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毛岸英牺牲细节

2020-12-28

新传奇 2020年46期
关键词:毛岸英战俘敌机

这封首次披露的绝密电报,详细讲述了毛岸英的牺牲经过:“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4架敌机经过,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4架敌机,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11月9日,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十集:历史铭记》中,首次公开了1950年11月25日,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报,里面记载了毛岸英牺牲的细节。本文结合彭德怀机要参谋吴一平的讲述和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首次公开的细节,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毛岸英。

酷爱读名人传记和史书

1950年,吴一平和毛岸英在沈阳待命入朝。毛岸英一直酷爱读书,尤其爱看名人传记和史书。刚到沈阳时,他就上街买了一些书回来,自己看,也分给大家看。其中有《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朱元璋传》《欧洲哲学史》《孙子兵法》《斯大林传略》《达尔文传》《中国通史》以及鲁迅的著作。

10月23日黄昏,毛岸英搭乘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任荣的车,从长甸河口渡过鸭绿江,踏上了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在朝鲜北部大榆洞矿区一间铁皮盖顶、阴暗潮湿、霉味扑鼻的简易工棚里,毛岸英解开行李,整理床铺。时任彭德怀秘书张养吾发现,除了行李,毛岸英带了一堆书。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美国空军称王称霸,横行无阻。志愿军总部机关连一门高射炮都没有,除个别值班者外,其他人被迫夜间工作,白天防空,几乎天天如此。毛岸英和张养吾原计划在住处附近挖一个防空洞,可满山都是坚硬无比的铁矿石,一镐下去,火星四溅,石头却纹丝不动。他们只得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计划,飞机一来就往树林里钻。那时,已开始下雪了,气温降至零下20℃左右。即使是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毛岸英依然坚持看书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毛岸英惜时如金地博览群书。张养吾说:“他喜欢看书,《朱元璋传》《欧洲哲学史》《孙子兵法》……什么书都看。到朝鲜半个多月,就看完了好几本大部头的书,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在百万志愿军中是绝无仅有的。”

审问美国战俘的故事

毛岸英总是积极主动而又满腔热情地找事做。一些志愿军老战士至今仍然记得他审问美国战俘的故事。

莱尔斯是中国志愿军捕获的第一个美国战俘。为了获悉敌方内情,彭德怀命令对莱尔斯进行审讯。由任荣主审,毛岸英担任英语翻译,吴一平和张养吾在现场记录。据了解,担任审讯美俘的翻译工作,是毛岸英主动提出来的。

审讯时,莱尔斯被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押了进来。他颤抖着站在审讯台前,露着惊恐而绝望的眼神,如同被押进屠宰场的羔羊。

按预定计划,审讯一开始应该给莱尔斯一个下马威。可是,当毛岸英凝视着莱尔斯那只受伤且颤抖的左臂时,情不自禁地动了恻隐之心。他给莱尔斯递了烟、饼干。毛岸英发自内心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这名美军少校消除了恐惧,让我方了解到了許多实质内容。

在审问战俘过程中,毛岸英翻译得清晰流利。审讯结束后,毛岸英与莱尔斯还进行了短暂的英语交谈。

关于这次审讯,彭德怀高度重视,他在看了审讯记录后,当即指示张养吾和毛岸英:“俘虏谈的这些情况很有参考价值,应该通报全军。这份通报,就由你们写吧。”这份通报最后由毛岸英执笔,并在当天下午通过电台发至各军司令员。

近百枚燃烧弹击中房子,毛岸英牺牲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正在朝鲜北部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里紧张工作。突然,4架敌机向大榆洞袭来。时任彭德怀军事秘书杨凤安说:“百八十个凝固汽油弹,铺天盖地下来了。掉下来以后,房子是一片火海。”

毛岸英牺牲当天,彭德怀专门向中央军委做了汇报。这封短短的电报,彭德怀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这封首次披露的绝密电报,详细讲述了毛岸英的牺牲经过:“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4架敌机经过,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4架敌机,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司令部作战参谋)未及时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据时任毛泽东卫士的李家骥回忆:“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先拿起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却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心里)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1951年3月,毛泽东在与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说:“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纪录片中,还首次披露了毛岸英牺牲后,周恩来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在信中,周恩来提到“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他建议“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1958年2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专机前往朝鲜访问。其间,周恩来专程来到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志愿军烈士。当时,周恩来和陈毅、粟裕亲手为志愿军烈士献上花圈,默立良久(如图)。

(《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毛岸英战俘敌机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
毛岸英修改《国际歌》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
偷架敌机开回家
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