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6例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临床分析

2020-12-28赵晓娟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单侧变性象限

赵晓娟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426例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的临床相关特点。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将本院收治的426例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获取患者的基础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年龄50岁以上患者多于50岁及以下患者(P<0.05);BCVA 0.4-0.8的患者多于BCVA≤ 0.4、BCVA≥0.8的患者(P<0.05);其中格子样变性高于囊样变性、其他变性(P<0.05);视网膜变性区为颞侧的患者多于鼻上象限(P<0.05);累及一个象限多于累及两个象限(P<0.05);PVR分级C级多于PVR分级 B级(P<0.05)。结论:明确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視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的临床特点与病理表现,可辅助临床及时确诊、治疗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延缓病情的恶性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眼底病变;性别;年龄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0068-01

视网膜脱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导致患者眼盲的重要原因。临床有研究[1]指出,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视网膜脱落性疾病,也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患者发病后有典型裂孔形成。近年来,临床对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展开了深入研究。有研究文献[2]指出,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存在较高的对侧眼眼底病变发生率,积极分析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的临床特点,并展开相应的因素分析,可辅助临床及时预防、诊断疾病,可降低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主要选取2019.5-2020.5收治的4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疾病临床特点展开了相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5月-2020年5月将本院收治的426例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276例,女性有150例;患者的年龄大小区间在18-78岁,均值(48.32±10.65)岁;视网膜脱离实践为5d-12月,均值(6.18±4.23)月;疾病类型,其中眼表炎症、泪道疾病、眼表肿物患者各有201例、138例、87例。纳入标准: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可配合临床,积极完成相关研究工作。排除标准;具有既往视网膜脱离史患者;意识不清,认知障碍患者,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对画着实施间接最佳矫正视力检查、间接检眼底镜检查、泪道冲洗检查、裂隙灯检查、等效球镜检查等等,根据检查结果获取相关数据。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性别、年龄、BCVA水平、变性情况、视网膜变形区位置、累及象限、PVR分级。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年龄50岁以上患者多于50岁及以下患者(P<0.05);BCVA 0.4-0.8的患者多于BCVA≤0.4、BCVA≥0.8的患者(P<0.05);其中格子样变性高于囊样变性、其他变性(P<0.05);视网膜变性区为颞侧的患者多于鼻上象限(P<0.05);累及一个象限多于累及两个象限(P<0.05);PVR分级C级多于PVR分级 B级(P<0.05)。详情见下表。

3 讨论

临床尚未明确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制,但有研究文献[3]明确指出,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与玻璃体视网膜间界面病变、视网膜病理变化以及玻璃体病理变化等息息相关。导致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较多,譬如近视、无晶状体眼以及眼外伤等等。临床有研究学者[4]明确指出,高度近视是诱发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临床更关注疾病本身,对正视眼的关注比较少。虽然现今通过手术治疗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但手术治疗只能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视力、视网膜。患者的视细胞出现不可逆伤害,手术治疗不能彻底提高患者的视力。因此,定时对患者实施对侧眼检查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426例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相较于正常人,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更容易发生对侧眼眼底病变。患者发生疾病后,形成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导致患者的眼睛出现病理症状,形成疾病的同时,增加了对侧眼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但有研究[5]指出,及时确诊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及时开展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虽然患者的视觉敏感度会下降,但是患者的对侧眼眼底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率也会下降。

由上可知,明确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的临床特点与病理表现,可辅助临床及时确诊、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    孙广莉,苏刚,陈霞, 等.426例正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对侧眼眼底病变临床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8,34(4):368-371.

[2]    付燕,顾朝辉,张月玲, 等.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后视力与椭圆体带连续性关系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9,35(6):604-606.

[3]    刘辉,吴苗琴,徐海铭, 等.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持续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观察及分析[J].浙江医学,2019,41(4):318-321,后插1.

[4]    牛丽丽,胡俊喜.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功能变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7):657-661.

[5]    陈钰虹,项潇琼,朱鸿, 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后的黄斑区血流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9(6):605-612.

猜你喜欢

单侧变性象限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方案研究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征兵“惊艳”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600MW机组空气预热器拆装方案
三角函数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变男变女”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