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探究

2020-12-28付存霞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课程设置小学教育

付存霞

摘要:良好的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对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很好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一些看似简单的内容,但实则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基础,对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推进隐性教育手段进行分析。首先对隐性教育简要概述,然后,对利用隐性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进行介绍,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开展隐性教育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隐性教育

前言: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发展。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其作为一门系统规范的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保障。但是,单凭一门学科教育引导学生,是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学校和教师要加大重视,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增添更多对于学生培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促使小学素质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一、隐性教育概述

隐性教育概念的提出最早来源于美国,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杰克逊所提出。他主张:学生进入学校进行学习,知识的灌输不应该只是一个过程,还能够获取到心理、态度等多方面的成长,这些在正式的课程教学中无法体现,而是一种隐性教育。因此,隐性教育是一个课程的概念,能够将教育进一步延伸扩展。隐性教育是隐性课程的理念性延伸,同时也是隐形课堂的主要展现载体。在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隐性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体系以及学习认知方面,从而间接性的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观念[1]。目前,不管是知识学习方面,还是在思想道德方面,隐性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体现。从实际角度出发,隐性教育就是隐性课堂的补充延伸,并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开放性,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用隐性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敏感意识以及观察能力。由于小学生学习意识还较为薄弱,自主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利用隐性教育,调整学生的错误学习观念以及学习习惯,使之逐渐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意义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实力的不断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以及个人素质都在不断提高。对于我国公民来说,遵纪守法、道德良好是基本要求。所以,在教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德育理念发展,跟上社会文明的发展脚步。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引导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非常重要,把这门课程纳入学校的課程体系是必要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认真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理解道德和法治内容,增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知识教学生排队、不乱扔垃圾等,让小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够深刻理解德育内涵,所以,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引入隐性教育,以此对学生形成有效渗透。比如利用教材中对大自然的学习,让学生热爱大自然,促使学生能够主动产生环保意识。隐形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有效降低教育目的的功利性,降低学生压力,在有趣的课堂学习向学生传达道德和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吸收知识。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隐性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使得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不断进步,而且对于每个公民的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培养其道德素养更是要从小学阶段着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我国小学教育健康发展。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教师在对其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一课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来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许多课程内容无法充分了解。在知识内容设置方面时,穿插隐性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学习认知以及效果,还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隐性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置隐性教育环境

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拓宽隐性教育渠道。开展多元化教育,为学生营造隐性教育环境。课程中有着许多的生活案例,而这些案例中有蕴含着思想道德知识。教师利用其中的隐性知识内容,采取合适的方式深层次分析其中的含义[2]。在实际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学行为都可能蕴藏着隐性教育,所以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视频或者音频,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提高教学效率。在开展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也是隐性教育的重要体现,间接性的引发学生思考,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二)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喜欢模仿身边的成年人,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非常的重要,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隐形教育时,教师的言行就成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潜在环境中影响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教育血学生,不管是对待学生还是对待工作,教师都要做好榜样。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将隐性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里,提升隐性教育价值。

(三)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形式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只依靠教材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时间久了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达成隐性教育的目的。因此,要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给学生设计游戏环节,通过游戏让学生接受隐形教育,在游戏中学会分享。教育形式越丰富,就越能达到教学目标,这样隐形教育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提高隐性教育效果

教师在针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不同学生的接收能力而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满足其学习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为其营造多种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隐形教育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新型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既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提倡课外实践,理论和实践集合,发挥出道德与发展课程的最大效用。

(五)将教育和生活融合,开拓隐性教育渠道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大部分内容都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要将生活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强化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认知能力。而且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精准把控隐性教育的教学尺度,在讲解生活案例的过程中慢慢渗透开展隐性教育[3]。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可以划分为几个讨论小组,让其畅所欲言,教师在一旁指导,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将生活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习高效学习,这些都是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渗透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以相互借鉴其他学生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的隐形教育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比如,小学生对战争的概念了解不多,為了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危害以及现在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教师可以利用图像、视频、文字等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战争期间的事情。让学生的思维中有战争的观念,而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学生会更加了解。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开展隐性教育非常地特殊,也最为有效。

(七)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最让学生难忘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体验教育的效果,加强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把体验式教育当成一种习惯,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比如,在教学课堂中可以带领学生对相关的观点进行辩论,小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参与辩论也比较积极。有时会出现辩论方向正确但似乎内容肤浅的状况。此时,可以对学生实行情景引导,比如关于帮助父母,可以让学生感受父母一天的辛苦,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讨论,分成小组一起交流,感受父母的爱。而且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转换角色为父母做这些事情,从而不仅从学习上体验还要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学校以及家庭的双重影响下,学生逐渐提高道德和法治意识。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重要阶段,是一生发展的基础,必须要提高对其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不断渗透隐性教育。另外,隐性教育不管是在校园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体现道德与法治最为显著的教育形式,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合理运用,从各个角度来进行隐性教育,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完善优化,从而实现提升隐性教育的目的,也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日后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颖.隐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研究[J].新课程(上),2018(7).

[2]胡颖.隐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8,000(007):237.

[3]林玉清.隐性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000(013):42-43.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课程设置小学教育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