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12-27天津市南开医院300000付若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鸣音系统化排气

天津市南开医院(300000)付若玢

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等优势应用逐渐增多,但受麻醉、手术牵拉等多种因素影响,腹腔镜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依然存在紊乱现象,可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影响。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旨在探究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于2018年5月~2019年3月,选取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21~64岁,平均(42.35±2.78)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22~65岁,平均(42.37±2.74)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尽早下床等,观察组对患者有计划的实施心理、生理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其疑惑与问题,讲解手术的优势、作用等,缓解紧张情绪。将术后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告知患者并耐心解释原因,讲解防治措施,增强其康复信心。②体位护理:术后未完全清醒时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平卧,避免出现误吸。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对其进行2~4L/min吸氧,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③饮食干预:术后2h指导患者嚼口香糖,术后6h饮温开水20ml,每2h饮水1次,嘱患者进食少量流食,刺激胃道收缩。④运动指导:待患者清醒后,护士应讲解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指导其由床上被动运动过渡到下床运动。术后24h指导患者于床旁坐5min,若无头晕等症状可协助患者下床散步或走路。⑤按摩护理:护士以顺时针方向对患者脐周进行按摩,按摩到切口处时应从上至下按摩,15min/次,每日按摩2~3次,直至肛门排气、排便恢复为止。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后腹胀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情况分析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3.56±1.25)h、肛门排气时间(1 5.9 6±1.8 5)h、进食时间(1 6.7 8±1.9 6)h、下床活动时间(6.58±1.23)h与对照组(20.78±3.46)h、(23.41±3.62)h、(25.12±4.12)h、(12.45±2.74)h相比,相对更短(P<0.05)。

2.2 两组腹胀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2.86%(1/35),与对照组20.00%(7/35)相比,相对更低(x2=5.081,P=0.024)。

3 讨论

与传统护理相比,系统化护理干预增加了心理、行为健康指导等多方面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1]。暂时性肠胃功能障碍为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肠鸣音减弱、腹胀、排便不畅等,加重心理负担,不利于预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依从性,以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护理;实施体位护理,可避免呕吐物误吸引发窒息;加强饮食护理可增强患者免疫力,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运动、按摩腹部等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下床活动等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提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尽早下床活动。观察组干预后腹胀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提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积极预防腹胀发生,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也能减少腹胀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鸣音系统化排气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基于MATLAB软件的苹果内部品质系统化无损检测
汽车供应链品质的系统化持续改进方法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