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茶农搞好全产业链服务
——记山东省东港区云岫茶业专业合作社

2020-12-25撰写陈彬董彦才高红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农植保茶园

撰写|陈彬 董彦才 高红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云岫茶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茶叶栽培、加工、销售及技术培训等业务,现有成员113户,茶叶生产基地2200余亩,辐射带动农户1.2万余户,帮扶贫困农户12户。合作社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订单’稳茶农,统防统治保‘绿色’”的经营理念和工作模式,示范带动成员及周边茶农,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运营之路,成效明显。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省级农(林)业示范合作社”“山东省品牌化茶叶示范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及加工车间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山东省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建立优良无性系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周边茶园实施标准化生产。2015年以来,合作社致力打造优良无性系茶叶生产基地,吸纳茶农入社和提供社会化服务并举,将核心示范茶园由原来的不足100亩扩展到550亩,茶叶生产基地发展到2200余亩。茶园建设基本达到了“二覆三化一体系”规划设计目标,对当地茶园建设及茶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

“二覆”:一是搭建茶园冬防护棚,冬天覆盖越冬防护膜防茶园冻害,目前合作社500余亩核心示范茶园,全部建起了钢架越冬防护棚,实现了茶园安全越冬。二是茶园地面覆盖除草无纺布,用以消灭和减轻草荒草害,降低人工除草的劳动成本和强度,杜绝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茶叶生产的安全性和生态性。

“三化”:茶园的良种化栽培、肥水一体化管理和生态有机化建设。2017年以来,合作社茶园全面实现了茶叶品种优良化、浇水施肥半智能化和“茶在林中发,人在花间行,白云映绿水,四时鸟争鸣”茶园生态有机化。

“一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园之初,合作社就高度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对茶园进行了分区挂牌,安装监控系统,建立化验室,连接了省、市、区三级监管平台。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提升茶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提高茶农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合作社多次邀请山东省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丁兆堂,泰安林科院二级研究员刘静、日照市茶科所所长丁仕波、山东省首席茶叶技师杨善明等专家,现场进行茶园绿色防控、茶园肥水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苗无性繁殖等技术指导和培训。连续3年为当地中小学学生开展植保无人机防治的现场演示教学,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及绿色环保意识。5年来,合作社先后组织举办农民及中小学生技术培训班30余期3000余人次。为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拉动茶叶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化解茶叶产销矛盾,增加茶农经济收入,合作社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设清洁化茶叶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引进绿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2条,年加工优质绿茶15万余斤。

组建植保无人机飞防队,实施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绿色控制工程。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是关系茶叶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前几年,茶农采取各行其是的防治模式,防治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低,既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又造成较大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难以生产出绿色安全的优质绿茶。为保障茶叶的安全生产,2019年入春以来,合作社购进了4台植保无人机,配备了4台植保专用车、4台发电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组建一支由13名专业飞手组成的飞防专业队,对周边3万余亩茶园、桑园等实施统防统治的绿色作业。合作社根据病虫害不同的发生季节、差异化管理的茶园,选择高效低度低残留或植物源农药,分片分区域实施统一防治,实现了茶园绿色防控的三统一,即统一药品、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采茶时间,有力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茶叶生产的安全性。每个区域(片)年防治4—6次,2019年共防治茶园面积15万亩次,服务茶农1.2万余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茶农植保茶园
老党员“卖”茶忙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茶园飘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周宁生态茶园
“早春茶”开采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