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2020-12-26颜华曹志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舌苔气滞萎缩性

颜华,曹志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1]国外学者Correa[2]提出萎缩性胃炎演变模式为“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这也被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1978 年WHO 胃肠病学专家会议亦指出在胃黏膜萎缩基础上所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属于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3]。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监测和有效干预,阻断、逆转其向前进展是目前医学界在 CAG 治疗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2012 年、2017 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均提及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现代西医缺乏有效逆转萎缩的理想靶点药物,而中医通过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在治疗CAG 方面存在明显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进展综述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无“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结合临床症状,该病与“胃脘痛、胃痞、痞满、呕吐、反胃、嘈杂、反酸、嗳气”等密切相关,2017 年《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将其与“胃脘痛”、“痞满”相对应,若两者临床症状均无,可诊断为“反酸”、“嘈杂”等病。对于CAG 的中医病因病机目前并无统一认识,各医家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总结病因病机也不尽相同。张镜人、袁红霞、王灿晖、金实、刘凤斌、王道坤、徐景藩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为本。张镜人[4]认为,CAG 的主要病机是脾胃气虚导致的气虚血瘀,袁红霞[5]认为其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气滞、血瘀,王灿晖[6]认为在脾虚胃弱的基础上,胃有郁热是发病关键,日久气滞络瘀。金实[7]认为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为标,病久成瘀化毒。刘凤斌[8]亦认为脾虚气滞,热郁络瘀是CAG 的主要病机。王道坤[9]基于气血津液学则认为CAG 的主要病机为气虚痰瘀。徐景藩[4]认为,CAG 的病机为初期中虚为主,肝胃不和为标,中期肝气郁结、胃失和降;病久胃阴不足。周仲瑛、路志正等教授则更侧重于胃阴虚为CAG 的主要病机。周仲瑛[4]认为,CAG 多因肾、肝、胃三脏阴津亏损,胃气失和而致。路志正[4]认为CAG 病初胃阴不足、阴虚火旺,阴病及阳,津不化气,损及胃气及脾气,脾虚湿困形成气阴两虚或兼湿邪之候。董筠、毛水泉将脾虚和胃阴虚同时作为CAG 的主要病机,董筠[10]认为素体脾胃虚弱,嗜食肥甘致使湿热内生,阻滞气机,气滞则血瘀,成“脾胃湿热兼瘀阻”之证;热病之后、失治误治,久病伤胃阴,兼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热,形成“胃阴不足兼郁热”之证。毛水泉[11]认为疾病初期气滞湿阻,伤及脾胃,久病伤阴或误治耗伤阴津。李佃贵、刘铁军、蒋士生、姚乃礼等教授主张以毒立论。李佃贵[12]首创“浊毒学说”,认为浊毒内蕴是CAG 发病关键,初期标实为主,浊毒内蕴,气滞阻络,胃失和降;后期虚实相兼,津液阴血耗伤,胃失濡养。刘铁军[13]认为CAG 以毒损胃络立论,脾胃虚损是发病基础,寒邪是主要病理因素,肝郁贯彻全程,滋生毒邪,毒损胃络。蒋士生[14]以伏毒理论为基础认为CAG 具伏毒致病特点,是外感六淫之邪未得治疗或治不得法,或饮食所伤、内伤七情导致邪毒内伏于脾胃所致。姚乃礼[15]提出邪毒致病,并将毒邪分为湿毒、痰毒、热毒、火毒、瘀毒等。周晓虹[16]教授则认为瘀血是CAG 的基本病理因素,更强调活血化瘀。

综上所述,CAG 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极为密切,外邪,饮食、情志为其主要病因,大多数学者认为脾胃虚弱为其主要病机,兼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阴伤、痰阻、血瘀、浊毒等。

2 中医药辨证论治

2.1 传统辨证,治以经方化裁

李佃贵[12]治以化浊解毒,使浊毒从大便而出、从小便而去、从汗液而解;或以芳香辟浊、健脾除湿、祛痰消浊、清热化浊、攻毒散浊等解毒之法阻断湿、浊、痰、热、毒胶结浊毒之势。刘铁军[13]主张温阳通络,肝胃同治,予经典方剂合方加味应用,血瘀合于血府逐瘀汤,食积合于保和丸,热毒为主以清胃散,气虚合以补中益气汤,胃阴不足合以新加汤,湿浊合以平胃散等,在温中补虚、散寒通络同时,合疏肝解郁之法。谢晶日[17]从顾护脾胃、活血通络、解毒散结三方面论治。调养脾胃多用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化裁,肝木乘脾者,加用柴胡、白芍、郁金等疏肝理气;胃络瘀阻者结合胃镜为黏膜像,血瘀证轻药加用当归、丹参、川芎、蒲黄等,血瘀证较重,加用三棱、莪术、穿山甲等;毒损络脉者加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药物,如夏枯草、浙贝母、山慈菇、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董筠[10]对“脾胃湿热兼瘀阻证”者治以清热化湿,方用平胃散加减,“胃阴不足兼郁热”者治以滋养胃阴,疏肝清热,方用益胃汤合柴胡舒肝散加减。毛水泉[11]治疗上以重视健脾、理气、养阴、活血为大法,方予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麦门冬汤、失笑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沈舒文[18]方证对应治疗CAG 首选半夏泻心汤,胃脘吞酸、烧心等症状多为热邪,方予左金丸,痰火壅滞,胃气上逆加用小陷胸汤。周晓虹[16]对CAG 治以活血化瘀,脾胃气虚而兼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方选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合丹参饮加减。肝胃不和而兼血瘀证者治以理气活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胃阴不足兼血瘀证者治以养阴活血,方选益胃汤合失笑散加减。清热活血,方选黄芩滑石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2 发挥中医舌脉特色辨证论治

劳绍贤[19]凭舌质舌苔将CAG 分为湿热、气滞和脾虚 3 个证型。气滞肠胃证者,舌苔净或舌苔薄白又存在症状,予舒肝和胃汤,药用四逆散加陈皮、木香、苏梗等。脾虚证者舌色较淡或兼微胖,予香砂六君子汤。气阴两虚证者,舌质嫩红且苔少甚至剥苔,予香砂六君子汤去白术、砂仁,加石斛。湿热证者,舌色淡红或偏红而舌苔较正常厚或覆盖面积较大,予自拟清浊安中汤,药用藿香、佩兰、川朴、法夏、陈皮等;舌苔很厚甚至偏腻,以石菖蒲、白豆蔻代替藿香、佩兰。连建伟[20]教授则根据平脉辨证,尤重“关脉”,脉诊时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候脾胃,左关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治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右关缓者,属脾虚,治以健脾,舌苔薄白,用参苓白术散;舌苔薄腻兼有湿热,用资生丸;舌苔薄腻兼有湿邪,投之六君子汤、归芍异功散。右关虚大者,属脾胃虚衰、元气不足,予补中益气汤。右关实大,舌苔厚腻者,为食积停滞,予保和丸。肝郁者左关脉弦,并重右关脉象,左关弦、右脉缓为肝强脾弱,治以逍遥散类,若左关脉弦而无力且右关脉缓,仍以脾虚为主,以补脾而加少量疏肝理气养血之药。若左关脉弦,右关脉大,乃肝气郁滞、脾胃尚强,治以疏泄肝气,予柴胡疏肝散。若左关脉弦,右关脉大而兼涩,且舌质黯,舌边尖佈瘀点瘀斑,投之血府逐瘀汤。

2.3 微观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胃镜及其病理等理化检查已成为脾胃病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众多学者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认为理化检查为望诊的延伸,并衷中参西,兼容并蓄,根据临床实践以内镜像、“舌镜相参”抑或病理、药理来微观辨证,为我所用。朱良春[4]指出:凡病理报告伴肠上皮化生者均应软坚散结,化瘀通滞;对肠上皮化生及增生性病变,除黄芪、莪术外,可加解毒消瘀等药。袁红霞[5]根据萎缩性胃炎内镜像,选用现代药理证实有抗癌活性的中药,以黄芪与莪术阻止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广谱抗肿瘤。姚乃礼[15]对于CAG 病理见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藤梨根、刺猬皮等解毒抗癌;Hp 阳性者加用黄连、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抗炎杀菌。王灿辉[6]提对Hp 阳性者,适当加用黄连、黄芩、蒲公英等杀菌;对伴有糜烂或溃疡者,加黄芪、白及、乳香、瓦楞子等护膜愈疡;伴有胆汁反流者,用加味连苏饮利胆抗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用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等药。朱方石[21]自拟药组白花蛇舌草、云母石、莪术、郁金以抗萎缩防癌变。魏玮[22]、连建伟[20]均用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逆转肠化或异型增生。单兆伟[23]提出“舌镜互参”,舌质淡白者气血亏虚,胃镜可见黏膜变薄,白象明显,脾胃气虚予香砂六君子汤化裁;舌苔黄腻者湿热内盛,炎症活动,内镜多见黏膜充血、糜烂,Hp 阳性,湿热中阻予予芩连平胃散加减;舌红少苔者阴伤较重,胃镜多见胃黏膜干枯,皱襞细小甚至消失,胃阴不足予麦门冬汤加减;舌下脉络增粗、青紫、扭曲者,瘀血较重,胃镜下可见黏膜下血管显著,颗粒样增生等,部分活检可见异型增生,瘀血停胃予丹参饮加减。周晓虹[16]治疗胃粘膜糜烂者将三七粉、白及粉冲服或加入藕粉调服;胃腺体萎缩、肠化生者用莪术、丹参、石见穿、赤芍、山慈菇、蒲黄、五灵脂、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异型增生者加用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夏枯草、牡蛎、僵蚕、刺猬皮、炮山甲、土鳖虫、蜈蚣、全蝎等破血逐瘀、软坚散结。这对CAG 临床症状不明显、宏观辨证不明确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该病病机复杂,多以脾胃虚弱为主,病程迁延难愈,各中医学者在传统辨证、治以经方化裁,发挥中医舌脉特色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微观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把共聚焦显微内镜等高科技诊疗手段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在遣方用药时根据内镜像、病理、药理等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期阻断、逆转腺体的萎缩、肠化,是中医理论既病防变和治未病的又一体现。但目前研究缺乏动物实验,药物作用机制不明确,需要加强对中药方剂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设计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等以促进中医药治疗CAG 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舌苔气滞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