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门诊采血后发生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2020-12-27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528244邓素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现象护士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528244)邓素贞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选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门诊实施采血时晕厥人员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3~51岁,平均(28.64±3.16)岁,男32例,女28例。

1.2 晕厥原因

1.2.1 精神原因 部分采血人员对采血具有一定恐惧感,致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引发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现象,对抽血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感觉抽血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1.2.2 疼痛原因 部分采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对疼痛敏感度较强,同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通过自己的想象使身体痛感增强,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为其进行采血时,护士人员进针稍微不顺利时,采血人员迷走神经异常兴奋,进而引发血管扩张,心率缓慢,血压降低,进而产生晕厥现象。

1.2.3 机体与体位原因 在进行采血过程中,体质相对较弱或空腹采血,易产生虚脱现象,进而发生晕厥;采血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导致血压降低,引发晕厥。

1.2.4 医护人员态度原因 医护人员每天面对许多采血人员,部分护士可能会出现烦躁、态度不好的行为,极易使采血人员负性情绪增加,进而出现晕厥现象[1][2]。

1.3 护理举措

1.3.1 采血前护理干预 采血前,相关医护人员要对采血人员进行友善接待,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采血注意事项。对于采血人员提出的问题,护士应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在进行采血前,护士要询问其是否是首次采血,是否存在晕针史,若发现存在晕针史的采血人员应为其进行优先采血。采血过程中可配备两名护士,一位实施采血,另外一名护士利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分散采血人员注意力,一旦遇到发生晕厥现象的采血人员,避免采血人员跌倒。

1.3.2 采血过程中与环境护理干预 告知采血人员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一旦发现采血人员出现晕厥征兆,要立即停止采血,并与采血人员进行语言交流,降低其紧张情绪。若采血人员体质较弱,应采用卧位采血,采血结束后协助其慢慢起身,呈坐位,扶至休息处,告知其在身体状况完全没问题的情况下再离开;采血室应保持良好通风情况,温度要适宜,每天2次消毒,防止产生交叉感染,护士在采血过程中,要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巾,同时,在对每位采血人员进行采血后,要进行手部消毒,采血室外要放置休息椅,以保证采血人员在采血前与采血后可得到充分休息。

1.3.3 采血后护理干预 当采血人员完成采血后,亦可能出现晕厥事件,因此,护士要告知其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按压时间为10分钟,同时,穿刺部位24小时内不可碰水,更加不要受到不卫生物体感染,严密观察采血人员面部表情与脸色变化,为采血人员提供糖水或其他事物,防止采血人员才采血后出现晕厥现象。

1.3.4 晕厥后急救护理干预 首先,要协助采血人员平躺,为其进行吸氧处理,将采血人员头部降低,提高其腿部。将其衣领与腰带解开,使采血人员可得到充分氧气,指导采血人员深呼吸,护士用手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当采血人员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时,护理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窒息情况的发生,保证采血人员的呼吸顺畅,此时,严密观测采血人员脉搏、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给予其葡萄糖口服液,当采血人员意识完全清醒时方可离开,在采血人员离开前,提醒其再次采血时将此次情况告知医护人员,并做好预防准备。

2 结果

在60例采血晕厥人员中,20例因精神原因导致晕厥,13例因疼痛原因引发晕厥,14例因空腹采血引发晕厥,13例因睡眠不足引发晕厥。晕厥采血人员均表现出胸闷、恶心、乏力、头晕等症状,只有一例采血人员出现手脚抽筋症状。对上述发生晕厥情况采血人员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晕厥人员均很快恢复,未产生不良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中,引发晕厥采血人员有20例原因在于精神原因、13例疼痛原因与14例空腹原因,13例睡眠不足原因,结果说明采血改过程中,引发晕厥主要原因在于采血人员精神因素,因此,在对其进行采血前,要充分、详细为采血人员讲解采血相关知识,同时,给予采血人员一定心理安抚,能够有效降低采血过程中出现晕厥事件。当发生晕厥事件后,相关医护人员要冷静处理,在进行有效抢救的同时,安抚其他采血人员,并进行相应解释,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现象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