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创意课程“护手霜”的教学案例

2020-12-24任晓蒙

化学教与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护手霜教学案例初中化学

任晓蒙

摘要:在“物质的分散”教学中,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护手霜为情境开发了创意课程“护手霜”,从涂抹感受到原料分散探究本质,再到制作护手霜,巧妙地将“溶解”“乳化”串联到一起,通过涂抹感受、原料分散、感知乳化和拓展应用等环节,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微观本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促成深度学习。

关键词:护手霜;创意课程;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0-004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 969/j.issn.1008-0546.2020.10.011

“创意课程”是教师在全面深入理解学科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挖掘和整合资源,以在真实、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自行设计和实施的课程。真实、情境化的主题,是从千篇一律的教材走向真实丰富的生活,从静态知识的识记走向问题解决的体验尝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因此得到变革[1]。

一、课程主题的确定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依托于真实问题的解决[2],这和创意课程的内涵非常契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真实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将问题的解决融入到真实的探究情境,有助于学生吃透知识点,提高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物质的分散》教学中,溶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物质,但对乳化现象并不太熟悉,教材中对于“溶解”和“乳化”的設计相对较独立,如何选择合适的情境将“溶解”和“乳化”串联起来是教学设计的难点。护手霜的制备涉及原料的分散及乳化两个主要步骤,巧妙地将“溶解”和“乳化”串到一起,通过原料分散,探究物质分散的微观本质,理解溶解的含义,引出物质分类的依据,逐渐渗透物质分类观。再通过原料混合乳化,探究乳化的实质,尽显课堂的完整性。

学生虽然熟悉溶解现象,但对物质的分散缺乏深入了解,更未曾以化学的视角深入研究,只能直观感受物质分散的宏观现象,不了解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实质。基于此笔者设计了氯离子的检验探究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氯化钠溶液中离子的存在,同时结合氯化钠溶解的微观模拟动画,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理解物质溶解的本质,强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通过护手霜的制备,掌握“溶解”和“乳化”的实质,最后以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升华,结合盐汽水、葡萄糖水、啤酒、美味的汤、布洛芬混悬液、彩喷、空气、合金等事例,分析概括物质分散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分散形式的不同取决于被分散粒子的大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穿针引线般将本节课的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学习流程

课程学习流程如表1所示。

三、课程实施

环节一:涂抹感受激发兴趣

[情境引入]各小组喷涂护手霜,分享感受。今天这节课教大家制作一瓶护手霜。

[PPT]展示原料:水、氯化钠、类似海藻糖的柔润剂、类似甘油的保湿剂、类似珍珠粉的抗氧化剂、动植物油脂如薰衣草油、其他添加剂如香料、乳化剂、色素等。

环节二:原料分散微观探秘

[布置任务]制作护手霜需要将原料分散到水中,请大家动手操作。

[实验1]

(1)分别向盛有氯化钠、海藻糖、甘油、珍珠粉、薰衣草油的①一⑤号试剂瓶内加入约20mL水。

(2)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分散过程及静置后的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交流、讨论物质分散的现象。

[提出问题]上述物质溶于水中形成的体系,可以如何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分类依据及结果,认识浊液和溶液在宏观现象上的不同。

[教师总结]像珍珠粉以固体小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体系称为悬浊液,像薰衣草油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体系称为乳浊液,而像食盐、海藻糖、甘油等分散得到的体系称为溶液。

[提出问题]像乳浊液、悬浊液分散后仍然能看得到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食盐和海藻糖为什么“消失”了?它们在水中真的消失了吗?如何证明?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同学们最先想到的方法是喝一口证明氯化钠并没有消失,在不允许品尝的情况下,又想到加热蒸发有白色固体出现也能证明。

[提出问题]既然未消失我们为什么看不到?食盐究竟以怎样的形式存在?请提出假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根据氯化钠的构成,学生很容易想到氯化钠在水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提出问题]有没有办法证明?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动手检验。

[教师提示]氯离子的检验:向待测液中加入2-3滴硝酸,再加入3-4滴硝酸银,若待测液中有白色沉淀出现,就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实验2]

向①号试剂瓶中加入2-3滴稀硝酸,再加入3-4滴硝酸银溶液,盖好瓶盖充分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通过现象分析验证溶液中存在氯离子,从而得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氯离子、钠离子形式存在。

[放映视频]放映氯化钠、海藻糖在水中分散的模拟动画。

[教师总结]海藻糖和蔗糖类似,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水中,甘油类似于酒精,也是以分子形式在水中分散的。所以溶液的定义补充完整应该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提出问题]食盐、海藻糖、甘油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水中就无法被肉眼识别,珍珠粉和薰衣草油分散到水中我们仍然能看到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说明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分散?

[学生回答]微粒的聚集体。

[提出问题]现在对桌上几瓶溶液重新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回答]以分子形式分散的一类,以离子形式分散的一类,以微粒聚集体分散的一类。

[教师总结]分类标准不同,最终的分类结果也不同,这就是物质分类观。

环节三:动手制作感知乳化

[布置任务]原料已分散好,接下来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

[实验3]

(1)将②一⑤号瓶内物质全部倒人方形压嘴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记录现象。

(2)向压嘴瓶内加入仙婷美G57乳化剂约25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出现膏状物。

(3)将玻璃棒取出,用滤纸擦拭,盖好瓶盖,挤压成品至手背,涂抹体验。

[提出问题]在制作护手霜的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是什么?加入乳化剂前后压嘴瓶里的液体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乳化剂加入前后现象的对比,体会乳化剂的作用。

[教师讲述]乳化剂的结构比较特殊,它一端是亲油基一端是亲水基,既能溶于油,又能溶于水中。乳化剂的加入,使水中漂浮的油滴分散成更小的油滴而均匀的分散到水中。

[布置任务]乳化剂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大家完成实验4。

[实验4]

(1)向装有薰衣草精油的⑥号瓶内加入20mL水。

(2)向瓶内加入洗洁精,盖好瓶盖充分振荡,对比观察洗洁精加入前后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加入洗洁精后得到的体系在均匀度和稳定性上有了怎么的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现象对比,学生得出加入洗洁精后均匀度和稳定性都变高的结论。

[教师讲述]洗洁精是常用的乳化剂,起乳化作用,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的形式均匀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称为乳化。

[提出问题]加入洗洁精后的溶液能不能称作溶液?为什么?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水中分散形式的不同取决于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分析得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在水中分散形式的不同取决于被分散微粒的大小。

[教师总结]溶液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所以溶液均一而穩定,悬浊液、乳浊液以微粒聚集体的形式分散,它们不均一、不稳定。

环节四:总结分散拓展应用

[提出问题]物质的分散究竟有什么用?

[放映PPT]展示盐汽水、葡萄糖水、啤酒、美味的汤、布洛芬混悬液、彩喷图片。

[学生活动]体会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均匀分散而形成的溶液;合金是由若干种金属或非金属分散到另外一种金属中而得到的溶液。由此你对溶液有什么新认识?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学生能够根据以上事例得出,可以同时分散多种物质,可以分散到气体或固体中。

[教师总结]物质不仅可以在液体,气体中分散,还可以分散到固体中,所以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可以完善为物质以特定形式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

本节课我们通过自制护手霜,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典型的三种分散方式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加入乳化剂后有了第4种形式的分散,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溶解”和“乳化”,由于分散粒子的大小不同,被分散后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断从宏观现象的辨识到微观本质的探析,这是我们化学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希望同学们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体会和消化。

化学是一门奇妙的科学,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滋润、身体更健康、世界更精彩!

四、结语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而真实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困惑、怀疑和挑战,带来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有了思考的动力和欲望,让学生从识记走向思维,形成有意义的学习[3]。本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护手霜为情境展开,从涂抹感受到原料分散探究本质,再到制作护手霜,巧妙地将“溶解”“乳化”串联到一起。从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海藻糖、甘油、珍珠粉和薰衣草油分别加入水中后分散现象的不同着眼,再从微观角度理解本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同时渗透物质分类观。在理解物质分散本质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总结交流,不断进行证据推理,加强学生模型认知的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感受护手霜涂抹效果后的好奇感、揭秘分散本质后的满足感、自制护手霜后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势必会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及学科自信心,增强对生活、生产活动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激励着他们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审视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芮琼,“创意课程”:在创意中发展素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8):5-8

[2]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5):3-7

[3]符爱琴.让学习在问题情境中真实发生[J].化学教与学,2019(12):5-7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指向关键能力的初中化学创意课程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护手霜教学案例初中化学
爱手进行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不洗手别用护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