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脑-心-肝”相通浅析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2020-12-26任志宏焦黎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脑周身神明

任志宏,焦黎明

(1.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继发于脑卒中后,表现出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常伴有失眠、全身广泛疼痛、消化道症状、流泪、遗忘等躯体症状[1]。临床以抑郁寡欢、孤僻多疑、烦躁不安、悲忧无度及失眠多梦等为主要表现,其总体发生率高达40%-50%[2]。PSD 的发生不仅延缓机体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引起卒中复发、心肺等并发症的产生,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PSD 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属于抑郁症中的特殊类型。在历代中医文献资料中,并没有与PSD 完全相对应的病名,依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归于祖国医学中“中风”与“郁病”合病范畴,属因病而郁,以“郁证”“脏躁”等神志病为突出表现。而脑、心、肝在本病发病及演变中有着基础性作用。本文即从“脑-心-肝”相通角度来探析PSD 的临床治疗。

1 理论探源

1.1 病位在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元神居于脑之中,神是大脑功能的反映,脑是承载神的器官,脑与五脏六腑相互为用。《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指出五脏各藏其神、魂、魄、意、志。五脏藏其五志,是脑神在各脏的具体表现,是脑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

本病的病位在脑府,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各种因素侵及脑窍,引起卒中,使得脑之高级机能失司,脑窍不通,神之活动失调,发为神志病[3]。《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可见,脑窍受损,是导致PSD 发病的直接原因。

1.2 脑心相通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诊》中载“人之神在脑,心脑息息相通”及“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提出心脑共主神明,认为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此二者体用之别;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神志活动是产生于脑而达于心,由心而发露于外,心脑息息相通[4],神明往来于心脑之路,脑为统帅,心气上入于脑,心脑神明贯通,共同主持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相互为用,从而共同主宰人体生命活动,支配其相应行为

并且在生理上,心主血脉而藏神,脑为髓海主元神,脑髓需心血的不断充养,方能髓海足而元神旺,而心神对机体的各种感知的神明活动则需脑中元神的统御。心脑协同发挥作用,若脑功能失常,亦会影响于心,使心主神功能失司。中风病起病急骤,气血逆乱,脑中元神失于统御,使得心主血脉功能失常,脉不舍神,从而出现抑郁悲伤、消沉恍惚等神志病变;另外,元神失统引起肢体瘫痪废用,这一疾病持续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作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事件刺激心神,五志过极,心络气血失畅,心、血、脉、 神四位不能一体,脉络痹阻,心失所养,心神不定,加重精神萎靡、神志不宁等抑郁表现。

1.3 脑肝相通

《素问·调经论》指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生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血气乃行。”以上经文提示人体生长过程先由两精相合,生成脑髓,再由脑髓逐渐化生人体各个部分。陈朝祖教授认为[5]肝系筋膜,大至五脏六腑,小至每一细胞,均由筋膜构成,并由三焦连为一体,上连于脑,而以脑为主宰,以统经脉、经筋、经隧驰张运动发号施令中枢。诸此脑系筋膜、脑络以及全身脉络,均属肝系,并为脑主宰,其功能主司调控精、气、血、津、液正常营运于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并且均有赖于肝系为之疏泄调节。

肝在志为怒,中风常由情绪激动所诱发,《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同时,肝主疏泄,怒伤其肝,疏泄失常,气血逆乱,肝阳化风,直逆冲脑,脑系筋膜、脑络郁阻,损伤脑神,神机失用,以致正常情志活动失司,产生猜忌多虑、悲喜无度等抑郁症状。脑神失用,失于统摄调控,直接导致肝系疏泄功能失常,脑肝同病,全身筋膜、脉络弛张异常,精气血津液等基础物质升降失调,进而出现诸如失眠、多梦、周身疼痛、心悸心烦、流泪、遗忘以及消化道症状等一系列躯体症状。

2 临床应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PSD 继发于中风,在卒中病症基础上,突出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等精神及情志异常为主要临表现。在临床上病位上首先责之于脑、心、肝。脑-心-肝相通及其功能失调是PSD 发病的关键。因此,PSD 的治疗应重视疏肝养心开窍法,并贯穿于其治疗的全过程。

在具体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于脑心肝相通病机,贯穿全程。在PSD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中风后急性期,心因反应起着突出作用,脑窍受损,心失所主,肝失调达,脑心肝相通功能失常,以致周身气血津液失衡,脏腑失和,是PSD 病机关键,并在其进一步脏腑证型转变中起到枢纽作用。因此,治疗上从“脑-心-肝”角度出发,即是抓住本病的主要矛盾。

(2)立足于整体辨证,治疗上以心肝为先,结合五脏,兼顾精、气、血、津、液。PSD 继发于中风,而中风发病涉及五脏六腑,尤以心、肝、脾、肾关系最为紧密,并且中风后患者多呈气虚、血瘀、痰蕴等证候,其基础病机较为复杂,即使一派心气虚损、肝郁气滞证候,临证中仍要兼顾其他病因病机,或以健脾,或以补肾,或以行瘀,分清主次,灵活运用。

(3)注重风药、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6]。《灵枢》中载:“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本病属因病而郁,阳气郁结于体内,以致于阴阳气不相顺接,此时当以调畅气机为治疗大法。风药、虫类药物因其偏性或被视为“虎狼之剂”,然正是此偏性,成为临床起效的关键点。风药其性轻扬升发,其性通于肝,虫类药物走窜通络,均善于畅通周身内外气机;并且对郁证所兼杂的痰、湿、火、瘀、气血不足等有着协同增效作用。

3 病案举隅

李某,女,58 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半年,伴情绪抑郁2 周”于2019 年03 月05 日前来就诊。患者3 月前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于当地医院诊为“脑梗塞”,经治疗后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兼轻微言语不利、头闷等症状。近半月来出现疲倦乏力,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多愁善感,长吁短叹,喜怒无常,自觉周身游走疼痛,纳差,腹胀,眠差,多梦易醒,二便尚可,舌质淡,苔白稍腻,脉弦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项)评分为18 分。

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症卒中后抑郁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郁病

辨证:邪阻脑窍,肝郁心亏脾弱证

治法:疏肝和营解郁,健脾养心开窍

方药:柴胡 20g、香附9g、百合30g、川芎12g、丹参12g、酸枣仁20 g、远志20g、石菖蒲20g、枳壳6g、陈皮6g、苍术9g、白术9g、茯苓9g、白芍10g、甘草3g、薄荷5g、荆芥5g、全蝎3g、蜈蚣1 条,14 剂。

2019 年03 月19 日二诊:服药后多愁善感等低落情绪好转,周身无明显疼痛不适,人际交往增多,饮食睡眠明显改善,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项)评分13 分,较首诊降低,治疗效果明显。遂继以本方加减治疗,患者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控制。

按语:患者以脑卒中后情绪抑郁来诊,诊为卒中后抑郁(PSD),当属中医学郁病范畴。PSD 由于各种病邪侵及脑窍,直接波及心肝,脏腑受损,脉络郁阻,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情志失司而发病。治疗当以疏肝养心开窍,结合具体病证,辅以健脾解郁。方中取柴胡疏肝解郁、百合清心安神,使肝气疏泄条达,气血阴阳归于平和,神有所居,心有所安;以香附理气疏肝,川芎活血行气,通脉络津血郁滞,畅通筋膜,此二药之相合,调达周身气血津液,畅通心、脑诸窍,并可止痛;患者因于中风脑络痹阻而发病,取当归能养血和血、丹参活血化瘀通络、醒脑开窍;酸枣仁、远志益肝血养心肝之阴、安神益智解郁;石菖蒲醒神开窍、熄风豁痰;结合患者当下症状,取枳壳、陈皮、苍术、白术、茯苓以健脾和胃、开窍宁神;甘草补中益气,白芍敛阴降火、养阴柔肝,合甘草酸甘化阴,尚可抑制诸行气疏肝开窍解郁等药辛散耗血之弊;最后,方中合少量全蝎、蜈蚣虫类药以辛行通络、开窍解郁,合薄荷、荆芥,取风药之性,升散以行周身解郁,且无燥烈之弊;诸药合用,以开窍疏肝养心,健脾解郁。

4 结语

就目前研究而言,PSD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防治手段尚不理想,中医药能从整体出发,发挥着特有优势。从其发生发展和病机演变规律来看,脑窍受损,“脑-心-肝”相通功能失调进而引起周身病理变化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治疗上应着眼于脑、心、肝,疏肝养心开窍法当贯穿于本病治疗始终,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心脑周身神明
漫散时刻
画地为牢
卜算子·诗之恋
王的神明
倔强
听一首歌
心脑血脉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评价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
睡踏实能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