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课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思考

2020-12-24吕渊峰樊巧思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

吕渊峰 樊巧思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最近这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网络教学形式逐渐普及,为更新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疫情期间,在封闭式管理的环境下,全国高校一致展开网络授课、使线上教学成为了教学的主流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介入越来越普及,带有互联网元素的各类教学方法正在取代以往的教学方式,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主流方式。这一改变推动了设计类软件新课程和新教学机制的诞生,这一变化充分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本文主要是结合互联网课堂背景来探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采用教学新措施开展主动式学习,以此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各类产业的发展,高校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网络授课成为教学的主流方式,艺术教育行业更应该按照学科专业的性质,对教学的方式采用创新的方法,注重强化专业教师的互联网意识,提高教师的互联网使用技术,开展相关的网课、慕课培训及竞赛,促使教学活动更广泛、更全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传统课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很难发散思维,互联网课堂能应用信息手段更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增进的成长发展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具集社科、人文、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他不仅具有交叉性、多元性,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在这些特征下,艺术设计的教学更应该以理论为辅助,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旨。现阶段,各大高校在传统的教学中都用理论占据了大量的课程,这些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比重过高会使得学生缺乏对于创造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的锻炼,特别是对于艺术中许多抽象的定义很难用纯理论来理解,往往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尝试才能深刻理解。这使很多学生容易对知识产生不确定性和单一性,长此以往会缺少创造能力和对学科专业的热情。

一、互联网课堂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带来的益处

1.1互联网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新动力

互联网课堂是以网络授课为主,采用多种科技手段实现教学。是推动学生自主思考、探讨、互动的新形式。他相比较传统的以教案、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具有主动性、多元性、创意性。互联网课堂模式更开放,强调学生的灵活性,他的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束缚,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下,教师需要及时地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更新多样的互联网教学方法。

1.2互联网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新媒介

在艺术设计这类课堂中,互联网技术尤其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大部分操作流程都需要借助电脑端的各类软件来协作完成。更多的应用互联网教学能解放了设计者的思路,激发了设计者的创意灵感,也推动了新艺术形式的边界不断延伸。比如采用VR虚拟现实、A R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多维化的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特别是本专业对空间感的要求特别强,在图纸上看始终是二维的、碎片化的,还需要观者具备较强的几何空间想象力。但用互联网虚拟技术能轻松提供多元性的展示成果,这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供设计场景,甚至创造新的教学的环境,实现远程交换空间和虚拟化教学的发展。普遍的运用互联网课堂的方式能催生学生的想象力、催生新的艺术形势、丰富艺术的多元化。

1.3互联网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强心针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极大的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在课堂内容丰富性。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几本教材来整理课堂内容。而在互联网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快速获取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极大的改善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丰富性。除此之外,课堂内容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能迅速接轨各专业的前沿信息,设计需要时刻注入新活力和新思考。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更多的放在筛选最新知识点、编排内容和组织教学等其他工作,无形之中推动了教学的改革。

二、互联网课堂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带来的挑战

2.1互联网信息需要更高的专业共享平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双刃剑,互联网教学能够丰富师生的信息资源库,带来多方面的专业信息渠道。但由于网络资源不似教材、教案经过作者多年积累精心编写,网络世界人人都可以共享手中的资料,很难建立信息上传的门槛,导致可获取的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重复内容或劣质内容增多,甚至有些资源文章还包含反动思想等负面内容,容易对正在成长的学生产生误导。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筛选判断信息,对教师赛选信息的能力、对网络工具的熟悉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网络资源的复杂性,可以应尽快建立专业知识库,比如高校专业公众平台、订阅号等,实现精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互动交流的便捷性。

2.2互联网信息资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在的本科学生大多为千禧年后出生,从小就生活在了网络时代,对各类搜索软件的熟练程度不亚于专业教师,在同样的网络资源平台上,如果教师直接将搜索引擎上获取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过于重复和麻木、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如何结合自身所学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是对老师们极大的考验。如今大量的网络信息摆在眼前,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消化、归纳、整理,将网络理论与设计实践项目相结合,最终形成一套属于符合自身课程安排的高能量、高密度的课堂,无疑是教师工作的新挑战。

2.3互联网课堂造成师生沟通的滞后性

互联网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共享文档、PPT课件远程教学、课程录播、视频通话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这些互联网课堂方式往往师生不在同一个空间,虽然节约了双方在路程消耗的时间,但是学生无法直观感受到老师的肢体和表情,教师也无法直观感受到学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尤其是对于远程的答疑指导、评图改图有些沟通不便,遇到公开课之类的百人大课堂,就更难在互联网课程中保证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无法与学生展开生动的互动讨论和实时的教学反馈,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课堂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带来的新要求

3.1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设计思维体系的培养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的、创新的进行设计,但是在思维构思内容等方面,则需要凸显其独特性,原创性。针对这一特征,教师更应该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利用互联网课堂的模式,采用新软件、新途径来引导学生建立设计思维体系,而不是单纯的指导学生的图纸绘制,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感受作品。这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科技手段,使学生仿佛直接置身于设计的多维空间中,而看到设计的整体效果,同时教师再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如共享屏幕视频通话等进行补充讲解,达到发散学生思维创作的目的。

3.2教师要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形式的核心内容

现代科技的发展引申出了多种新的教学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包括3d打印、虚拟设计、软件设计等等。这些新的作品展示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为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不仅为学生传授测绘、制图、软件操作等基础教学内容,更要提升深层次的理论教育水平,并将这些枯燥的理论用科技的手段整理、整合,使学生学会通过科技手段消化理解艺术的内涵,把握设计中的细节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将互联网技术与艺术创意充分结合,实现设计的全面创新。

四、结语

互联网课堂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到更新的大数据分析。这类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教学的道路上的各类现象、提出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拿出数据参考针对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创新性为主的学科,在学生探索的道路上,互联网课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与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推动艺术设计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创新性融合。

参考文献

[1]廖慧瑛,冷嘉瑞.基于“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9(12):79-80.

[2]陈荣华.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背景下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24-25.

[3]朱宇彤.多媒体时代中国艺术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新设计理念的发展前景.[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13).

作者简介:

吕渊峰(1989-),男,汉族,湖北宜昌人,环境设计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樊巧思(1989-),女,漢族,湖北宜昌人,环境设计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