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中“悄悄话”的力量

2020-12-28陈正

科教新报 2020年35期
关键词:悄悄话竹叶歌唱

陈正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近十年了。回顾这一路,最困扰我的问题就是歌唱教学中学生无法对声音进行有效的控制。小学阶段是孩子声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处于变声期,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嗓子,怎样让学生在歌唱时声音充满活力又悦耳动听呢?不妨试试和学生说说“悄悄话”吧!

在一次区级骨干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教研员组织大家观摩了六年级第九课《风吹竹叶》。首先,上课的教师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创设了风吹竹叶的情境。接着,教师轻声高位的示范结合着三拍子的横拍律动让学生自觉加入活动。很快,孩子们便找到了各自声带的舒适区,自如地表现着声音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音乐艺术形象。教师整个教学设计都在一个安静的音乐氛围中进行,以静来衬托出风吹竹叶发出的沙沙声,学生和听课老师们都在这堂课中认识到唱歌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听,而是要根据歌曲的特点,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合适的音量、舒适的音色去表现歌曲的音乐艺术形象。

反思自己的歌唱教学,学生为什么无法对声音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如下几种现象:喜欢用“原生态”或“摇滚”唱法展示自己的歌喉,遇到高音就抬起下巴挤嗓子或自行降调;教材中的民歌或小调,只要是旋律起伏比较大的歌曲,音准总是在调外“游离”;到合唱歌曲从不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声音,导致简单的二声部教学耗时长,效果不理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课堂中从和学生说“悄悄话”开始。如:在教学生演唱经典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从孩子的欣赏视角,找了一个形式内容与歌曲贴切且音源效果好的音视频,随即我用轻声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情绪以及歌曲的意境做了简单地讲解和说明,孩子们很快就明白,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学唱环节我率先示范了用说“悄悄话”的感觉轻声演唱歌曲,轮到孩子们演唱时,我想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鼓励与积极期望的眼神,孩子们果然没让我失望,第一次在课堂中被学生自然、轻松的歌声所陶醉。

我国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教授曾经说过:“好的聲音要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强而不炸”,虽然我的学生离好的声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在课堂中用说“悄悄话”的感觉歌唱已经向科学歌唱之门迈出了一大步,音乐课堂中说“悄悄话”就像魔法棒一样引领着孩子们将复杂的声乐技巧化繁为简,而我,正慢慢享受着自“悄悄话”进课堂后孩子们带给我的惊喜。

猜你喜欢

悄悄话竹叶歌唱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竹》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练”和“炼”的悄悄话
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