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2020-12-28陈琳玉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陈琳玉

【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骨科二区收治并遵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骨科二区收治并遵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试验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在常规皮下注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预防并减少注射后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0223-0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因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引起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患者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血栓可脱落堵塞肾静脉,影响肾功能,或造成肺动脉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骨科患者,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需长时间卧床,下肢制动且活动受限,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此,骨科患者常需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抗凝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疗效显著等优点,已成为防治深静脉血栓的标准化治疗药物[2]。然而低分子肝素因其较强的抗凝作用,注射后可导致凝血功能下降,皮下注射后可出现如皮下出血、局部疼痛、瘀斑等不良反应[3],部分患者甚至质疑护士的操作水平,降低其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3]指在强调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重视过程环节和质量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突破,是一个持续向上、永无止境的改进过程。本文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骨科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注射后皮下出血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骨科二区收治并遵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骨科二区收治并遵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遵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用药时间≥3d;(3)排除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凝药物者;(4)排除合并有出血性疾病者;(5)排除意识障碍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骨折部位、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對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试验组则在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方法如下:(1)原因分析:召开全科工作会议,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淤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护士操作不规范,健康宣教不到位,临床工作中防控意识不足。针对以上因素,根据我科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2)规范操作: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要求注射部位定位于下腹部,避开脐周2cm处,注射范围为脐周上下5cm、左右10cm处,左右交替,两个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消毒皮肤后,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针尖斜面向上,刺入深度为针梗的1/2~2/3,增加进针深度,缓慢推注药液,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2)健康宣教:注射低分子肝素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注射低分子肝素的目的、重要性、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每位患者首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均由护士为其或指导家属按压5~10min,边按压边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按压方法及按压力度。指导患者用药自我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如发生牙龈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应告知护士。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试验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21例(32.81%),对照组皮下出血35例(56.45%),试验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常见并发症,尤其是下肢骨折及手术患者,发生率更高。DVT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严重者还可发生血栓脱落,危及患者生命。低分子肝素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栓预防和治疗中[4]。然而如临床操作中不注重规范性和预见性,则极易发生皮下硬结、疼痛、淤血等现象,造成患者的痛苦。本文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骨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中,通过分析低分子肝素注射皮下淤血发生的因素,规范操作、加强宣教,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注射后皮下出血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成欢,刘云.骨科手术患者相关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4):445-448

[2]    戴卉,李晓露.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SOP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减少局部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16,2(4):205-208

[3]    张清泉,沈建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皮下出血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11):175-176

[4]    刘翠琴.低分子肝素钙在创伤骨折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36):3388-3389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