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园植物造景分析
——以南京中山植物园为例

2020-12-26李继光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常州213000

安徽建筑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造景植物园营造

李继光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江苏 常州 213000)

1 背景

20世纪后期,随着环境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危机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植物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可容纳万千种植物的植物园,也就成为人们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一个完善的综合农、林、园艺学等诸多专类要素于一体的植物园,逐渐成为人们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引种驯化、科普教育和景观设计工作的理想场所。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十分普遍,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造景和品种展示的园林形式。现有的专类园类型已超过50种,其中,树木园、岩石园、水生园、药草园、生态园和蔷薇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1]。中山植物园从1929年建园至今,已历经90余年,经过几代植物园工作者的努力,属于国内集科研、科普和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的植物园。该园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结合生态学和美学的相关因素,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植物景观设计、植物引种驯化和改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十七世纪随着英国邱园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植物园的逐步兴起。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不追求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几何构图感,而是融合了中国自然的造景艺术,进而发展出英国的自然式风景流派,被称为“英中式园林”。所以,这一时期的植物园的植物景观有一部分是混合式的。在现代植物园中,东西方植物景观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两种相互融合,形成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植物园,如邱园;另一种是两种植物景观的艺术风格都出现在同一个植物园内,但是被安排在不同的分区,如西方植物园中的中国园、日本园,和东方植物园中的沉园、台地园等等。植物园由于自身功能和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也能为植物园的植物景观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我国植物园虽然雏形早就存在,但是真正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初,因而系统介绍植物园植物景观的文献并不多,相关的内容大都集中在各类园林史书、硕博论文或者期刊杂志上。

当前,我国植物园的植物景观基本上是以自然式为基础,并融合了西方的花镜、花坛、绿篱等元素。部分植物园的专类园还应用了西方的建设模式,如北植的月季园采用的沉园的形式。植物园的植物景观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设计手法的探索、专类园植物景观的探析等方面[2]。此外,还有对世界著名植物园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植物景观的特点,并提炼对国内植物园植物景观营建的指导意义[3]。

3 中山植物园植物造景分析

中山植物园从开始就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建筑等景观搭配为辅。园内的园林小品和建筑物少而精,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如办公区和展览馆都已将规模压缩到最低,尽量留出土地用于种植植物。园区外围由明城墙和大片森林包围,避免植物园受到外界干扰,保证了植物园规划用地的完整性。园区内在进行整体布局时,以因地制宜、适地适种为基本准则。大到全园各个专类园的划分、园路和游览路线的确定和不同区域植物景观的衔接,小到植物种类的栽培、季相和空间搭配,都充分考虑到植物园原有地形的特点,结合自身地形地貌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种。中山植物园大部分植物根据科属、功能等因素的不同,分别配植在不同专类园中。每个专类园还会根据植物自身特点和园林用途的不同,进行色彩和空间上的搭配,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3.1 造景原则

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与一般公园、花园的设计不同,它要求利用丰富的植物,本着植物科学的要求,塑造出尽量多的富有景观艺术的艺术品[4]。植物园植物景观的营造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适地适种、艺术性原则、文化延续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等。植物围合的空间种类多样,包括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垂直空间等[5]。

植物园不仅仅是植物的罗列,在布局形式、空间组织等规划方面也十分重视园林造景艺术的运用。在进行植物园规划时,要遵循“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优美的园林环境”的造园原则,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是主景,其他的亭台楼阁、假山雕塑等非植物类元素都是陪景。要始终把植物展示放在第一位,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和地方植物的独特性[6]。景观规划一旦决定,就会牵涉到道路和建筑物的定位以及植物景观的定位,而且以后很难改变。如果植物园在早期规划时没有经过详细周密的分析,很可能会导致各个专类园或功能分区不能很好地协调,甚至互相干扰。植物园的植物造景,基本应符合以下的几条原则。

①符合植物园的特征。植物园最基本的特征是拥有大量的、种类丰富的活植物,并以植物性景点作为主要内容。中山植物园规划过程中引种、驯化的植物品种众多,园区植物景点特色鲜明,被称为南京的“植物阆苑”,成为开展绿色生态旅游的胜地。

②体现植物园的性质。植物园性质有研究性和非研究性两大类。中山植物园作为研究性植物园,在整体规划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试验区、生产区、苗圃等实验场所,开展各种植物学实验研究工作,并开设展览馆、标本馆来展示植物学的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教育。

③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中山植物园在规划过程中注意保留原有植被,北侧临近紫金山部位建成大面积的自然植被区。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在不同生境建立专类园区,如水生植物园、岩石园、森林休闲区等。

3.2 造景方法

①结合科属分类造景。根据植物品种的科属分类进行营造,营造的植物景观既可以显示植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和各阶段代表性植物的不同,又能同时反映作为同科同属植物在叶、果、花、形等在季相或外形方面的相似特征,将科学与景观融为一体,如孑遗园(松科、银杏科、杉科等)、蕨园、蔷薇园、禾草园等。

②结合生态习性造景。依据不同植物对水、温、光、土等条件的适应能力进行植物造景。选择适生能力相似的植物搭配种植。比如可以结合耐水湿的特性营造水生植物园,结合耐旱特性营造沙生植物园,结合光照条件营造荫生植物园,结合攀爬能力营造藤本植物园等。

③结合观赏特性造景。这类专类园应用形式最为广泛,主要是将季相效果统一的植物搭配进行种植造景,形成某一特色观赏主题的植物景观。如从视觉方面的四季变化考虑,营造冬季开花的冬景园(梅园、山茶园、山茱萸园等)、春季的海棠园、秋季主打的枫叶园等。营造果实奇异的观果园(芸香园、壳斗园)。从植物的气味方面,营造花香四溢的芳香康体园(桂花园、腊梅园等)、奇味园。从听觉方面利用响叶杨、跳舞草、风铃草等营造的特色听觉园。

④结合利用价值造景。根据植物的经济价值(药草类、纤维类、蜜源类、花果类等)的不同来营造植物景观,如具有医学价值的药草园,根据地形变化、株形大小、药性差异或者药用部位的不同来进行搭配设计。蜜源类则主要考虑根据产蜜的花卉色彩、植株大小、蜜源口感等的不同进行组合搭配设计。花果类则主要结合果实的食用价值、果实形态、挂果时间等要素进行搭配设计。

4 问题与总结

目前,许多城市随着经济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已经把新建植物园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当前关于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于公园、风景区、居住区、校园等地,而专门针对植物园植物景观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植物园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可以借鉴。植物园在景观营建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强,导致很多的问题出现,比如:对自然不够重视,破坏了生态的原生性;部分植物不能很好地和邻近的建筑物搭配种植,进而破坏自然的风貌;沿用公园等地的绿化手法,过于娱乐化和游憩化,导致植物科普宣教功能的丧失;缺少多样化的植物品种和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而只是简单的植物品种罗列等等。

同时,对于已有植物园的植物景观改造,目前的理论和经验储备相对滞后,一些植物园只是停留在对优美植物景观的单纯效仿,不能根据自身的特色来处理,或者景观流于形式;或者假借别人的特色;或者对本地的地域特征挖掘深度不够;亦或是未经过细致挑选和艺术加工,就将本地特征元素全部拿来展示,搞得热闹有余、雅兴尽失。不但使整个植物园的内容显得纷繁冗杂,还模糊了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地域特色。未来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营造,应充分发挥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突出植物园的地域特色,注重植物景观与科普知识的融合,弥补当前的不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和科学价值,成为融合科研、教育和休憩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绿地空间。

猜你喜欢

造景植物园营造
植物园的“虎”明星
手法、奇观与现代生活:胡雪岩故居的园林造景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研究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在私家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