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丰花灯,乡土艺术的新时代模样

2020-12-28杨可

江西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旦角丑角花灯

杨可

在九江全丰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浸润着山川清淑之气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全丰花灯和宁河戏是其中的两朵奇葩。如果说宁河戏是能登大雅之堂的“高雅艺术”,花灯则是扎根百姓心中的“乡土艺术”。

全丰花灯是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正月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上村窜下村,通宵演唱。民间节日、做寿衣、上梁、婚嫁,都要请来花灯热闹一番。

表演时,演员装扮成生角、旦角、丑角,穿上契合本土特色的服装扮演。丑角念白开场,再分别哟呵出?、生角。随后丑角一手扇蒲扇,一手在后面或用双手推车;旦角则头戴配饰,驾车边歌边舞;生角头戴状元帽,驾马扬长鞭,时而与旦角逗趣,时而与旦角相劝。三位角色方步圆场,边唱边演,边演边舞边要灯。全丰花灯说唱均用地道的全丰土话,内容多为即兴打诨,器乐多以打击乐为主。

花灯表演一直活跃在全峰镇的地头田间,深厚百姓喜欢。2006年,全丰花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花灯保护传承工作更上一层台阶,开启新时代模样。

全丰镇文化站站长杨大会是地地道道的全丰人,也是全丰花灯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自1988年任命为站长至今,已过了32个年头,他对全丰花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全丰花灯的传播途径部是邻里间口口相传,老一辈传给晚一辈,没有系统地整理成资料。自从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后,县文化馆更加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下到全丰镇15个行政村,走村串巷、拜访老艺人,通过口述、录音、记录等方式,全面收集整理了全丰花灯历史来源、表演方式等资料,并编撰相关书籍,录制视频资料,彻底改变了全丰花灯一直以来由口头传诵的历史局面,让传承之路走向更正规的方向。

在花灯道具中,有很多灯具都是竹子做的,运输时容易压坏,携带不便,演员们就从市场上购得能折叠的圆灯笼;为了增加花灯的观赏性,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遵循创新不篡改原则。譬如钵哩灯以前比较单调,只是绑在背上用于照明,现在进行适当改良,方便拿到手上起到灯舞的作用,让舞台效果更丰富多彩。这些小小的细节反映出普通农民的聪明才智,更展示出他们对乡土艺术的热爱之情。

为了整合资源、促进全丰花灯和宁河戏共同发展,全丰镇以宁河戏班底为基础,融合各村的花灯艺人,在2007年正式组建“全丰农民艺术团”。艺术团的经费都来自团里演艺人员的捐赠,最多的捐赠5000元,少的捐赠1000元,主要用于购置演出服装、道具等。不仅如此,全丰镇文化站还以杨大会牵头,承办了五期全丰花灯培训班,每期培训班的时间为10天,每个班成员都不少于30人,培训对象都是地道的农民。通过把老艺人请进来授煤、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等方式教学。

如今全丰镇每一个村部有花灯弟子,新培养的弟子达200人,全丰花灯在这里遍地开花,几乎成为人人都会的民间艺术,它也随着这些普通农民一起,走出大山、走向舞台,获奖频频。

离开之际,杨大会给我们每人送了一本《全丰花灯》,这本学术文史专著是全丰花灯的缩影,涵盖了全丰花灯的唱词曲调、脸普服饰、身段步法等内容。300 多页纸,是这些非遗传承保护者的成果与展示,是他们对乡土艺术传播的心声与愿望。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热爱全丰花灯的人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全丰花灯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旦角丑角花灯
找不同
丑角
对丑角之美的演绎分析
丑角
唐玄宗演戏丑角沾了光
赏花灯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秦腔旦角表演中真假声唱法的应用
花灯艺人
旦角表演艺术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