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

2020-12-28刘倩倩刘杨

中学生物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传染病

刘倩倩 刘杨

摘要 结合生物学社会热点素材,采用问题驱动设计教学,激发学生探究传染病的兴趣,构建传染病的核心概念,在课堂中落实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传染病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驱动 生物学社会热点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1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传染病及其预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健康地生活”这一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关于传染病的内容主要从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展开的。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难点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本节内容涉及传染病的多个概念,比较抽象且容易混淆,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不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学生在自主构建核心概念的同时,还需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鉴于此,本节课以社会热点事件“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引出课题,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与概括核心概念、阐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2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传染病的病因和概念的学习,能够解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预防传染病,加深对“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认识,树立关爱生命的意识,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

②通过传染病的资料分析,归纳与概括出传染病的特点和概念,形成处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树立科学思维。

③通过模拟传染病传染过程,能够概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释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养成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④通过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学习,能够积极运用生物学知识,向家人和社区宣传如何科学地预防传染病,形成珍爱生命和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3 教学过程

3.1 联结疫情,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全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视频,展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照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更好地打赢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争,今天就来走进传染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變化?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疫情,引入课题,以思考疫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作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续传染病的学习奠定思维基础。同时,学生通过体验人类进步的艰难历程,唤起对医护人员的尊敬和对生命的敬畏,树立关爱生命意识,促进生命观念的形成。

3.2 分析材料,聚焦核心概念

教师在课前收集整理近年有关传染病的社会热点事件,分别筛选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典型案例为素材,帮助学生建构核心概念。

[材料1]2019年12月以来,全球爆发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患者呼出的气体或飞沫直接吸入导致感染,即直接传播;混合在空气中的飞沫,吸入导致感染,即气溶胶传播;手接触沉积在物品表面的飞沫,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即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材料2]每年3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肺结核是由肺部感染了结核菌导致的,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为老年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未接种卡介疫苗者。

[材料3]2015年10月5日在瑞典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感染了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传染源为患者或无症状带虫者。传播途径主要为由受染的按蚊叮咬导致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思考问题: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对传染病有所了解。那么,传染病的病因是什么?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阐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

各学习小组交流,共同归纳总结完成表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新型冠状病毒、结合杆菌、疟原虫照片以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图片,提出问题:结合图片,能否将病原体进行分类?根据病原体的分类,能否对传染病进行分类?最后,学生讨论得出传染病的概念。

设计意图:教师将生物学社会热点材料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兴趣。通过解读材料,引导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思维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通过问题驱动,层层递进,组织学生逐步归纳类比传染病的病因和特点,促进学生构建传染病的概念。学生尝试对传染病进行分类,不仅锻炼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有利于科学思维的逐步形成。

3.3 模拟探究,内化新知

教师播放芬兰阿尔托大学模拟飞沫传播路径的3D动画。为了有更直观的感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的感染过程。

全班学生以6人为1个小组,用面粉代表病毒,组员1手上沾满面粉,用沾满面粉的手握笔,沾有面粉的笔掉地上了,组员2捡起,交给组员1,组员2又分别和组员3、组员4握手。

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模拟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都是什么?尝试描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并思考如果缺少其中某一环节,传染病还能流行吗?最后,学生讨论得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飞沫传播路径的3D动画,体会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教师组织学生亲自体验模拟传染病传染过程,深化了学生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升科学探究意识,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强化了合作交流能力。

3.4 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新冠疫情期间,宣传正确的预防新冠肺炎措施是非常重要。面对疫情,每名学生都是一名“抗疫宣传员”。展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采取措施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图片,思考这些措施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一环节采取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向他人积极宣传正确的预防新冠肺炎措施。

学生在课后收集资料,每小组制作一份防疫抗疫宣传海报。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知识,并运用相应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实现迁移应用。通过制作防疫抗疫宣传海报,学生能够树立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意识,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此教学目标,运用问题驱动的方式,从现实生活出发,联结新冠疫情,分析材料,聚焦核心概念,再组织学生亲自体验模拟传染病流行过程,深化传染病的认识,最后回到新冠肺炎疫情,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落实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