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对于提升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研究

2020-12-28杨晓华戎跃梅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诊断

杨晓华 戎跃梅

【摘  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对于提升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将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過磁共振增强的方式对50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并将患者肿瘤大小、信号强弱以及疾病位置进行总结记录,同时全面观察患者肿瘤生长方式,对比分析术中所见以及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数据显示,50例侵袭性脑垂体瘤患者中共有40例肿瘤患者成像边界均匀,其中10例垂体瘤患者肿瘤成像不清楚且不均匀。同时,侵袭性垂体瘤周围组织与医师所见基本相符。结论:对侵袭性垂体瘤患者采用磁共振方式进行诊断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垂体瘤的侵袭特征,还能够提高患者诊断效率,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以及预测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侵袭性垂体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0277-01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肿瘤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垂体瘤将会引起患者内分泌失调,导致女性闭经、男性性功能减退或阳痿等,同时垂体瘤还会压迫周围组织结构,使患者出现视力障碍以及颅压增高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部分医学家认为与遗传因素、下丘脑因素以及垂体因素等方面有关。垂体瘤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别分为三类,其中包括侵袭性垂体瘤、非侵袭性垂体瘤以及垂体癌。侵袭性垂体瘤是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交界的肿瘤,在传统诊断治疗过程中,由于内镜很难通过侵袭性垂体瘤的病发位置,导致垂体瘤难以彻底切除,因此,临床常借助蝶窦入路进行切除手术,并采用磁共振成像进一步判断肿瘤生长方式以及肿瘤侵袭程度,这种方式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50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均采用磁共振增强的方式进行诊断。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7.5±3.45),初诊患者共42例,病情复发的患者共8例,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7.5±1.25),对50例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进行分析,当P>0.05时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

纳入标准:①均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脑垂体瘤;②均经磁共振扫描与蝶窦入路手术;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通过磁共振成像进行平扫以及增强检查。其中,平扫模式需要使用SE序列的T1W1及FSE序列T2W1进行横纵轴扫描,并对冠状和矢状依次进行扫描,同时,在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SE序列的T1W1开启增强模式。此外,需要记录患者的体重并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对比剂使用剂量,剂量为0.1mmol/kg;静脉推注对比剂GdDTPA。进一步观察患者肿瘤在垂体中的生长范围以及周围组织的侵袭程度,并将患者术后切除的肿瘤活体移交病理实验室进行检查化验。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方式记录患者肿瘤大小、信号强弱以及肿瘤位置,进一步判断肿瘤的侵袭程度,同时将术后病理以医师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并记录患者冠状位上肿瘤的最大直径。

1.4统计学分析

对50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同时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数据存在分析意义。

2 结果

2.1术中所见与磁共振成像显示情况对比

数据显示,在诊断过程中,共有10例患者进行纵裂入路手术,40例患者进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同时经磁共振诊断后第三脑室、视交叉以及海绵窦与医师术中所见情况基本相符,见表1。

2.2磁共振表现与术后病理对比

将术中病理与磁共振成像进行对比,数据显示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形状、部位以及出血坏死情况完全一致,见表2。

3 讨论

垂体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疾病,近几年垂体瘤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垂体瘤在生物学中分为侵袭性垂体瘤、非侵袭性垂体瘤以及垂体癌三类,其中侵袭性垂体瘤很难通过手术将肿瘤彻底清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诊断正确率以及检出率。在病发过程中,女性患者普遍存在月经周期紊乱以及非哺乳期泌乳等症状,男性患者普遍存在性功能减退、向心肥性肥胖以及血糖异常等,此外由于患者视交叉受压,颅内压升高,导致患者出现视力障碍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研究数据显示,经磁共振诊断后第三脑室、视交叉以及海绵窦与医师术中所见情况基本相符,同时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形状、部位以及出血坏死情况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诊断侵袭性垂体瘤最好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检出率以及肿瘤生长部位的正确率,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诊断效率,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银华.垂体腺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2):74-75.

[2]    樊会军,刘岩,司丽亚.磁共振成像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6,4(29):37- 38.

[3]    马力争.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22):27-28.

[4]    谷青芬,关勇,臧加伟.侵袭性垂体瘤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2(3):53-55.

[5]    石珍, 李健, 齐景林. MRI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19(01):139-140.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诊断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