转变。在当今时代医疗,患者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就目前医患关系而言,无疑是加重医生剖析病情的难度。且相对于单一情志致病,多种情志交织致病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情志致病方式[31-33]。此时治疗时,难以选取较为准确的曲目来治疗疾病;又或者目前无此对症曲目。只有致病因素单一明了时,才可凸显出疗效。而在统计疗效时比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其次,临床运用中医五音干预治疗时,治疗师需有强硬的音乐功底和医学知识,只有明确乐理与医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34-36]。而目前音乐疗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五音疗疾理论并未发展完善,没有完整的实践指南,难以大面积展开,不便指导临床。再之,大众对五音疗法无深入了解,五音疗法的治疗效果短期内不太明显,易打击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但因其成本低廉、操作性低,且绿色安全,理论性强,更显人文关怀。故吸引广大医护人员广泛探索。

从临床文献报道来看,目前五音疗法多用于疾病调护方面,而在治疗中应用较少。尽管如此,相信今后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积极完善五音疗法理论及实践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五音情志脏腑
新媒体背景下淄博五音戏传承发展策略探析
——以哔哩哔哩为例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