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科护理本科生实习中期感受质性访谈与分析

2020-12-28马颖颖姜泓张野党肖李沛通讯作者任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2期
关键词:实习生传染病心理

马颖颖,姜泓,张野,党肖,李沛通讯作者,任聪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陕西 西安)

0 引言

临床实习不仅是高等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还是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将自身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重要步骤,更是医学生由学生角色转变为医护工作者的重要过渡阶段[1]。传染科是临床实习科室之一,而传染科是医院传染性疾患相对集中的科室,SRSA、禽流感、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病毒的变异等使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2]。传染科工作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传染科临床护理实习的特殊性,除了进行日常的护理外,还要承受更大心理压力以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为了解在传染科实习中期本科护生实习的心理感受并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带教措施,改变护理本科生对传染科的认识,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传染科护理队伍培养更多的接班人,故进行该项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传染科实习的中期护理本科实习生20人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护理本科实习生;实习已满5个月,属于实习中期[3];实习中无差错事故;同意记录访谈内容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75±1.13)岁,实习时间平均(5.11±2.03)月。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提纲内容:①听说要在传染科实习,你有什么心理感受,为什么;②来到传染科实习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为什么;③你愿意主动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操作吗,为什么;④你主动和传染病患者沟通吗,为什么;⑤你觉得和传染科带教老师好沟通吗,为什么;⑥在传染科你发生过职业暴露吗,为什么;⑦你知道职业防护的方法吗;⑧实习结束后你愿意成为一名传染科护士吗?为什么。访谈中,研究者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后,记录主要信息及非语言行为。访谈中注意不把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强加给访谈对象。访谈时间为每名学生约30分钟。

访谈结束后,根据定性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及过程,完成资料的分析。包括:及时将访谈资料整理,认真阅读;分析有重要意义的表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并排序。

2 结果及分析

传染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主要的心理感受为职业暴露的顾虑、人际关系的问题、专科知识学习机会少等导致他们不愿意投入到临床实习中,也不愿意在就业时成为一名传染科护士。

2.1 职业暴露的顾虑

护理本科生虽然在学校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传染病的理论知识,但学校均没有开设职业防护教育的课程,也没有相应的教材[4]。虽然实习生的各项操作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但是仍然有发生针刺伤的可能,梁晓芬等[5]调查显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为88%。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焦虑、担心等是其较常见的心理反应[6]。在传染科一旦发生针刺伤护生,则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一部分实习生担心自己会发生职业暴露而不愿意主动进行护理操作。代表性观点如下:我怕给乙肝患者进行操作如打针、输液、拔针等,我害怕自己被刺伤;我连给患者测血压都不愿意;我每天都很小心害怕自己发生职业暴露有时候连病房都不愿意进去。那么,在护生入科前应加强岗前培训使护生从实习开始就能注意职业防护,而非盲目的进入传染科实习。其次,在带教中讲解操作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降低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最后,一旦护生发生职业暴露,教老师要积极处理伤口,给予护生适当的心理支持,按院感要求及时上报[7],并建立传染科职业暴露追踪体系,及时进行后期复查及随访,消除其他护生的后顾之忧。

2.2 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是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护理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8]。

本次调查发现,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与患者、家属沟通技巧缺乏,成为他们实习中的一大压力源。传染科护生主要的人际关系问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2.1 护患关系

在与患者沟通中,倍感困惑,常常表现为对护患关系认识不深,在护患沟通技巧上缺少训练,面对病人时缺乏自信[9]。由于面对的是传染病患者,他们不愿意主动去和患者沟通,也不愿意护理传染病患者,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不信任,拒绝学生的为其操作,导致护生和患者关系紧张。代表观点如下:有的患者拒绝护生,同时护生也不愿操作。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和教学查房,使护生体会到,站在病人的角度,为病人着想,通过热情和诚恳帮助病人,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完成护理工作。

2.2.2 师生关系

护生到了实习中期,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操作方法,带教老师便会放手让他们去做,而护生怕被传染经常会对老师隐瞒自己的技能,导致老师的抱怨,引起师生沟通产生障碍,其代表观点如下:我不想去病房就算有的操作我会,我有时候会告诉老师我没有给做过;又或者找各种理由拒绝等。这就要求传染科的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进行操作时为实习生示范,即使护生已是实习中期,也要尽量消除护生的紧张情绪。

2.3 专科知识学习机会少

实习中期实习生工作基本适应,各操作技能基本掌握,到传染科这样特殊科室,刚开始不能完全适应新环境,而临床带教老师则希望护生能跟上临床的快节奏,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如测量体温、测量血压及铺床等。同时,由于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每个医院对实习护生可进行的操作项目做了限制,以确保患者得到安全、高质量的护理,这使得学生有创性操作机会大大减少。造成护生只能做基础护理,而其中的专业护理技术,病情观察等都忽略了。代表观点如:我今天测了一天的血压;我的老师安排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其他老师又叫我,我感觉很乏;我在传染科老师从来没有让我单独为患者扎针。实习生均希望带教老师能和他们共同完成基础护理工作,教他们一些传染科的专科技能。而我们临床老师应该多与护生讲解,给予他们更多的操作机会,并有专人辅导。

2.4 心理压力

由于科室的特殊性,工作环境差异,实习生接触的患者不同,加上工作量大,导致心理压力大。代表观点如:我每天都失眠;下班后都会检查手上有没有伤口;如果发现手上有伤口我就想是什么时候伤的是哪个病人的针头。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带教中心平气和地与实习生做好沟通交流。耐心解答实习生的各种问题,引导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

2.5 职业倦怠

实习中期护生已经经历了实习初级的好奇阶段,面临临床护理繁忙而琐碎的工作,加之传染科工作的高风险,长期面对传染病患者,使他们的心理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护生产生厌烦心理。代表观点如:我不想成为护士,太辛苦了,毕业后想从事其他工作。因此,在临床带教中积极了解护生的心理问题[10],引导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用引导的方式激发护生对工作热情。结合科室特点,合理安排实习工作,避免工作工作负荷使护生过早的厌烦护理工作,失去对护理工作的兴趣。

3 讨论

临床实习期是缩小护生理论与实践差距的重要过程,但是由于目前护患关系的紧张,学习环境的改变以及高工作负荷等均会使护生面临各种压力,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降低其职业认同感[11]。研究发现:本科实习生的心理感受主要表现为职业暴露的顾虑,人际关系,专科知识学习机会少,心理压力这几个方面。严重影响了护生就业选择,部分护生毕业后不愿意选择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通过分析导致这一现状主要原因如下。

3.1 社会的舆论

社会上很多人由于对传染科的认识有限,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歧视传染病科的工作人员,认为传染病科的工作很危险被感染的几率很高,这严重影响了实习生的判断和心理。

3.2 学校的教育

由于很多学校传染病学大都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认真、系统的给学生讲解清楚,只是简单的讲解了一些疾病,学生对传染病学没有全面的认识。

3.3 临床带教

临床实习对护生今后的工作取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实习生,对实习有过高的期望值与理想化,一旦现实与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大,就容易感到苦闷,对护理工作失去兴趣[12]。由于带教老师知识层次及工作负荷大等原因,没能认真的了解实习生的心理感受,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导致他们过早的产生职业倦怠。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实习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树立积极人生观。

学校或实习医院在护生实习前期指导护生了解护理职业,认识自己,认识临床护理工作,积极应对。选带教老师时应注意老师的责任心及沟通能力,发挥带教老师的角色榜样作用。正确引导实习生的观念,解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愿意投入到传染病护理工作中来。

猜你喜欢

实习生传染病心理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最牛实习生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