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联合共情护理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0-12-28张玉梅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共情脊髓依从性

沈 娜,张玉梅

颈脊髓损伤截瘫是因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各种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等功能障碍[1]。 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存活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劳动能力的丧失[2],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依从性差等负向情绪,甚至因无法接受现实或病痛的折磨产生轻生的念头。 这种消极的心理致使患者对康复治疗缺乏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效果,且易发生多种并发症[3],导致康复治疗的周期延长,治疗费用的增加,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共情护理是促进医患有效沟通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方面也已得到认可[4]。 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感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的情绪,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5,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颈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2 例,女24 例;年龄22~67 岁,平均(39.08±10.67)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颈椎的节段及原因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颈椎MRI 检查显示颈椎脊髓损伤;(2)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伴截瘫;(3)患者住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4)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1) 有心理及精神疾病诊断史, 沟通交流障碍者;(2)听力视力障碍、慢性病等疾病者;(3)患者及家属治疗康复依从性较差;(4) 因经济等原因中断治疗康复的患者。

1.2 方法 2 组患者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及评估后,均给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治疗护理内容及频次等项目均一致。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式健康宣教联合共情护理的模式对患者实施指导护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研制思维导图:成立研制小组,由护士长、4 名护理骨干、2 名医师组成。 护士长为负责人带领所有组员检索并分析颈脊髓损伤围手术期及康复锻炼方面有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制作出利于护士工作,患者容易理解记忆的思维导图。 (2)对护士进行培训:护士长对全体护士针对思维导图及共情护理内容进行培训,再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解读思维导图的全部内容及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进行共情护理、人文关怀及沟通信任等情感护理培训,增强护士对共情的理解掌握能力。 培训结束后采用情景模拟和实际演示的方式统一进行考核,定期进行督导考察。 (3)护理干预内容:①聆听倾诉,共情体验。 倾听是共情护理的根基,护士多陪伴患者,至少30 min/次,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眼神和语气,让自己置身于患者的情况,体会其内心世界,准确把握患者的情感和感受,实时对患者做出合理的反应;在明确患者内心真正需求和顾虑后, 同患者保持有效的互动,用明确肯定鼓励的语言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用大家熟知的名人经历或过往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进行积极引导,增强共情效应,使患者能够坚定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思维导图式健康指导。 护士利用思维导图实时进行健康指导;把思维导图全部的内容按照其分支的先后顺序录制微视频发送给患者;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宣传手册悬挂于病房,患者可以随时取阅,出院时送给患者,并指导其如何运用该图进行康复锻炼、关注注意事项及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的评估比较[7]采用国际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入院时和出院前分别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共情护理措施。 SDS 和SAS 均包括2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法,分值为1~4 分,1 分为从无或少有,2 分为个别时间有,3 分为较多的时间有,4 分为大多数或全部时间有,把各个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1.25 即为标准得分, 标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

1.3.2 康复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8]该量表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部分。 完全依从是指患者完全根据指导动作自主进行康复锻炼;部分依从是指患者部分根据指导动作进行康复锻炼;不依从是指患者偶尔进行康复锻炼或不锻炼。 康复治疗依从率为=完全依从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 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依从率为 37.50%(18/48), 低于观察组的 60.42%(29/48)。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 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2 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2 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得分比较(±s,分)

表1 2 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得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63.04±3.70 63.54±3.36 48.52±4.17对照组 48 62.75±3.97 63.48±6.40 55.19±4.45 t 值 - 0.691 0.125 8.629 P 值 - 0.493 0.901 <0.05干预后49.19±3.21 56.92±3.40 10.574<0.05

3 讨 论

共情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要求护士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同身受的去体验患者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达到共情体验,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并取得反馈,提高患者的正向意识,帮助患者走出消极的情绪,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10]。 而思维导图式健康指导是指利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用简便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理解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及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确保康复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11-13]。

脊髓损伤是一种破坏性的损伤,截瘫患者存在肢体运动、感觉及劳动能力丧失等情况,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打击,疾病发生突然,患者没有思想准备、知识缺乏,漫长的康复治疗等导致患者容易自我否定,产生无能感,极易导致负向心理情绪的发生[14]。 该研究共情护理模式是基础,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中,工作中护士认真听取患者的言语、察觉非言语暗示,使自己处在患者的境遇中体验其情感和情绪,对患者做出及时得当的反应和反馈,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达到共情的状态,使患者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坚定治疗的信心。 在共情的基础上使用更容易理解记忆的思维导图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变被动为主动锻炼, 最终达到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提高康复效果及改善生活质量等目的。

猜你喜欢

共情脊髓依从性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