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力气象科技创新,守护淮河安澜

2020-12-25丁一汇

关键词:淮河流域淮河防汛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区域,加上“三面环山、西高、东低、中洼”的特殊地形,极易产生洪涝和干旱灾害,是我国七大流域中旱涝灾害最频繁的流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淮河成为我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时提出了“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的重要指示。

淮河流域的独特气候特征,不仅影响着流域内的自然灾害,而且影响着我国东部乃至东亚的气候条件。在这样特殊的气候背景下,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亚洲季风试验(GEWEX/GAME)于1998和1999年的夏季,在淮河组织进行了气象、水文联合观测试验,即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中日两国政府对该试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是20世纪末亚洲重大气候研究项目之一。这次延续7年左右的大规模科学试验取得了全面和丰硕的成果,得到了不少新的科学认识和突破。这些成果对相关科学研究与业务预报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气象科技支撑的加强,气象在淮河防汛减灾的决策参谋作用越来越凸显。为适应流域科学防汛的需求,2005年3月,全国首个流域气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正式成立,行使流域气象信息汇集和服务两大职能。15年来,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不断挖掘科技潜能,发展业务服务技术,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域气象信息汇集共享机制、业务服务机制和业务技术体系,流域业务服务建设模式在其他流域推广应用。面对2020年汛期长江、淮河、巢湖防汛三线作战的巨大压力,多年来流域气象服务科技发展和能力建设成果得到充分展现,新一代天气雷达网降水监测预警、智能网格预报、延伸期重要天气过程预报等,提高了流域降水监测预报精准度,延长了预见期,有力支撑了防汛抗洪气象保障服务攻坚战。

能量与水分循环的变化是引起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最重要的基本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结果。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淮河流域的这些因子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一些未知的新规律和新特点。20年前HUBEX所得到的成果和认识的规律,还不能很好了解这一改变,有待于借助新的观测手段、科学研究和数值模式,开展新一轮的淮河流域科学试验,深入认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变异的新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过程和机理,提高现代旱涝预报水平,为提高流域综合治理能力、粮食安全、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淮河防汛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夏季防洪防汛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防汛当前莫添乱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河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