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圣朝艾灸治疗溃疡性皮肤病经验

2020-12-29陈婵蔡圣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0期
关键词:溃疡性皮肤病经络

陈婵,蔡圣朝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0 引言

蔡圣朝,国家级名老中医,江淮名医,主任医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他是梅花针灸学派第七代传人,师承灸法大师周楣生教授等多位名家[1],在灸法方面颇有造诣,临床经验丰富。

溃疡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达真皮甚至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是由于组织坏死或创伤所致[2],以皮肤溃烂长期不能愈合为临床特征。临床常见的有血管性溃疡(动脉闭塞硬化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感染性溃疡等。本病临床发病率高,常规的治疗方式有清创换药、抗感染或维生素等药物治疗、局部理疗和手术治疗[3]。而蔡圣朝用艾灸治疗溃疡性皮肤病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而疗效确切、经济,易被患者接受的特色,现将蔡圣朝用艾灸治疗溃疡性皮肤病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本病属中医学“疮疡”、“褥疮”等范畴。蔡圣朝认为“瘀”既为溃疡性皮肤病发病的关键又是疮面难以愈合的关键,在《景岳全书·外科钤》中也曾有记载:“痈疽为患,无非血气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籍火力不能速也”。他指出,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邪正交争,致使局部皮肤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能营养肌肤,故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出现皮肤溃疡,溃疡处红肿热痛、脓液稠厚者属实证、热证,如火热阳邪致病;溃疡平塌不起、肉芽晦暗、脓液稀薄者属阴证、寒证,如风寒痰浊致病。邪正交争愈激烈,局部气血瘀滞与经络阻塞则愈发加重,溃疡将愈加深重,且瘀久化火,热盛肉腐,血肉腐败,则液化成脓,正如《灵枢·痈疽篇》中所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若因失治误治而耗伤气血,致经络空虚,肌肤失于气血津液荣养,则腐肉难以祛除、肌肤难以新生,终致创面难以愈合。故蔡圣朝认为只有溃疡处皮肤气血运行正常,经络疏通,才能托毒外出,化腐排脓,生肌敛疮收口,因此在治疗溃疡性皮肤病时配合活血化瘀之法尤为重要。

2 治疗方法

皮肤溃疡处按外科常规无菌消毒处理后(若有坏死组织,应先清除坏死组织并用30%双氧水擦洗,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用艾条在皮肤溃疡处外周向中心作回旋灸,持续20~50 分钟,直至患者创面干燥,周围皮肤潮红,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若患者属溃疡日久难愈,已耗伤气血者,可配合温和灸患者双侧足三里穴20 分钟,以帮助恢复患者正气,增强患者免疫力,托毒外出。灸完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日2 次,直至痊愈为止。

3 病案举例

张某,女,76 岁,2019 年4 月26 日初诊。主诉:压疮疼痛一月余。患者家属代诉患者因脑梗死后遗症卧床1 年余,长期使用成人纸尿裤,一月余前发现患者骶尾部稍偏左侧处出现皮肤皮损溃疡,触碰溃疡周围处时,患者疼痛呻吟。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查体:患者骶尾部稍偏左侧距骶尾部正中线约1cm 处,有一大小约2cm*2cm 的皮肤皮损溃疡,皮下脂肪暴露,正中凹陷处呈白色湿润状,未见骨头、肌腱等外露,舌淡,苔薄白,脉弱。西医诊断:压疮(浅度溃疡期),中医诊断:褥疮 ,气血两虚证。治法: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治疗方法:温和灸溃疡处。操作:艾灸前先用医用双氧水冲洗皮肤破损处,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拭干;点燃艾条的一端,在压疮上方从外周向中心作回旋灸,距离皮肤3cm 左右,持续30 分钟直至患者创面干燥,周围皮肤潮红,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再配合温和灸患者双侧足三里穴20 分钟。灸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一天两次。14 天为一个疗程。

2019 年5 月11 日二诊:一个疗程后,家属代诉疮面未进一步扩大,继予以上述方案治疗。

2019 年5 月29 日三诊:二个疗程后,家属代诉疮面较前缩小,创疮面覆盖结痂,嘱患者观察结痂下是否有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应该及时切除结痂排脓,若无波动感继续予以温和灸。

2019 年6 月13 日四诊:三个疗程后,家属代诉结痂已掉,创疮面呈粉红色,无破损,无湿润液体流出,嘱患者可继续施灸。

2 个月后随访,患者溃疡基本完全愈合,仅留褐色色素沉着。

按:中医认为,褥疮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久卧伤气,加之受压局部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血脉不通,经络痹阻,肌肤失养,日久缺血坏死或复因摩擦破损染毒而破溃成疮。此患者年老体弱,气血亏损,导致被压迫的部位旧血不去,新血不来,治疗以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艾灸治疗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脉、散瘀通滞、拔毒消肿之效,施灸于疮面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经络、气血通畅则促进疮面修复、愈合,也为新组织提供氧气及营养成分,配合艾灸双侧足三里穴,可强身健体,补益气血,扶正托毒,促进溃疡痊愈。

4 讨论

溃疡性皮肤病患者轻者可引发难以忍受的瘙痒、疼痛感,重者则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蔡圣朝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如有病原发性疾病,则应建立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如糖尿病性溃疡应控制血糖、感染性溃疡应控制感染),采用艾灸治疗溃疡性皮肤病,其机理如下:(1)活血化瘀:《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通过艾灸皮肤溃疡部位,运用其温热刺激,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该部位的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并加强该部位皮肤组织代谢的能力,可促进溃疡处皮肤炎症、粘连和渗出物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促进溃疡痊愈。且气血瘀滞不行,不通则痛,艾灸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起到镇痛的作用,以减少患者因皮肤溃疡引起的痛楚。(2)拔毒泄热:《医学入门》有说到:“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周楣生教授在《灸绳·灸赋·热症贵灸赋》中亦云:“药有反佐,火能艾投。虚热用灸,元气周流;实热用灸,郁结能瘳;表热可灸,发汗宜谋……同气相求,开门逐贼,顺水行舟”。艾叶辛、温,灸之可使腠理大开,火热邪毒有路可出,并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令脓毒早日排出。(3)扶助正气:艾灸具有温补之性,对于溃疡日久耗伤气血者,艾灸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升人体正气,扶正以托脓外出,以达到脓溃伤愈之目的。(4)其他:研究指出,艾灸产生的艾烟及其挥发油、燃烧生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均有显著的灭杀作用,即灸疗还具有抗感染作用[4]。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的失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艾灸可补可泻,可达到调和阴阳的功效。蔡圣朝艾灸治疗溃疡性皮肤病疗效明确且操作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溃疡性皮肤病经络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经络养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健脾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