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辅助化疗患者营养及心理状态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0-12-26杨敏马向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8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癌症化疗

杨敏,马向鹰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在化学、物理、生物等外部或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精神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肿瘤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将会有220 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是在我国城乡居民死因顺位中排名首位的疾病[1],化疗作为当前治疗肿瘤的主要干预方式之一,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作用;但行化疗干预的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事件,且临床中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药物,患者长期行化疗干预,会出现脱发、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的副作用,使患者生理与心理上均遭受痛苦,并出现抗拒情绪,影响治疗效果[2]。针对这一情况还需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减轻患者身心压力,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年限。

1 肿瘤化疗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1.1 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概况

肿瘤患者行辅助化疗干预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状况,营养不良可分为饥饿相关性低体重、恶液质、虚弱症、肌肉减少症四种[3]。临床报道资料显示,任何抗癌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食欲不振,这是因为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是营养代谢受损所致营养状态紊乱,其发生与患者肿瘤部位、分期、分型不同有着直接关系,在化疗过程,多数患者均会出现体重下降,且处于负能量平衡状态。伴随营养不良患者往往预后较之于未发生营养不良者更差,还会发生更显著的治疗副反应,降低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营养不良生理方面可引起肠道屏障在免疫机能和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方面发生改变,导致胃肠消化与吸收功能减退[4]。住院患者营养不良致手术切口愈合减慢、住院时间延长、临床结局不良。因此,及时有效的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国外有学者认为[5],护士需为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査并为营养不良的患者制定营养护理计划。Davies[6]认为营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方面,护士应该在癌症患者营养不良早期检测和筛查起到重要作用。

1.2 肿瘤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造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毒副反应,同时患者可出现造血系统功能受损的情况。这些毒副反应常常令患者痛苦不堪,失去继续化疗的信心,甚至有放弃化疗的意愿[7],总结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肿瘤自身因素:肿瘤作为一种消耗性病症,肿瘤组织可快速分裂,呈现出失控性无限增殖,使得机体组织贮存的脂肪快速丢失,能量消耗增加与低效率利用都直接导致营养不良发生。②辅助化疗因素:化疗对增殖快的组织细胞有较高敏感性,在用于治疗中也对正常机体组织细胞有杀伤作用,进而加重营养不良症状,降低其机体综合耐受力[8]。③营养摄取与代谢因素:肿瘤患者化疗时多伴随能量消耗异常,因消化系统功能减退与营养吸收障碍,对于营养物质摄取不足,无法充分满足机体所需。且肿瘤患者因自身特殊能量代谢会使其对葡萄糖需求量增大,体内蛋白质丢失过多,蛋白质分解远远超出蛋白质合成,进而出现负氮平衡[9]。④心理因素:患者缺乏对病症的正确认知,化疗中伴随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使得食欲下降,间接引发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在多因素的作用下,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步下降。化疗期间患者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重视,结果显示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高79.62%[10-12],而且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营养状况差将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3-14]。

2 肿瘤化疗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2.1 肿瘤化疗患者与心理状态的联系

现今,医学发展形势逐渐走向多元化,由最初的单一化模式演变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形式,因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成为全新的监测指标,直观地反映疾病治疗效果及康复状况,正逐渐被应用于患者的临床评价中。临床研究表明,多数肿瘤患者均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心理社会因素所导致的紧张刺激会诱发不良情绪,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抵抗恶性肿瘤的能力。被诊断为肿瘤的患者多存在人际关系改变、功能受损、躯体形象受损等限制,并产生自暴自弃、社交障碍等自卑心理或抑郁敌对情绪,在负性情绪与生理病痛的影响下使得患者自制力降低,行辅助化疗中较为抗拒,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2.2 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特征

①恐惧心理:患者及家属在得知自身患有肿瘤后,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且受文化背景、信息获取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15],患者所表现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反应都会影响肿瘤进展。且多数患者对于自身病症缺乏正确认知和了解,对临床治疗工作失去信心,不愿面对现实,甚至一边否认事实,一边在内心自我联想病情向不好方向发展情形。

②抗拒心理:肿瘤病症往往治疗难度较大,当前针对其治疗所用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剂,在对患者机体内肿瘤细胞进行抑制和杀灭的同时还会影响正常吸收与消化功能,长时间的化疗干预,患者易产生恶心、脱发、乏力等不良反应,使其对辅助化疗效果失去信心而抗拒后续维持治疗。

③渴望社会支持心理:肿瘤患者因患病社会角色与患者角色发生巨大反差,因害担心预后或对家人造成负担而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但在病痛折磨下,患者心理孤僻、消极,渴望得到家属关怀与社会支持。有研究表明,家庭支持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信、自尊和自主的感觉,提供更多自由表达患者想法和感情的机会,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16];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增强患者的正性应对,提高社会支持的干预措施,可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7]。

3 肿瘤辅助化疗患者营养护理

3.1 营养支持概念

临床中将营养支持主要分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肠内营养主要是经由胃肠道为患者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与其他营养素,具有经济方便、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特征[18],且与人体生理状态相符合。而肠外营养则是指自静脉为患者提供营养素,多用于无法进食进饮患者,但长期应用该方式则会导致肠黏膜萎缩,与人体生理不相符合,容易影响肠道形态与功能。营养支持可以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氮平衡,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组织功能的修复,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鉴于营养状况在手术耐受和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营养支持相关研究越来越多,逐渐深入。

3.2 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方法

在行营养支持干预前,先结合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与具体病况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由主管医生与营养师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确保一人一处方[19],护士与营养师则定期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下一阶段营养干预进行计划。对于非终末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时主要以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恶液质为主,其次则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刘晓庆[20]在行营养支持中认为,将其与饮食、心理护理相互结合可明显提高改善营养状况的效果。

4 肿瘤辅助化疗患者心理干预

4.1 护理心理概论

护理心理是指结合医学与心理学理论,探索患者心理活动规律,通过护患关系改善与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妥善处理,从而改变患者行为与心理状态,促进健康恢复。一般情形下,一个健康者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受疾病折磨、新人际关系、医院陌生诊疗环境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特有心理活动,而心理护理则可充分把握患者心理反应特征,影响患者感受与认知,帮助其创造最佳心理状态。且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心理护理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与患者疾病治疗和转归有着密切联系。

4.2 癌症患者负性情绪

癌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治疗副作用大等特点,癌症在心理学上是可以危及生命的负性应激源,其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产生如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困扰等问题,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存在1%~25%的自杀死亡率[21]。洪静芳等[22]研究发现近一半的老年癌症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问题;金霞芳等[23]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9 名癌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发现癌症患者的生理、人际交往情况、焦虑、抑郁、强迫以及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较全国水平均有明显增高。因此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引起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足够重视,通过有关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与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相处交往,尝试帮助、支持与鼓励肿瘤患者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和求生的信念,积极寻找克服困难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24]。

4.3 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的提出

心理干预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知识,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行为特征以及行为问题实施干预,最终达到其转向预定目标的过程。对于心理干预护理[25]而言,主要指的是心理指导的主导是护理人员,而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患者,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理论技术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万敏等[26]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化疗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另有研究发现系统的心理支持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肿瘤包括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27]。因此,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治疗是获得肿瘤治疗效果最大化的必备手段。

4.3.1 治疗前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时刻关注患者所需,并结合患者职业、生活方式、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对其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说明肿瘤发生机制与化疗干预必要性、化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应对措施,避免患者盲目担心或胡思乱想,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展开。同时采用音乐疗法,引导患者放松精神与大脑,消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28]。

4.3.2 化疗中心理护理

在行化疗时,为患者准备舒适的病房,缓解患者内心焦虑感,保持心情开阔。护士应注重评估患者的人格特质和性别差异,提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技巧,给予正确的引导以更好地应对疾病[29]。因而护理人员需提前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明化疗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与干预方式,解释化疗正常生理反应,进一步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教。

4.3.3 化疗末期心理护理

因化疗治疗周期较长,见效慢,且化疗药物会伴随骨髓抑制,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在病痛与化疗不良反应折磨下,患者对于治疗与康复逐渐失去信心,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加重,从而抗拒或排斥治疗[30]。因此化疗末期医护人员需与家属沟通,达成一致,多鼓励和安慰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

5 结论

综上所述,肿瘤辅助化疗患者因治疗周期长、病情较严重,因而确保治疗中有效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以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化疗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癌症化疗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癌症“偏爱”那些人?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