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的实践 “心”的成果
——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策略分析

2020-12-25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谭长浩

家长 2020年35期
关键词:立德道德德育

□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 谭长浩

德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关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实践能力,是一个从“心”出发,将外部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品德的一个过程。本文笔者将以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策略分析为研究课题,旨在深入阐述小学语文在立德树人作用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作用的具体策略,从而为确保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升综合素质提供积极的借鉴。

一、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萌芽的关键时期。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能否以正确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不仅影响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且影响语文道德教化功能的挖掘。充分挖掘语文的道德教育因素,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解决思想层面存在的对是非善恶分辨不清、判断不准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从源头上帮助学生形成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些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总喜欢自发地尝试一些行为,而其中一些行为很有可能与文明行为规范相违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积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将道德行为养成渗透到孝老爱亲、爱国、爱家、爱校的每一件小事中,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道德的理解,切实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反思自身行为的主动性,并针对性地进行行为的修正,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立德树人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以行示范,充分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排在第一位。抓好德育,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针对小学生行为自觉还未形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应坚持以行示范,从小处着眼,从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从严要求自己,坚决做到爱国、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好表率,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能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二)坚持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挖掘道德教育因素,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及知识性。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立足语文教材,如何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充分释放其德育教化功能,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立德树人教育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利用多元化策略,不断挖掘潜在的教育因素,并将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理念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也是丰富学生语言感知,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良好体现;不仅实现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也推动其核心素养加快形成,实现学习与立德树人理念共同发展的教育。例如: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能力较好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帮助辅导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小组合作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开放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能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也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思考,加强教学知识内化,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强化学生语文知识内化。

(三)坚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实践平台

实践活动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重要平台。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道德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进道德认知水平、增强道德体验、提升道德自觉、提高道德修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公益性活动。教师要以环保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等公益性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捡白色垃圾、打扫楼道、种植树木、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扬吃苦耐劳、尊老爱老精神,养成热爱劳动、孝老爱亲等优秀品质。二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教师可以以环境保护、爱国爱家爱校等为主题,通过举办手抄报活动、发放倡议书、开展广播宣传活动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环保、爱国爱家爱校等主题的深刻内涵,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处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践行道德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三是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教师要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组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签名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坚决做到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释放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笔者认为,应当坚持以行示范、以教材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实践平台,确保语文德育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立德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