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暮春柳絮

2020-12-28贾玉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薛宝钗林黛玉个性

【摘 要】柳絮词是大观园中最后一次诗会的作品,共六首词。每一首都有着比较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本文选取其中三首最具代表性的词来分析词作者的个性对词句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柳絮词;个性;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大致故事是林黛玉写了长诗《桃花行》有意重建桃花社,但却因为一些琐事而未能成行。史湘云在暮春时节,无聊之际,看见柳絮随风飘舞,便偶然填成一首《如梦令·柳絮》,心中甚是得意。于是,邀请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贾探春和薛宝琴几人,以柳絮为题填词。填罢,众人一致认为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在六首词中最为突出,拔得头筹。林黛玉的《唐多令·柳絮》最为缠绵悲戚,令人深深感动。史湘云的《如梦令》则是情致妩媚,婉转动人。本文拟就这三首词为例,旨在通过词句分析词作者自身的性格对她们词曲创作的影响。

薛宝钗《临江仙·柳絮》是众人品鉴的最后一首,但却后来者居上,一举夺魁。“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白玉堂前春解舞”一句中的“白玉堂”指的是贵族富豪家的住宅,这正体现出薛宝钗出身于一个豪商家庭,轻飘的柳絮能在这富贵豪宅门前自在起舞,心中应是极为欢喜的。“东风卷得均匀”一句被史湘云赞道“出人之上”。“蜂团蝶阵乱纷纷”写出了一片繁华热闹的场景,柳絮不是在空中独舞,而是有蜜蜂和蝴蝶相伴,相映成趣。“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一句则体现出薛宝钗的高洁之处。柳絮随风飘来飘去,本不能自主,但薛宝钗却希望它们不要飘落到水中,随波逐流,也不要坠入尘埃,难觅踪影。“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在薛宝钗看来,生命里聚散离合本就是常事,不必强求。这体现出她的淡然豁达,洞察世事,大方理智的性格特点。“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最后一句是整篇词的点睛之笔,柳絮无根无依,身世有些悲凉,但薛宝钗却认为,这悲凉伤感之中蕴藏着不小的机遇。无根无依也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如果有幸遇到推它向上的东风,就能青云直上。薛宝钗早知大家写柳絮不免会过于丧败,她便另辟蹊径偏要写柳絮的好,这样才能不落俗套,这也体现出薛宝钗心思缜密,聪慧玲珑的人物性格。而“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在有些评论家看来体现的是薛宝钗的野心勃勃和不可一世,我却不以为然,其实这正是她心思缜密过人的一面。薛宝钗曾多次说过写诗词并非闺阁女儿家分内之事,所以并不热衷于作诗填词,每每在诗会上输给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林黛玉。薛宝钗本是大观园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她美貌出众,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一个如此优秀的人物怎会甘居人后,她写出此句不过是想要独辟蹊径,出奇制胜而已。因为聪明伶俐的她能猜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必然会感叹自己命似柳絮,无依无靠,写出哀伤的词句。于是,薛宝钗便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力压林黛玉夺魁,她没有什么天大的野心,有的只不过是女孩子的一点小心机而已。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有“咏絮才”的大观园女诗人,她聪明绝顶,有过人的才华。但林黛玉悲惨的身世造就了她敏感自卑的性格,平日里小心谨慎,生怕行差踏错,却唯独在作诗一项上不掩锋芒。《葬花辞》、《题帕诗三首》、《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可谓首首经典,几次大观园诗会上的表现也十分出众。此番《柳絮词》诗会,林黛玉也有不俗表现,《唐多令·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第一句中的“百花洲”指明了林黛玉的出身。百花洲在姑苏,是林黛玉的故乡。而“燕子楼”则更加闻名遐迩,相传是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张建封为爱妾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而得名。关盼盼是一位品貌出众,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的才女。她视张建封为知己,张死后,她矢志不改嫁,在燕子楼中度过了孤独、凄凉的后半生。这句词中的“堕”和“残”,以及“燕子楼”背后的故事都透露出无限凄凉,也道出了林黛玉悲观的性格。林黛玉自幼丧母,体弱多病,父亲因病去世后,她移居贾府,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每日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使她养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句虽然是在写柳絮,但更是在写林黛玉自己,有着如柳絮般飘摇无依的身世。“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林黛玉在《葬花辞》中就曾将自己与花融为一体,感花伤己,无限惆怅。“谁舍谁收”与“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样透露着无尽伤感。最后一句“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进一步表现了林黛玉的悲伤、惆怅和感叹,那注定飘零的刹那芳华终究是留不住的。

史湘云是《柳絮词》诗会的发起者,她的《如梦令·柳絮》:“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这首词只有一阙,三十三个字,比起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上、下两阙共六十字来,在字数上少了许多,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灵动和出众。史湘云为人率真且爽直,她的作品也和她一样率真且爽直。她把柳絮想象成绣绒,想象成香雾,然后她将柳絮信手拈来,并认为这个行为会让杜鹃与燕子妒忌。在这种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她发出了心中的愿望,她想留住柳絮,留住春光。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依靠叔父叔母生活,而此时的史家已是家道中落。她空有豪门千金的头衔,却还要自己亲手做针线,时常做到三更半夜。她的身世比起林黛玉来还要惨上几分,但她却不似林黛玉那般脆弱自卑,多愁善感。伴随史湘云出场的总是她那令人难忘的笑声,她是大观园里最爱笑的女孩,她用笑声表达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调皮,天真烂漫的女孩伸出柔弱的小手去捉柳絮时的样子。史湘云可爱率真的性格在她醉眠芍药裀时就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你看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被众人扶起时,嘴里还在说着酒令。如此娇媚可人的女孩,真是让人无法不爱。“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毫不掩饰地表达她对春天的眷恋之情,显示出史湘云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不忸怩作态,质朴纯真的性情。

三首《柳絮词》各有特色,尽显词作者的性格特点。薛宝钗心思奇巧,她的词独树一帜,一句“送我上青云”让人看到了女孩儿家的别样情怀;林黛玉心思敏感,她的词缠绵悱恻,借柳絮随风飘荡叹自己身世飘零,让闻者落泪;史湘云心思单纯,“且住,且住”叠句的使用既是词牌的格式要求,又用得恰到好处,一幅小女孩眷恋明媚春光的图画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人们眼前了。《柳絮词》后大观园里再无大家聚在一起吟诗作赋的美好画面,自此之后,园中风波汹涌,“大故迭起”,贾家亦如晚春时节的柳絮那般风雨飘摇,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因此,《柳絮词》就仿佛是大观园的绝唱一般悲凉婉转,总是令人难忘。

参考文献:

[1]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2]刘复汉.试从林黛玉诗词看其性格[J].青年文学家,2014.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贾玉梅(1974-),女,副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

猜你喜欢

薛宝钗林黛玉个性
浅析《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与读者误解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冷香丸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钗在奁中待时飞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