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升路径研究

2020-12-28张银银

价值工程 2020年32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提升路径

张银银

摘要:特色小镇是生态文明理念实践的沃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分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与生态产品“潜在价值”转化的路径两个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基础,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动力与支撑。本文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由低到高分为生态资源的简单改造与加工、强依托式创新、弱依托型创造、新业态新形态的创造四个层次。浙江丽水市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典型区域,丽水特色小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处于简单改造与加工和强依托式创新之间,以散珠状开发为主,需通过融合型与创新型价值转化路径向生态产品价值高层次攀升。

Abstract: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fertile soil for the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path of potential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s from low to high into four levels: simple trans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strong-based innovation, weak-based creation, and creation of new forms of business. Lishui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a typical area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transformation. The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eco-products in Lishui is between simple trans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and strong-based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scattered beads. It needs to climb to the high-level through the path of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关键词:特色小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升路径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transformation;upgrading path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32-0224-03

0  引言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2020年打造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带动小城镇全面发展。浙江省自从2014年以来,先后创建了三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服务浙江7大万亿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特色小镇是集区域产业特色、创新、生态、宜居等多种功能的空间载体,是“城市的生动活泼与乡村的美丽和谐”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沃土,是化解生态及环保问题的重要途径,也将成为城镇化中“镇”的中坚力量,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概念(王小章,2016)[1]、特征(卫龙宝等,2016)[2]、空间组织形式(盛世豪,张伟明,2016)[3]、定位与功能聚合(王博雅等,2020;易开刚 等,2019)[4][5]、治理(姚尚建,2017)、产业链空间分置(庄晋财等,2018)[6]、空间分布特征(时浩楠等,2019)[7]、特色指标体系(王长松等,2019)[8]等,研究领域与深度不断加强。然而,丽水特色小镇有多种类型,一般是按照依托产业类型分为传统特色产业支撑型如桐乡毛衫时尚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型如景宁畲乡小镇、新兴产业塑造型如秀洲光伏小镇和生态资源依赖型如庆元香菇小镇,探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特色小镇的生态价值转化还鲜有人研究。本文将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依赖型特色小镇在壮大镇域实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对生态文明理念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渗透做积极探索。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给予102字的“丽水之赞”,其中指出,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色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可见,丽水的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已经在探索特色小鎮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路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借鉴意义,截至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共获批12个省级特色小镇,几乎涵盖了丽水7县1区和1个县级市,虽然特色产业各有不同,但在彰显特色的同时,都具有良好的生态并非常注重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本文将结合丽水案例深入分析。

1  特色小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过程分析

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比如山、水、田、林、湖、草、空气等,具有生态系统本身的物质产品供给功能、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9]生态资源依赖型特色小镇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二是探寻生态产品“潜在价值”转化的模式与路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基础,生态价值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动力与支撑。

首先,形成“确权—流转—保护—利用”生态系统保护链条。生态产品如山、林、湖、草、空气,保障与调节良好的人居环境,但是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性质,保护人与受益人权利义务不对等,容易导致保护人的动力缺失。政府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无法完全解决所有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问题,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也是受益人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实现保护人与受益人统一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确权、流转、搬迁与生态补偿。确权方式主要应用于生态资源能够就地开发与利用的区域,此处的确权主要是经营权的确立,丽水青田石雕小镇为留住“绿水青山”,做了大胆尝试。如表1所示,青田章树乡将“死水”变“活水”,建立起了集保洁、渔业、采砂、建设等为一体的河道开发与管理机制,全乡12个行政村,总长105公里的23条河道实现了治理与利用,每公里河道年增收6000元,节省保洁等费用10万多元。流转方式主要应用于生态资源适合规模性开发与保护,例如龙泉实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赋予林地生产经营者权属、抵押、采伐等法律权益。搬迁方式以“人口集聚”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与共享率,异地搬迁进城农民享有“经济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原有产权不变,并享有转入社区的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权益。生态补偿方式在区域内与跨区域间广泛使用,浙江省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已从2004年的8元/亩·年提升到2017年40元/亩·年,其中损失性补偿标准为35元、护林员管理费为3.5元、公共管护支出为1.5元,丽水市除莲都、云和及青田外均可享受。

其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层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提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概念,并分为生态物质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与生态文化服务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意味着生态系统与价值系统有机融合,将生态产品的“潜在价值”,通过人类劳动得到市场的认可,就能够实现GEP与GDP的双增长。人类对资源的改造与提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与制造,二是要素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三是新要素的融入形成新的组合,四是产业链或跨界的交叉融合,五是商业模式、制度等软环境营造。结合价值创造方式,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过程分为4种层次与阶段,如图1所示,最低层次是生态资源的简单改造与加工,以生产生态物质产品价值为主;第二层次是强依托式创新,以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生产与向生态物质产品价值两端攀升为主;第三层次是弱依托型创造,是在良好生态资源环境下产业衍生;最高层次是新业态新形态的创造,在已有创新生态环境下新产业的再造。最低层次和第二层次属于珠状生态资源开发与利用,第三层次是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重塑属于链状开发,最高层次是创造性开发。开发层次由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是由易到难的过程,特色小镇首先会依托已有资源禀赋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层次越高对原有资源环境的依赖度越低,对产业发展环境要求越高。丽水特色小镇生态资源“潜在价值”挖掘,处于最低层次与第二层次之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开发路径,主要以散珠状开发为主。

2  丽水特色小镇生态产品价值提升路径分析

特色小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从简单改造与珠状开发逐渐向产业重塑与产业创造攀升,攀升的路径分为融合型和创造型两种。融合型是指适当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向产业链纵深延伸。创造型是在生态环境弱依托的背景下,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融合型生态价值转化。丽水生态产品的开发可融合卫生医疗、健身运动、养生养老、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生态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例如,大健康产业发展是融合型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趋势之一,“以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为产品核心层,以康复疗养、健康休闲、旅游度假、咨询培训为代表的服务层和以餐饮酒店、房地产、商务、办公、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为代表的支撑层”[10]的大健康产业,是以预防保健、休闲养生为主、适合普通大众消费的产业,伴随着消费升级和老龄化趋势将消费热点之一。又如大健康领域中的森林康养产业,可依托浙江丽水80.79%的森林覆盖率,挖掘森林对人类身心健康的理疗功能和市场价值,将产业集聚于森林这一天然载体,形成融养生、养老、休闲、文化、体育、体验的产业集聚区或森林康养产业基地。特色小镇采用融合型生态价值转化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优势,找准切入点。丽水的特色小镇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但支撑产业具有较大的差异,需充分明确产业的比较优势,找准产业链的环节精准发力。二是国际化视野融合开发。如森林康养产业已有德国、日本、韩国等地探索出发展模式,与世界知名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发产品,如德国Medical Park集团以森林医疗为主要业务入驻“青岛森林康养小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机构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开发与利用。三是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易于融合及链接的特性,多元开发生态资源的价值,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例如,森林康养同时与森林赛事、摄影、文化活动、养生养老、教育宣传有機结合,让消费者感到身心愉悦的同时,增长见识。盈利模式的关键是挖掘资源在同一时间利用过程中的多元价值,例如,德国建设多个森林幼儿园,吸引成年人带领儿童来森林消费,举办各类益智类赛事与夏令营等活动,让儿童与父母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热爱自然,就形成了多链条体系化的收入途径。

创新型生态价值转化。对生态环境弱依托的背景下发展新兴产业,贵州“弯道超车”案例值得借鉴。贵州生态环境优良,发展基础较弱,但2014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关键在于选择了大数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贵州天气凉爽、电力充足的优势,推进阿里巴巴、移动、电信、联通等企业在贵州投资与合作,补足网络基础设施和人才缺失劣势。从2013年开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投资数百亿元在贵州贵安新区建立云计算基础或数据中心,1至2个重点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初具雏形,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联企业,例如百度、京东、浪潮、曙光、新浪、搜狐、奇虎等大数据及互联网企业纷纷落户贵州。积极构建含平台商、大数据服务商等多层次的大数据产业生态链,数百家底层平台服务商和上层服务商参与贵州大数据挖掘、处理、分析和应用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创造新产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寻找生态环境优势与新兴产业的重要连接点。例如,丽水缙云机床小镇主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需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探寻适合于小镇发展的可升级发展的新兴产业。二是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挖掘辐射带动潜能。通过发展新兴产业跨区域多维度合作补短板,遵循发展规律构延伸产业链,以新兴产业渗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新兴产业与政治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挖掘了产业发展的潜能,发挥了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46.

[2]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28.

[3]盛世豪,張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36.

[4]王博雅,张车伟,蔡翼飞.特色小镇的定位与功能再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J].2020(01):143.

[5]易开刚,厉飞芹.特色小镇的功能聚合与战略选择——基于浙江的考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08):104.

[6]庄晋财,卢文秀,华贤宇.产业链空间分置与特色小镇产业培育[J].学习与实践,2018(08):36.

[7]时浩楠,杨雪云.国家级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03):39.

[8]王长松,贾世奇.中国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评价[J].南京社会科学,2019(02):79.

[9]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实践典型案例集(一)[C].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际研讨会,2018-07-29:10.

[10]刘蕾,鄢章华.大数据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小应用发展模式研究[J].2016(06).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提升路径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