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 创新 发展 让生态课程如花绽放

2020-12-24冯德菲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7期
关键词:创新幼儿园

冯德菲

【摘要】教育质量是幼儿园发展的核心,课程设计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构建符合本园实际,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园本课程则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我园办园多年来,一直坚定地行走在构建园本课程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传承原有课程、创新园本课程、发展优势项目和品牌活动,逐步构建形成了以“生态教育”为核心价值,带有三幼烙印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生态课程  幼儿园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92-02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告诉我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立场是——儿童本位、注重生活、行动导向。我园办园多年来,一直坚定地行走在构建园本课程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传承原有课程、创新园本课程、发展优势项目和品牌活动,努力追随儿童生成适宜的班本课程,探寻和构建站在儿童立场上的课程,逐步构建形成了以“生态教育”为核心价值,带有三幼烙印的课程体系。

传承,让课程更具活力

一条主线:生态教育

研究队伍精、研究时间长、研究积淀深是我园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优势。我园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园内拥有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对象、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教学骨干、市教学能手等多位名师,她们有着丰富的幼教工作经验,有着出色的教育教学素养,有着无尽的课程研究热情。

我们的课程研究之旅,可以追溯到九五期间。正如:

1.小荷才露尖尖角。从“九五”开始,我们就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生态环境教育——树木”这本资料汇编集,重点增加幼儿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内容,包括对花草树木的认识,环保意识的形成、环保习惯的培养等等,正式开启了我园的课程研究之旅。

2.点点幽香悄然开。“十五”期间,我们进一步致力于幼儿园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创设自然的园内外环境、班级游戏环境、环保主题环境等,集全体教师之力出版的园本课程《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更是开创了市幼教界园本课程建设的先河,我们的园本课程形成雏形。

3.五彩缤纷竞开放。多年来,我们执着于不断研究与传承,“十一五”期间又出版了包含教师用书、各年龄段幼儿操作手册、亲子操作手册在内的系列园本课程《和谐课程》。幼儿园生态课程建设从部分走向整体,从单一走向全面。

4.花团锦簇春满园。“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们着眼于生态幼儿园建设,整体思考生态课程在幼儿园的实践与运用,有重点地开展生态游戏研究,形成个性化课程《幼儿园主题区域游戏》和《幼儿科学小游戏》。

在客观、全面分析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了梳理、归并和整合,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方向,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以生态教育为主线,从课程背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挖掘优质资源,体现师幼共建,凸现多方参与, 持续构建生态课程,让课程成为儿童接受幸福教育的源泉。

创新,让课程更加灵动

两个思路:改编和创新

1.改编课程。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园本化、个性化。我们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创新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参考课程加以整合和利用,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满足幼儿的特点和教师的需要,比如《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这样形成的。同时在对本园幼儿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旨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个性化、多元化课程。比如《和谐课程》《幼儿园主题区域游戏》和《幼儿科学小游戏》。

2.创新课程。在原有园本课程传承的当下,追随儿童的需要,生成更为适应幼儿的需求,适宜的班本课程又是全新的趋势。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寻找生活、游戏、运动、环境中的教育契机,既是全新的课程实践视角,又是课程的生长点。

三方主体:师幼、家园、社会

1.师幼。课程建设的主体是幼儿。我们强调课程的生态化、整合性和开放性,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和兴趣需求从自然资源、区域游戏或是社会资源等方面选择课程内容,从问题讨论入手,经过反思、筛选和探究,追随幼儿的问题与兴趣,形成具有个性的课程脉络,师幼共同建构适宜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2.家园。幼儿园是课程实施的基地,家长参与则为课程建设添砖加瓦,比如我们在个性课程中推出了“阳刚工程——爸爸进校园”、“故事妈妈进校园”、“亲子科学梦想秀”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受到了新华社、市电视台、晚报等多个媒体的关注。

3.社会。课程建设中可以集思广益,比如专家引领、同行观摩、其他工作人员参与研究等等,可以凝聚所有人的智慧,发挥所有人的专长,挖掘所有人的潜能,形成有效的课程资源,最终为课程建设所用。

四项内容:环境、教材、活动、评价

1.生态环境创设。环境创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环境资源是引发儿童生成课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注重将园内大环境与班级小环境相结合;集体生态要求与班级特色相结合;室内环境和户外环境相结合;自然环境和创设环境相结合,为儿童营造适宜的环境,从而生发出有价值的课程。

2.生态课程的形成。幼儿园课程的形成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框架的搭建;课程主题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法的设计;课程资源的收集;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方案的调整,都需要经过不断思量,最终形成。

目前我园课程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50%为选用课程,20%为优势项目和品牌活动,30%为园本课程或是生成活动。在课程实施方面注重选用课程和园本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园本课程、个性课程和活动课程融入每周的活动安排,具体做法是:每周安排一个园本课程活动,一个优势项目活动,定期开展品牌活动建设,同时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根据儿童的需要,生成相应的班本活动。园本课程的开发与选择,既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还要注重在一日生活、游戏、学习、环境中的渗透和运用,力争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课程组织形式: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分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相互渗透,有机结合。集体活动主要是教师预设的活动;生成活动、探索活动主要以分组活动为主;个别活动主要体现在区域游戏和自由活动中。以上活动形式都是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调整与拓展方面:未来,我们拟逐步构建具有一定品质,融班级管理、家长工作、文化建设等为一体的创新型、拓展型课程,逐年打造一定数量的精品研究型课程,创设具有“三幼生态”的研究型课程新格局。

3.生态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我园根据本园文化特质,陆续开展了“四季品牌活动”、“亲子共读”、“儿童戏剧”、“儿童主题博览园”等活动,融入亲子活动、节庆活动、外出活动,在生态课程背景下形成我园独有的品牌活动课程。

(1)四季品牌活动,一年四季皆有适宜的活动,春竹青翠游戏节、夏荷清凉艺术节、秋桂飘香科技节、冬梅傲霜运动节,玩转四季,凸显品牌。

(2)主题日活动:环保小卫士、世界环境日、快乐植树、和灾区小朋友心连心等等,丰富的活动滋养儿童的身心,悦纳儿童的心灵,提升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性。

(3)主题博览园活动:比如我们曾开展过的“缤纷车博园”、“盒子的聚会”、“世界博览园”等活动,以“盒子博览园”为例,大中小班共同創设公共区域主题环境,大班通过变废为宝、盒子博览会了解盒子的妙用,中班孩子通过搭建润扬大桥、盒子迷宫和制作活动与盒子游戏,小班孩子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盒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盒子小汽车,感受亲子游戏的快乐。“世界博览园”则通过全园总动员,将每个班级设置一个国家的情景,通过跑班游戏的方式,了解各国风俗、共赏世界美景,品尝诸多美食,感受世界文化,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4.生态课程评价。我们的评价包含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1)幼儿发展评价:主要使用阶段测评和幼儿成长档案记录的方式进行,阶段测评主要检验幼儿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幼儿成长记录包括对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等等。

(2)幼儿园课程评价:采用主题评量表的形式进行课程的价值判断,将课程中的重点和要点一一列举,进行评价,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

(3)教师发展评价: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进行,主要了解教师在创设教育环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发展,让课程更具魅力

五个要求:文化、理念、实践、研究、提升

1.生态文化传承。我们注重营造和谐共创的环境文化;和谐共进的管理文化;和谐共生的课程文化;和谐共乐的研究文化;和谐共融的成长文化。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让生态课程更加鲜活。

2.生态理念创新。我们的办园理念是:融合、学与乐;启蒙,知与行;播种,爱与美。我们的教育愿景是教育既不是原生态的荒漠与落后,又不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深度挖掘和开采,而是自然的、和谐的、有序的、科学的师幼互动。在这样的创新理念指引下,生态课程正向着越来越适宜的方向迈进。

3.生态课程实践。知行合一,实践是所有理论落地生根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已改变或创新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是否可行、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并根据实施的情况作修改和调整,以满足师幼共同发展的需要,满足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

4.扎实有效研究。研究之初,我们就建立了以园长为首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把握课程规划及实施的整体方向。实行幼儿园、年级组、班级三级管理,成立各年龄段课程研究小组和各领域课程研究小组,采用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完善课程方案,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伴随着生态课程的全面实施与不断提升,我园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策略、提升专业水平、支持与推进孩子的主动建构与自主发展,使幼儿园的办园个性和教育内涵不断地凸显和拓展。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课程游戏化精神指引下,在自主、开放、多元的发展轨道中,我园将牢牢把握幼儿个体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教育原则,在园所设施调配、幼儿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引领、办园个性发展、多元发展等方面作出新的思考和规划。

思考,激活灵动智慧;行动,追寻教育理想。行走在构建园本化课程的道路上,我们积极思考和行动,期待园本课程如花儿一般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章一兰. 幼儿园“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与思考[J]. 新智慧, 2018(31).

[2]包亚辉. 幼儿游戏化课程教学的点滴思考[J]. 新教育, 2018(20).

猜你喜欢

创新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