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研究

2020-12-24刘开田刘绪斌王骄阳张伟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粮油粮食

刘开田 刘绪斌 王骄阳 张伟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2019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出台创新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施意见。今年以来,山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基础稳固

全省粮食总产连续6年在1000亿斤以上,2019年粮食总产1071亿斤。今年夏粮总产513.84亿斤,比上年增加3.18亿斤,增幅0.6%;单产435.2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97公斤/亩,增幅2.3%。据9月份农情调度,全省预计夏玉米总产增加59万吨左右,大豆总产增加10万吨左右。耕地面积稳定。严守1.12亿亩耕地红线,严格保护958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在建成高标准农田5548.5万亩基础上,高质量完成2020年5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农技应用广泛。良种繁育和关键增产技术推广力度大,良种覆盖率98%以上,关键增产技术推广率80%以上。政策保障到位。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粮食安全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粮食生产稳定度指标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体系,逐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二)粮食收购助农增收

近年来,山东年粮食购销量3000亿斤以上,商品率70%以上,居全国前列。2019年,粮食购销总量3038亿斤,同比增加6%,其中从生产者购进793亿斤,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全省粮食流通市场主体2511家,经营类型涵盖粮油收储、粮油加工转化等全产业,形成粮油市场化体系。企业、粮食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夏粮集中收购期间,全省累计收购新小麦196.3亿斤,全部为市场化收购。突出“种好粮、卖好粮”市场导向,优粮优价趋势明显,香驰集团有限公司对30万亩东北优质大豆原料基地订单收购,价格平均高出市场价149元/吨,农民增收783万元。

(三)粮食储备体系健全

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油体系,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储备计划,济南、青岛及其他市政府驻地按国家要求建立成品粮油储备。辖区内各类粮食库存统算,可满足全省城乡居民一年的口粮。库容充裕功能完备。基本形成省市级大中型储备库、县级中心库和基层收纳库三级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全省粮食完好仓容834亿斤,应用环流熏蒸技术仓容470亿斤、粮情测控系统仓容535.6亿斤、机械通风仓容599.4亿斤,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信息化程度高。在全国率先建成云计算架构的全省粮食流通管理一体化平台,率先完成全省400多家地方储备粮库的智能化升级,率先实现省内及省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走在全國行业前列。

(四)粮食加工能力厚实

全省粮食产业涵盖小麦粉、大米、食用油、粮油食品、玉米深加工及酿造、饲料等门类,全省粮食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中心)84个,年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拥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四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2019年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4212亿元,占全国15%,居全国第一位。今年1—10月份,全省粮食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680亿元,同比增长6.9%。全省粮食深加工生产规模、经济总量占全国3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5家、过30亿的企业24家,较大规模的粮油产业园区13家、年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

(五)粮食销售机制灵活

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福建、山西等省际产销协作为粮食购销提供常态化平台,产销协作平台建立完善。成功举办三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逐步成为粮食展销的有效平台。北京、上海等“齐鲁粮油”中国行以及“齐鲁粮油”云直播、嘉年华、进社区等活动逐步丰富销售方式。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好粮有网”交易平台发挥智慧引领作用,入驻企业400家,上架产品5000多款。应急供应体系健全。省市县全部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省级市场价格监测点1000个,设立应急供应网点2157家,应急加工、配送和储运企业698家,主食加工企业56家。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冲击,全力以赴保供稳价,粮食市场平稳有序。

二、“三点一面”发展模型

在“产购储加销”方面,调研组总结出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发达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和枣庄市台儿庄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点及一个面的发展模型。

(一)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融合发展模型

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小麦育种、订单种植、粮油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产购储加销”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粮食龙头企业。一抓种源建设。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了“师栾02-1”“山农20”等一批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品种。二抓基地助农。建立20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实行“三免一加”(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加价收购)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指导、统一收割、统一收购),每亩带动农民增收340元。三抓科技赋能。通过技术工艺创新,研发谷朊粉、液体蛋白饲料、特级食用酒精等高附加值产品,并将小麦加工产生的废物用作饲料、肥料等,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抓营销落地。推进线上线下营销,登陆天猫、苏宁等23家知名商务平台,入驻 “好粮有网”平台,并自建电商平台“中吃网”,进驻大型连锁超市,开设体验门店,积极发展营销与餐饮服务终端,助力三产融合。2020年1—10月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5.5%。

(二)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试点模型

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面粉和挂面加工、包装材料生产、粮食经营、畜牧养殖、小麦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于一体的大型粮食集团,其中小麦加工能力5000吨/日,挂面加工能力200吨/日。今年4月,省粮食和储备局确定其为全行业首个数字化转型试点,着眼于实现原粮采购、销售订货、质量追溯、物流协同等全数字化管理,推动企业互联网经济发展。当前,原粮采购版块已经稳定使用,可以全面掌握供货商信息,收粮效率相比之前提高了30%左右。供货商在家即可预约登记,进厂直接进行化验,化验完系统自动核价,售粮过程信息全程透明化,方便查询,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发达面粉集团2019年销售收入26.4亿元,加工小麦103万吨;2020年1—10月份销售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5.5%,加工小麦91万吨,同比增长5%。

(三)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产业园区模型

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花生之乡莒南县,花生油产销量居全国第三位。2018年以来,该公司借助“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投资5.3亿元建设占地1000亩的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项目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和乡村振兴重大项目,2019年5月正式运营。园区集科技研发大楼、好粮油展馆、花生实验种植基地、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生态观光农业以及年产150万吨高端花生油、特色植物油等加工区于一体,实现集约集聚发展。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科技研发带动园区经济。公司现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个,拥有国家专利54项,2020年,公司参与实施“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花生生物解离制油技术研发与示范”和“国家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两项国家级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粮食产业(高油酸花生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95%,预计2020年全年能够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最近,该公司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

(四)枣庄市台儿庄区——县域粮食经济“混改”模型

近年来,台儿庄区抢抓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机遇,依托区属粮库,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组建台儿庄区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其中,国有出资60%并控股,企业在岗职工集资出资40%入股,将11处基层粮管所改组成公司下属11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粮食购销企业,形成“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机制。在管理服务上,建立区发展改革局班子成员联系帮包企业工作机制,局班子成员每周到联系帮包企业实地调研,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推行季度总结考核制度,查摆问题与不足,跟踪工作完成进度,指导企业明确工作方向。在创新经营上,拓展收购模式,制定外购外销激励政策,截止10月末,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外购外销11.5万吨,实现利润36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25%。加大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近几年新增仓容10万吨,维修改造仓容6万吨,2019年投入近300万元智能化升级8个收纳库和1个储备库,实现了储备粮业务信息化全覆盖。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动节粮减损,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进“互联网+粮食”,成立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台儿庄分中心,整合苏、鲁、豫、皖、浙、闽、粤、沪等省粮食信息资源,服务全区粮食经营主体。

三、问题与对策建议

调研发现,在粮食产、购、储、加、销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有:在粮食生产方面。由于城镇化、进城务工、种粮比较收益低等因素,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所减少,且年龄普遍较大,年轻代务农人员较少,新型农民比较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涉农组织专业化程度仍需提高,耕地质量、基础设施配套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粮食购销方面。粮食购销市场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规模化订单收购还不够普遍,省际间产销协作还需进一步加强。“齐鲁粮油”品牌已形成一定影响力,但区域粮油品牌打造、挖掘、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在粮食储备方面。储备粮品种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为保障全产业链供应安全,亟待补充玉米等饲料用粮。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省粮食行业17.6万从业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3.8%,高级职称仅占6.2%。绿色储粮设施改造和技术研究的投入较少,新技术推广应用仍需加大。在粮油加工方面。粮油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等有效供给不足,主食产品工业化生产水平低。科技转化方面,全省粮食产业科研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山东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找准在粮食产业大循环中的定位,突出“四个坚持”,进一步发挥生产、储备、加工、流通大省作用,构建更高层次的“产购储加销”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山东力量。

(一)坚持政策引领

科学编制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十四五”省政府专项规划,将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建设列入规划内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产购储加销”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完善地方儲备体系强化储备能力建设意见等配套制度,优化品种结构、完善区域布局。推进立法修规进程,加快建设法治粮食。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

(二)坚持创新驱动

认真贯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兴粮助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培育创新主体。充分发挥84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中心)和四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小麦、花生、玉米等技术研发上形成一批新成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开展专项行动。围绕生态储粮、绿色加工、营养健康和粮机应用需求,开展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机装备加工、粮食应急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提升行动。发展数字经济。总结发达面粉集团数字转型试点经验,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粮食“智慧大脑”。

(三)坚持典型带动

拓展“三点一面”发展模型效能,在全产业链发展上,发挥中裕、香驰等企业示范效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在数字化转型上,发挥发达面粉集团等企业示范效应,支持更多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园区发展上,发挥金胜公司等示范效应,引导优质企业抱团进园区,推动集约集聚发展。强化台儿庄区等县域粮食经济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粮油行业龙头企业,扶持潜力型、成长型企业,推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坚持“走出去”,对标学习外省先进经验做法。深度总结、挖掘“十四五”期间粮食经济区域、企业和企业家、技能人才等发展典型,引领新时代粮食和储备工作健康发展。

(四)坚持要素支撑

一是人才要素。加强新型农民和粮食行业人才技能培训,开展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引进、评价、薪酬分配等机制,逐步形成年龄文化结构合理、经验与知识有机结合的人才梯队。优化人才环境,支持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等粮食类院校发展,培育“粮工巧匠”,注重领军企业家、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引进。二是设施要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储备粮库建设扶持力度,以信息化提升市县储备库、基层收纳库设施设备水平。加强储粮安全指导,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新手段。三是品牌要素。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重要指示,建议把“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予以整体推动。省粮食和储备局主动作为,着力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升级版,提升滨州“粮油金三角”、临沂“沂蒙花生油”、德州“五星德粮”、威海“胶东花饽饽”等区域品牌影响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猜你喜欢

粮油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粮油检测工作的规范及完善措施探讨
第二队有多少人迷路?
粮油检验工作及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珍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