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垄上双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2020-12-28马丽峰高幼华

乡村科技 2020年32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马铃薯产量

马丽峰 高幼华

[摘 要]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作物,用途广泛,生产潜力巨大。本试验采用整薯播种,大垄双行模式种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随时间变化,3个密度下的地上鲜质量均呈单峰曲线,地下鲜质量均呈双峰曲线,地上鲜质量和地下鲜质量均是随密度增大呈递减趋势;马铃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呈递增趋势,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与密度为90 900株/hm2和72 700株/hm2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马铃薯;种植密度;大垄双行;整薯播种;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79-3

马铃薯具有粮食、蔬菜、饲料和轻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1],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应用[2]。块茎是马铃薯最为主要的繁殖器官,栽培目的是获得高产的块茎。從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一直到干物质积累结束,绿色植株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源源不断地向块茎输送[3],由此可见地上鲜质量的变化与地下产量的形成有一定关联。

虽然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是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国家,限制产量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是栽培模式[4]。黑龙江省北部的二龙山农场土地肥沃、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适合种植马铃薯[5]。垦薯1号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铃薯研究中心培育的中晚熟新品种,红皮白肉,抗逆性强。本试验通过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上、地下鲜质量重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以垦薯1号(2级原种)为试验品种,在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第四管理区第17连队开展试验,土地以黑钙土为主。选取薯质量在50~75 g的小整薯,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整薯播种,垄上双行种植。垄长4.5 m,垄宽1.1 m,垄台宽0.8 cm。设立3个行距(15、20、25 cm),每个行距下设立3个株距(15、20、25 cm),组成3个种植密度(121 200、90 900、72 700株/hm2)共9个种植结构(见表2),试验重复4次。在不同生育期对马铃薯进行地上鲜质量和地下鲜质量(去除薯质量)的测定,每10 d为一个周期。收获时对产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同一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上鲜质量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行距为15 cm时,不同种植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单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均在8月4日达到高峰,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达到425.9 g。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由图2可以看出,行距为20 cm时,不同种植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单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均在8月4日达到高峰,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达到416.6 g。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由图3可以看出,行距为25 cm时,不同种植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单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均在8月4日达到高峰,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达到397.1 g。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2.2 同一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下鲜质量的影响

由图4可以看出,行距为15 cm时,不同种植密度的马铃薯地下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双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下鲜质量均在7月25日和8月14日达到高峰,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两次高峰分别达到38.13 g和40.51 g。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下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由图5可以看出,行距为20 cm时,不同种植密度的马铃薯地下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双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均在7月25日和8月14日达到高峰,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两次高峰分别达到36.29 g和38.48 g。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下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由图6可以看出,行距为25 cm时,不同密度的马铃薯地下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双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均在7月25日和8月14日达到高峰,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两次高峰分别达到37.87 g和38.28 g。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下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2.3 同一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通过表2可以看出,行距为15 cm时,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其中以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最高,达到4.37 kg/m2。3个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为12 1200株/hm2的产量与另外两个密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行距为20 cm时,马铃薯产量随

密度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其中以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最高,达到4.28 kg/m2。3个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与另外两个密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行距为25 cm时,马铃薯产量随密度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其中以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最高,达到4.25 kg/m2,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与另外两个密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①综合3个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上鲜质量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单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均在8月4日达到高峰,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②综合3个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地下鲜质量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双峰曲线,3个密度的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均在7月25日和8月14日达到高峰,两个生长高峰均是以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总体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马铃薯地上鲜质量呈递减趋势。

③综合3个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产量随密度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其中以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最高,3个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为121 200株/hm2的产量与另外两个密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3.2 讨论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显示,马铃薯地上鲜质量与地下鲜质量的生长高峰期正好错开,分析原因可能是7月15日垦薯1号马铃薯处于控秧阶段,所以地上部分生长减缓,加速了地下部根系生长和块茎发育,因此7月25日地下鲜质量出现第1次峰值;盛花期末期垦薯1号块茎处于快速膨大期,生长重点由地上转移至地下,根系随之快速生长,因此8月14日地下鲜质量出现第2次峰值。8月4日垦薯1号马铃薯处于盛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地上部生长需肥需水达到临界值,所以8月4日地上鲜质量出现一次峰值。本试验只选取了3个株行距的组合,组成3个密度进行比较,后续可适当增加株行距的个数、组合更多个密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Jackson S D.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Control Tuber Induction in Potato[J].Plant Physiology,1999(1):1-8.

[2]于立河,李佐同,郑桂萍,等.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田再民.马铃薯高效栽培与储运加工一本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杨艾如.黑龙江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马铃薯杂志,1987(2):42-46.

[5]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马铃薯产量
马铃薯有功劳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马铃薯主粮化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