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气管道放空系统防火间距计算研究

2020-12-25徐胜军郄晓敏

石油工程建设 2020年6期
关键词:热辐射站场立管

岳 伟,王 璐,徐胜军,杨 婧,郄晓敏,吴 颖

1.华北油田公司储气库管理处,河北廊坊 065000

2.华北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江苏储气库分公司,江苏镇江 212000

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4.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河北任丘 062552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建设了大量的输气管道,当站场设备维检修或出现进出站超压时,需要对站场内设备和管路内的气体进行放空;当阀室间的管道出现故障或意外时,需要对两阀室之间的管道气进行放空[1-3]。放空作业主要是通过放空立管和放空点火装置完成,按照是否点火分为冷放空和热放空。

目前,我国与放空系统相关的规范主要有GB 50251—201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4]和 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防火设计规范》[5],GB 50251对放空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进行了规定,GB 50183对放空系统的防火间距、总平面布置、高度、管径计算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GB 50183中指出,当放空管放空量≤1.2×104m3/h时,放空管与站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 m,当1.2×104m3/h<放空量≤4×104m3/h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 m;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热辐射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与站内储罐和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90 m[6-7]。随着我国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中缅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实施,无论是计划放空还是事故放空,管道的瞬时放空量已大幅提升,规范中没有给出放空量大于4×104m3/h的放空规定,工程经验通常直接选择间距80 m以上,对火炬放空的防火间距规定也较为粗糙,如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设计,会导致输气站场和线路阀室的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征地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管道的建设工期[8]。因此,采用挪威船级社的DNV PHAST软件分别对冷放空和热放空两种方式进行模拟计算,确定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气体泄漏扩散和热辐射范围,从而确定放空立管与站场的防火间距。

1 数学模型

放空过程属于非稳态流动问题,在此采用UDM模型模拟可燃气体连续释放的扩散过程,UDM模型中包含了如Gaiss、BM、P-G等多种模型,可绘制不同气体体积分数下的扩散云图,对顺风和垂直方向上的气体扩散进行定量分析。UDM模型假设气体不发生卷吸作用、扩散中与空气中的介质不发生化学反应、气体在碰撞地面时完全反弹,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ρ(x,y,z) 为气体质量浓度,kg/m3;x为顺风风向距离,m;y为垂直风向距离,m;z为水平方向到云团中心线的距离,m;ρO为云团中心线气体的质量浓度,kg/m3;Fh(y)为气体在垂直方向上的质量浓度分布;Fv(z)为气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质量浓度分布;Ry、Rz为扩散系数,无量纲;m、n为常数。

热辐射强度参照API RP521《泄压和减压系统导则》进行计算,确定热放空中火炬中心与受热点之间的热辐射强度,假设热量集中在火焰的中心位置,并由此向外辐射热量,则目标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为:

式中:I为目标可接受到的热辐射通量,kW/m2;T为大气传递系数,无量纲;Q为火焰的热释放速率,kW;R为目标距离火焰中心点的距离,m。

2 防火间距选取原则

GB 50183中规定,排放设施中可燃气体限制区域应满足气体浓度的要求,当冷放空中气体扩散到爆炸下限(LFL)的一半以上时,依然有发生闪火和闪燃的风险,因此取0.5 LFL作为气体扩散浓度的边界距离。即冷放空时,放空立管与站场的防火间距应大于0.5 LFL时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

为了保证站场内人员活动及周边设施的安全,API RP521(见表1)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安全评价》(见表2)中对操作人员允许的热辐射强度进行了规定。综合考虑,选取4.75 kW/m2的热辐射强度作为热放空时的边界距离,在放空前,首先对该放空半径内的人员和牲畜进行驱离,在该区域内没有遮蔽物,要求操作人员穿着合适的防护工作服,可以在紧要关头停留几分钟,但受热辐射20 s以上感觉疼痛。即热放空时,放空立管与站场的防火间距应大于4.75 kW/m2热辐射强度时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

表1 API RP521中允许的热辐射强度[9]

表2 《安全评价》中不同强度的热辐射造成的损害[10]

3 模拟计算

3.1 基本参数

经研究表明,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有初始放空压力、风速、大气稳定度、大气湿度、放空量等,其中大气稳定度和湿度对气体扩散云团的形成影响较小,天然气管道在放空前会采取降压或节流措施,在下游有压气站时利用下游压缩机抽气降压,在下游无压气站时利用分输站尽量减少管内放空量,一般初始放空压力为5~6 MPa,故主要模拟不同风速和放空量条件下气体扩散、燃烧热辐射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这也直接影响放空立管与站场之间的防火间距。

以某压气站为例,放空管线和放空立管管道规格均为D508 mm×17.5 mm,放空管线长度100 m,放空立管高20 m,初始放空压力为5 MPa,定义为瞬时泄放,立管出口按照站场发生事故时紧急放空,气体全部排出,马赫数不超过0.5计算。通过调取该地区的气象资料,大气相对湿度设定为55%,风速分别选择1、5、10、15、20 m/s进行模拟,放空量选择5×104、10×104、20×104m3/h进行模拟,大气稳定度为D级。气源组分(摩尔分数) 为:97.26% CH4、1.51% N2、0.25% CO2,0.98% H2,选择PR状态方程进行混合,得到气源的爆炸上限为17.9%、爆炸下限为4.4%,0.5LFL为2.2%。

3.2 冷放空

对不同风速和放空量条件下的气体扩散范围进行模拟,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风速和放空量条件下的气体扩散范围

结果表明,当放空量相同时,随着风速的增加,气体的湍流作用逐渐加强,在立管出口处的喷射惯性力逐渐减小,低风速时,气体向垂直方向扩散,高风速时,气体向水平方向扩散,且风速越大,水平方向的扩散范围越大;当风速相同时,随着放空量的增加,气体的扩散区域加大,气体在水平方向的扩散范围增大。以放空量20×104m3/h为例,风速1 m/s时,浓度为0.5 LFL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为16.1 m;风速5 m/s时,浓度为0.5 LFL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为23.2 m;风速10 m/s时,浓度为0.5 LFL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为27.1 m;风速15 m/s时,浓度为0.5 LFL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为28.8 m;风速20 m/s时,浓度为0.5 LFL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为29.6 m。即当天然气冷放空时,风速为1、5、10、15、20 m/s的防火间距应分别大于 16.1、23.2、27.1、28.8、29.6 m。

为了直观显示风速和放空量对0.5 LFL顺风扩散距离的影响程度,绘制了随风速变化的顺风扩散距离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风速和放空量对0.5 LFL顺风扩散距离的影响

风速对扩散距离的影响程度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当风速大于15 m/s以后,风速的增加对于扩散距离的影响不大。这是由于风速增加,有利于可燃气体扩散和空气迅速混合,但总体的放空量是一定的,且风速越大稀释作用越强,对云团产生剪切作用,当立管出口的马赫数达到最大值时,扩散距离不再明显增加。

3.3 热放空

天然气在立管出口被点燃后,形成喷射火,其危害形式主要以火焰的热辐射强度进行衡量。对不同风速和放空量条件下地面所能接受到的热辐射强度进行模拟,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当顺风距离相同时,风速越大热辐射强度越大;随着顺风距离的增加,热辐射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趋势,并存在一个热辐射强度峰值点。以放空量20×104m3/h为例,风速1 m/s时,距离放空立管24.7m处的热辐射强度最大,为3.37 kW/m2,未达到边界限制4.75 kW/m2;风速5 m/s时,4.75 kW/m2热辐射强度时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为44.4 m;风速10 m/s时,4.75 kW/m2热辐射强度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为54.7 m;风速15 m/s时,4.75 kW/m2热辐射强度时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61.1 m;风速20 m/s时,4.75 kW/m2热辐射强度时的最远顺风扩散距离66.9 m。即当天然气热放空时,风速选择1 m/s的防火间距可不作限制,风速5、10、15、20 m/s的防火间距应分别大于44.4、54.7、61.1、66.9 m,但均小于GB 50183中规定的90 m间距。

图3 不同风速和放空量条件下热辐射范围

综合对比冷放空和热放空的工况,当风速较小时,采用热放空时的防火间距可不作限制,当风速较大时,采用热放空时的防火间距远大于冷放空,此时应考虑采用冷放空,将防火间距控制在最小。在此,定义一个临界风速作为选取放空作业方式的原则,通过大量模拟试算,放空量为5×104m3/h时,常年平均风速<7.5 m/s采用热放空,常年平均风速≥7.5 m/s采用冷放空;放空量为10×104m3/h时,风速<5m/s采用热放空,风速≥5m/s采用冷放空;放空量为20×104m3/h时,风速<3.5m/s采用热放空,风速≥3.5 m/s采用冷放空。

4 结论

(1)利用PHAST软件对气体扩散和热辐射范围进行了模拟,确定了冷放空和热放空防火间距的选取原则,当放空量为20×104m3/h时,常年平均风速20 m/s,冷放空和热放空的防火间距分别为29.6 m和66.9 m,小于GB 50183中规定的90 m间距。

(2)定义了临界风速作为选取放空作业方式的原则,即临界风速以下可以考虑采用热放空,临界风速及以上应采用冷放空,且放空量越大临界风速越低。

(3)采用冷放空时,由于可燃气体比空气轻,大部分可燃气体均聚集在放空立管上方,在考虑防火间距时可适当减小。

(4)对于环保要求严格的地区,选取放空作业方式时还应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

(5)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不断完善防火间距的数据库,可为国内相关规范的更新和编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热辐射站场立管
贝雷梁在道路下穿铁路站场工程中的应用
海洋平台立管的泄漏频率统计研究
聚乙烯储肥罐滚塑成型模具热辐射温度响应
微型注浆钢管桩在高铁站场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油气站场甲烷排放检测技术及量化方法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热辐射的危害
常见高层建筑物室内给水立管材质解析
The Power of Integration
际华三五四三防热辐射阻燃面料获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