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三原县中药资源普查初报

2020-12-25李依民李元敏邹亚星颜永刚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样方药用植物样地

李依民,李元敏,邹亚星,孙 鹏,颜永刚,彭 亮,张 岗

(1.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省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咸阳 712046;2.三原县中医医院,陕西 三原 713800)

中药资源是中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摸清中药资源现状,是保障中医药事业长期且稳定发展的关键[1]。至今距离全国第三次资源普查(1983-1987)逾30 a,随着人类的活动、市场对中药材的大量需求以及先前调查中因技术设备落后而导致的遗漏等诸多因素,对中药资源在种类、数量、分布等数据进行补充、修正或核实等工作势在必行。陕西省继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36个县工作的完成(2012-2017年),三原县被列入第三批普查区县于2019年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笔者主要报道三原县中药资源普查野外品种调查、栽培品种调查及传统知识调查情况,为该县中药资源发展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1 三原县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三原县史称“甲邑”,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以北,因境内有孟候塬、丰塬、白鹿塬而得名。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362~1 409 m之间,南北以四十里原坡为界,东西以清河相隔,自然分割成三个明显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态,即南部平原、北部台塬和西北山塬。整体地貌以平原、台塬为主,占总面积的72%[2],地域特色鲜明的地形地貌是三原县天然植物库的绝大成因。

1.2 气候特征

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其干旱状态在春夏季表现尤为明显。春季热带暖湿气团逐渐增强北进,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易成春旱;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多雨但炎热,夏旱也常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的影响,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初秋多处于副高边缘,常有连阴雨。10月份,因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温迅速降低,降水显著减少,多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年平均气温13.4℃,降水517.7 mm,平均无霜期215 d,太阳总辐射473.55 J·cm-2[3]。

2 调查方法

2.1 样方样地调查

根据地貌和植被类型,国家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V2)[4]在三原县域内自动生成2个代表区域,即草丛和阔叶林;系统随机生成20个样地。每个样地调查5个套方,样方套间离大于100 m,允许误差范围≤1 km;每个套方的1号样方10 m×10 m用于乔木调查;2号样方5 m×5 m用于灌木调查;3、4、5、6号样方均为2 m×2 m,用于草本调查[5]。用GPS仪记录各套方经度、纬度、坡向、坡位、海拔等[6]。按要求依次统计样方中的植物数量,并记录植物生境照、群落照及个体照等信息,同时在样方外采集药用植物实物并压制蜡叶标本,所有腊叶标本经陕西中医药大学王薇教授鉴定,完善记录本信息,均数上交陕西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

2.2 一般品种调查

根据V2系统生成的两种代表区域确定样方位置,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记录药用植物品种及数量,采集药用植物实物制作腊叶(LY)标本并记录其种名、分布数目生境及经纬度等信息,填写野生标本采集信息记录本,并按资源普查方案的要求留存影像资料。

2.3 重点品种调查

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中确定的重点调查品种中药资源名录,结合《陕西省三原县重点品种中药资源目录》和实地调查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重点品种。对所有重点品种进行腊叶标本的制作和药材及种质的采集,同时记录其GPS定位、生境照、群落照及植物个体照等信息,以上所有数据信息经过V2系统录入到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2.4 栽培品种与传统知识调查

调查县域内个体种植户、种植基地、中药材合作社及中药材公司栽培品种的种类、单产、栽培量、总产量等信息。按照传统知识调查技术规范[7],通过访谈乡镇卫生院与民间传承中医世家调查中药资源传统知识。调查信息经V2系统录入到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3 调查结果

3.1 样方样地调查

结合交通可达性、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共调查20个样地(样地间直线距离大于1 km)如表1所示,每个样地5个套方(样方套间距离大于100 m,允许误差范围≤1 km),共100个套方,每个套方有6个样方,共调查600个样方。运用3S技术[8]对三原县现有野生中药资源进行普查。

表1 三原县中药资源普查样地分布

3.2 一般品种调查

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记录记载的药用植物一般品种的科属及拉丁名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国植物志》收录为准。一般品种共140种,包含在恩格勒系统中51个科,116个属,其中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分别有102种、20种、18种。统计发现菊科、蔷薇科、百合科物种资源最为丰富,占据前三。统计发现药用植物物种之间蕴藏量相差悬殊,其中估算草本植物茜草34.58株·km-2、漏芦15.37株·km-2、柴胡18.18株·km-2,而瓜子金仅0.10株·km-2;灌木类药用植物酸枣是河朔荛花的35.44倍;乔木类药用植物侧柏是黑弹树的31.54倍。

3.3 重点品种调查

以三原县中药资源普查方案为基准,依据《中国植物志》对43个重点品种科属及拉丁名进行统计,通过中医世家(http://www.zysj.com.cn/)在线查询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表2,续表2),并对其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分布分别进行了分析(图1)。结果表明三原县重点药材中,根及根茎类占56.8%,其次是皮类、种子、果实类,花与叶类最少(同一植物有多个入药部位的,入药部位均分别参加计算)。药材性味分析显示苦寒药占绝大部分,酸味最少(同一植物有性味的,性味均分别参加计算);对比其各味中药材归经五脏数量不相上下,但六腑中胃经明显较多(同一植物有多个归经的,归经均分别参加计算)。

表2 三原县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名录

续表2 三原县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名录

3.4 栽培种植与传统知识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通过对该县农综办、各乡镇、各农业合作社访问调查,具体栽培规模的中药材品种有蒲公英、丹参、艾、皂刺、槐米、玫瑰等(表3)。

表3 中药材栽培种植分布

在三原县鲁桥镇南街村,明善堂第五代传人李朝阳先生习用四神汤(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加二花炭(金银花、炮姜和炭大黄),治疗当地治脾胃病,疗效甚佳;且二炭花沙烫后用铁锅炒最好。因三原有较多果蔬大棚常湿气较大且闷热,当地耕作农户多有风湿痹痛症状,独活汤加黑木耳、木瓜、丝瓜络除风湿的同时可缓解水肿,针对地方性风湿病有明显效果。

4 讨论

中药资源形成与变化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密布可分的关系。对于野生中药资源而言,特定的遗传结构加之一定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本前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从国家层面全面调查中药资源动态,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9]。县域是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的最基本单元,此次普查能全面获得三原县中药资源分布概况基础数据,为下一步本县中药材资源产业发展与规划提供帮助。

从此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来看,三原县嵯峨山野生药用资源丰富且多种重点品种药材资源量较大,如淫羊藿、苍术、甘遂等,可见其生态环境的保持较好。在这些重点药用植物中,根茎类、苦寒药数量有明显优势。苦寒药多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凉血镇咳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热性病。根茎类一般在秋季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或早春植物抽苗时采集,这时植物的养分多贮藏在根或根茎部,所采的药物产量高、质量好[10],且一般认为根及根茎类的药材入药大多有向内、向下的趋势。对于该类野生药材采挖,应该重视留根保种。

对三原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品种进行统计分析,中药资源品种涉及183种,其中重点品种43个,多数重点品种蕴藏量充足尤其是茜草、野菊、漏芦、柴胡、黄精、苍术、防风、前胡等。据资料记载20世纪八十年代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中,共有257个品种,共采集标本101种。对比三原县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本次普查野生中药资源品种有明显减少,重点品种数量波动较小,如本次未发现黄柏、虎杖、元胡、人参等,一般品种有较大的变化,栽培品种数量从第三次的23种减至目前的9种。中药资源品种变化与该地所处的生态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有很大关系。对于分布较广的重点药材应加强生态保护,对分布较少的重点品种如玉竹、绶草可进行合理栽培保护或加强种子种苗繁育等基础工作。从长远的看,三原嵯峨三区中药资源具备可持续控制与利用的条件优势,县政府应当主导加强当地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合理布局重点品种的栽培,为该县中药资源产业长足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样方药用植物样地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浅析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