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对比分析

2020-12-24王永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7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传染病

王永梅

【摘要】本文以“传染病及其预防”为例,对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在细化目标、教材流程、内容呈现方式、教材内容、课后练习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教材处理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材  传染病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101-02

一、引言

奥苏伯尔曾说,要使学生学习得好,编写教材和呈现教材必须抓好。因为学生的認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所以必须编写出具有最佳知识结构的教材,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地区和学校之间差别很大,一种教科书要适合全国,很难做到。因此教科书必须多样化[1]。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只是起到了工具作用,依据是《课标》。所以,为了更好的教学,在使用一种教材(笔者学校采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的同时,还要参考苏教版等其他版本的教材。根据各版本教材的特点,取长补短,互为借鉴,以达到课标所制定的目标。

二、教材的差异

(一)两版本教材流程概观

人教版:

填表(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病原体→资料分析、讨论(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艾滋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练习→调查(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科学·技术·社会(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

苏教版:

讨论(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概念→病原体→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传播→资料分析、讨论(艾滋病)→传染病的预防→思考→课外探究→课外阅读

(二)内容呈现方式对比

(三)教材内容差异对比

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的相同点:从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的整体来看,它们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和此课题的要求内容基本相似,都包含了病原体、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的不同点:

1.基本知识不同:人教版教材无文字直述的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没有详细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苏教版教材文字直述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用表格详细列举常见的几类传染病。

2.课后内容不同:人教版教材是课后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科学·技术·社会(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苏教版教材是课外探索(艾滋病),课外阅读(蛔虫病)。

(四)课后练习涉及内容的对比

三、分析与建议

(一)对两种教材差异的一些认识

1.内容知识方面的差异

从本节内容的知识方面来说:苏教版较为全面,例如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特点都有所涉及并界定,而且也列举了一些常见类型的传染病。同时出现了1996年日本的O-157大肠杆菌传染等举例,这样可加深学生对传染病的理解。除此之外,在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中,采用了资料分析与讨论,较传统的文字直述来说,既将一种看似遥远又近在眉睫的传染病——艾滋病呈现出来,又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究的热情。

而人教版在知识的全面性稍有欠缺,比如说在传染病的概念以及常见传染病的类型等都无明确涉及,只是通过简单介绍近视眼和结膜炎病因的异同时,隐约有所体现,并无概念的界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概括能力以及较强的引导学生组织知识的能力。而在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中,只是用文字直述的方式呈现,并没有其他的资料或方式加深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关艾滋病的辅助教学资料,使学生通过资料能建构自己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因此,在组织传染病知识教学活动时,教师除了要利用人教版生物教材去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传染病知识时,也要适当增加一些苏教版生物教材的关键内容,使用科学语言去介绍传染病的概念,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传染病的类型。如此,则可让学生的生物思维结构变得更加清晰、完整,而这就可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2.内容针对性的差异

从本节内容知识的针对性来说:针对课标的要求,苏教版在传染病的病因、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方面较为突出。例如,通过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能说明传染病的病因,加深理解。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以及常见的传染病,做到对常见传染病的了解一目了然。而最为突出的是在引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时采用了资料讨论的形式,这样不仅体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恰恰又弱化了传染病的病因、列举常见的传染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例如在传染病的病因知识的呈现上,只是通过文字直述介绍近视眼和结膜炎病因的异同时简单体现。而对于列举常见的传染病,教材内容中并没有具体体现,只是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归纳。而对艾滋病的介绍,采用的是文字直述方式,如果没有辅助资料,学习起来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也很难理解预防艾滋病的刻不容缓,即很难达到较好的情感教育。就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来说,笔者认为,两种版本教材的针对性几乎无差异,只是呈现方式不同。苏教版采用了文字直述的方式,而人教版多采用图片、资料分析等方式,依据课标的要求,后者优于前者。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教师应该客观分析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探究传染病知识,切实创新生物知识的呈现方法,使用图文并茂的直观资源去引导学生全面探究传染病的成因、类型与预防策略等等。

3.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从本节内容的结构方面来说:苏教版所用篇幅少,知识完整、紧凑,整节内容除了文字直述、资料分析,几乎无一个图片加深学生理解。且跳跃性较强。例如,讲完常见的传染病,直接就进入传播与预防,中间没有承上启下的语句或者问题来缓冲。这样就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当然,这对锻炼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可以使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自主补充教材内容。

人教版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比较好,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好。例如,一个知识点完了,内容就会出现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而且所用篇幅中,除了文字直述和资料分析,其特点是还有大量的图片,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具有良好的直观效果,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则可利用人教版生物教材来引导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去分析传染病知识,使其自主建构生物知识,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生物学习行为,为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中教材处理的建议

优秀的教师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但并不意味着要将这些资料统统塞给学生。如何在不同教材中做好取舍即显得尤为重要。利用不同教材备课时,应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精简,取长补短,才能在课堂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如何有效地在大量的素材前做到化繁为简、以点带面,这也是教师素质的体现[2]。所以基于上述对比分析,根据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处理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分析利用。

就本节内容来看,人教版的优势在于:知识点衔接较好,配以大量的图片,这也就是直觉思维。它对科学发现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和图像性的。这样可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3]。除此之外,人教版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的更多是选择性地借鉴补充一些资料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教材章节开始并没有本节学习目标。而现在不仅是对教师的学案有要求,也提出了导学案。所以完全可以借鉴苏教版的本节目标制定导学案,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预习,也可作为指导,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中,人教版知识文字直述了相关知识,并没有补充资料,教师只能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了解兴趣不高,相应的关注度也会降低。所以可以将苏教版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作为补充,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理解。这样必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亲身体验后,就会想到用某种方式对所参与的教学活动加以组织,从而发现这对记忆具有良好的效果[3]。而且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也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就拿艾滋病的资料讨论来说,了解艾滋病的同时,引发学生对艾滋病的思考,关注度也会提高。这比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就课后练习来说,人教版的形式比较单一化,只有问答类型的,多考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以可以取苏教版练习题的长来补短,题目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思维拓展能力。

四、结语

综上,两个版本教材的结构内容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且都在为打破落后的、传统的模式而进行创新,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所以我们在授课时应广泛阅读各种版本的教材。取众家之长,最终真正做到合理的使用教材,给自己和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更广阔的探索空间,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7~121

[2]徐佳.人教版、北師大版生物学教材中“生物的进化”对比分析[J].生物学教学,2007(2)

[3]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41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