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永川区中稻-再生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0-12-24邓世友姚雄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稻再生稻生产现状

邓世友 姚雄

摘   要   回顾了2009—2013年重庆市永川区的中稻-再生稻丰产栽培实践,分析了永川区中稻-再生稻生产中存在的3个问题(传统再生稻技术耗时耗工,有收面积下降;再生稻稻米外观品质不佳,产业后劲不足;中稻-再生稻效益仍较低,生产风险较大),提出了加快永川区中稻-再生稻发展的4个建议:提高思想认识,出台惠农政策;加大科技攻关,解决技术瓶颈;强化成果应用,增加产业效益;优化再生稻布局,培育新型生产主体。

关键词   中稻;再生稻;生产现状;对策;重庆市永川区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12

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西部,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带主轴交汇地带,现有耕地面积6.74万公顷,常年粮食总产50万吨,是我国800强产粮大县之一,5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是永川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主要种植制度是“中稻-再生稻”。据统计,永川区常年中稻播种面积为4万公顷,稻谷总产量35万吨左右,约占永川区粮食总产量的70%[1];常年再生稻蓄留面积1.3万公顷、实际有收面积1.1万公顷,再生稻总产量1.8万吨。为了进一步促进永川区中稻-再生稻的丰产增效,笔者回顾了2009—2013年依托国家再生稻行业科技专项实施的中稻-再生稻丰产栽培实践,分析了当前永川区中稻-再生稻生产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 永川区中稻-再生稻丰产栽培实践回顾

1.1 高产示范

2009—2013年,在国家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下,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牵头,永川区农业部门及相关镇街参与,研究创新了中稻-再生稻丰产高效关键技术,并一直在永川区来苏镇柏树桥村和观音井村开展高产示范,实现了中稻-再生稻丰产、稳产。1)2009年的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面积100 hm2、实际蓄留再生稻面积77.2 hm2。田间测产验收表明,中稻平均单产9.67 t·hm-2、再生稻单产3.53 t·hm-2,两季总产13.2 t·hm-2。2)2010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积97 hm2、实际蓄留再生稻面积70 hm2。田间测产验收表明,中稻平均单产9.86 t·hm-2、再生稻单产4.25 t·hm-2,两季总产14.11 t·hm-2。3)2011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积70.8 hm2、实际蓄留再生稻面积68.2 hm2。田间测产验收表明,中稻平均单产9.28 t·hm-2、再生稻单产2.25 t·hm-2,两季总产11.53 t·hm-2。4)2012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积100 hm2、实际蓄留再生稻面积76.7 hm2。田间测产验收表明,中稻平均单产9.57 t·hm-2、再生稻單产3.25 t·hm-2,两季总产12.82 t·hm-2。5)2013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积70.7 hm2、实际蓄留再生稻面积63.6 hm2。田间测产验收表明,中稻平均单产9.9 t·hm-2、再生稻单产4.43 t·hm-2,两季总产14.33 t·hm-2。

1.2 推广应用

2009—2013年,中稻-再生稻高产技术一直是永川区水稻生产的主推技术,在全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据统计,2009年全区再生稻蓄留面积1.7万公顷、实际有收面积1.4万公顷,再生稻平均单产1.42 t·hm-2,再生稻总产1.99万吨。2010年全区再生稻蓄留面积1.67万公顷、实际有收面积1.23万公顷,再生稻平均单产1.53 t·hm-2,再生稻总产1.88万吨。2011年全区再生稻蓄留面积1万公顷、实际有收面积0.37万公顷,再生稻平均单产1.23 t·hm-2,再生稻总产0.46万吨。2012年全区再生稻蓄留面积1.33万公顷、实际有收面积1.08万公顷,再生稻平均单产1.58 t·hm-2,再生稻总产1.71万吨。2013年全区再生稻蓄留面积1万公顷、实际有收面积0.68万公顷,再生稻平均单产2.18 t·hm-2,再生稻总产1.48万吨。

2 永川区中稻-再生稻生产现状及问题

2.1 传统再生稻技术耗时耗工,有收面积下降

传统再生稻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宽窄行或等行距密植(栽植密度在0.9万~1.2万穴/667 m2)、多次施肥(头季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头季稻人工高留桩收割(留桩高度33 cm)和头季稻收割后喷施赤霉素等技术,以确保再生稻高产。但在现实条件下,受种粮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乏、肥料成本增加等制约,上述传统技术大多无法落实。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为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减轻水稻生产强度,以履带式收割机为主要机型的头季稻机收面积迅速扩大,在收割过程中严重损伤了再生芽,致使再生稻蓄留面积、有收面积均大幅度下降,再生稻产量也难以提高。

2.2 再生稻稻米外观品质不佳,产业后劲不足

与永川区头季稻灌浆结实期常年遭遇的高温伏旱气候相比,再生稻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更有利于生产优质稻。因此,再生稻的食味品质较头季稻显著提高,但由于再生稻的成熟期常常遭遇阴雨寡日天气,加之传统自然晾晒难以快速让稻谷干燥,常常导致稻米外观品质较差,特别是色泽偏暗,严重制约了再生稻米的市场销售和价格提升。同时,由于头季稻低桩机收的普及,低桩萌发形成的再生稻生育期更加延迟,大面积生产的再生稻成熟期相差较大,无论是单收还是混收,均易产生较多的未成熟青秕粒,严重影响了再生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难以形成后劲强、产能足的再生稻米品牌。目前,永川区仅有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在从事再生稻米品牌加工,但其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3 中稻-再生稻经济效益仍较低,生产风险较大

根据生产调查数据,如果采用传统人工收割头季稻、高桩蓄留再生稻的技术体系,中稻-再生稻两季生产总成本平均为1 850元/667 m2,按两季收获稻谷900 kg/667 m2、稻谷均价2.6元/kg计算,中稻-再生稻的纯收益为490元/667 m2。但是,仅从再生稻看,包括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头季稻人工收割和再生稻机收等主要环节的生产总成本平均为360元/667 m2,按再生稻单产为250 kg/667 m2、稻谷均价2.6元/kg计算,再生稻的纯收益仅为290元/667 m2,效益并不高。如果采用头季稻机收、低桩蓄留再生稻的技术体系,中稻-再生稻两季生产总成本平均为1 520元/667 m2,按两季收获稻谷770 kg/667 m2、稻谷均价2.6元/kg计算,中稻-再生稻的纯收益为482元/667 m2。但是,仅从再生稻看,包括再生稻促芽肥、发苗肥、头季稻和再生稻机收等主要环节的生产总成本平均为182元/667 m2,按再生稻单产为120 kg/667 m2、稻谷均价2.6元/kg计算,再生稻的纯收益仅为130元/667 m2,效益非常低。除此之外,永川区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期间极易遭遇高温伏旱,无法施用促芽肥,同时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发生呈偏重趋势,再生稻生产更加面临风险,再生稻蓄留面积难以保证。

3 加快永川区中稻-再生稻发展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出台惠农政策

中稻-再生稻这一颇具南方特色的稻作制度,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温光热资源稳定提高单位面积稻田产值的同时,还肩负着西南雨养农业区冬季蓄水抵御干旱的重要生态功能[2]。因此,稳定和适度增加一定面积的再生稻,就是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冬季囤水稻田,从生态角度缓解西南地区日益频发的高温、干旱气候的有益措施之一。永川区是重庆再生稻研究和应用较早的地区,过去在中稻-再生稻领域取得的突出贡献均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为了促进再生稻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永川和重庆的再生稻振兴,建议地方政府对蓄留再生稻的农户实行财政补贴,做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同时,种粮大户是未来水稻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培育和扶持种粮大户是解决今后谁来种稻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实施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子补贴等政策性补贴的平均化、行政成本高、效果不显著等情况,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补贴政策,探索直接补终端产品、补商品化稻谷等,引导种粮大户优化品种结构,促进绿色高质商品粮生产,有效延长水稻产业链,提升种植效益与产业竞争力。

3.2 加大科技攻关,解决技术瓶颈

对于永川再生稻生产而言,攻克头季稻机收蓄留再生稻是最关键的技术瓶颈。建议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1)加强低位芽强再生力的水稻新品种选育攻关。为适应当前头季稻机收的生产实际,适宜蓄留再生稻的水稻品种不仅要符合传统的优质、高产、抗逆要求,更要具备中早熟期,难落粒,低位芽再生力强等特征。2)加强水稻机插或机直播、缓控释肥一次施用、无人机防控病虫害、专用收割机收获头季稻等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研发插秧(直播)与施肥一体化装备[3],进一步降低中稻-再生稻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再生稻蓄留成功率,稳定增加再生稻产能。3)加强再生稻米的烘干加工技术研究,实现再生稻米综合品质提高。4)因地制宜开展中稻-再生稻农田生态绿色复合种养技术及模式研究,提高单位面积的稻田效益产出。

3.3 强化成果应用,增加产业效益

永川是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带主轴交汇地带,毗邻四川再生稻主产区泸州市,应进一步强化中稻-再生稻的科技成果应用,辐射带动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的丰产增效。近年来,在国家和重庆市的科技攻关项目资助下,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利用强再生力杂交水稻品种渝香203等,配套发明的中稻-再生稻粒芽肥施用技术,在生产上开展了大面积示范应用,显著提升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中稻-再生稻施肥成本,解决了高温伏旱天气无法施用头季稻穗粒肥和再生稻促芽肥的难题,实现了中稻-再生稻节肥增产增效。此外,研制出了4LZ-0.3A型全喂入小型收割机,对稻桩的碾压率低于10%,较久保田PRO688Q型收割机对稻桩的碾压率降低35%,增产效果显著[4]。

3.4 优化再生稻布局,培育新型生产主体

永川区的再生稻分为南、中、北3个适宜与次适宜区域,以南部朱沱、何埂和中南部来苏、临江等镇为重点,将来苏镇观音井村伍家坝组、柏树桥村桅桿坝组、水磨滩村、珠玉村,朱沱镇水渡滩村,何埂镇鱼龙村,临江镇普安村,陈食镇陈青桥村、莱茵岩村和板桥镇本尊村等作为再生稻的优势生产区域。同时,注意培养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生产主体,提高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的到位率,组建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5],按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品牌化打造”的思路发展再生稻产业[6]。

参考文献:

[1] 汪运彪,陈宗贤.永川区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初探[J].南方农业,2017,11(22):77-80.

[2] 姚雄,唐永群,文明,等.西南生态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6):1059-1064.

[3] 高立均,张巫军,段秀建,等.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6):59-64.

[4] 段秀建,张巫军,姚雄,等.杂交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9,34(1):44-46.

[5] 杨如义.浅谈重庆市永川区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南方农业,2017,11(16):53-55.

[6] 周昔友.重庆市永川区水稻生产现状、品种需求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2,6(6):61-63.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中稻再生稻生产现状
湖南400万亩再生稻丰收估算比单季稻每亩可增收800元以上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湖南:“四防一增”技术让再生稻增产增效
再生稻生产限制因素及技术对策分析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