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免疫三氧治疗在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

2020-12-24赵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关键词:回输因性机体

赵秀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分金亭肿瘤医院,江苏 宿迁)

0 引言

乳腺癌是临床中女性的一种高发性疾病,在治疗方面多是予以综合疗法进行干预,其包括了手术、生物、放疗、内分泌以及靶向治疗等[1]。在乳腺癌患者中,其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便是癌因性疲乏(CRF),与疾病本身、治疗、患者自身的主观性疲倦体验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具有非特异性特征,多伴有疲劳、嗜睡、虚弱等症状,对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等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2-3]。基于此,为进一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开展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应当对免疫三氧治疗引起重视,帮助减轻痛苦、促进康复[4]。本文就我院收治的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免疫三氧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伴癌因性疲乏患者3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年龄25~73岁,平均(39.86±3.23)岁;观察组:年龄24~73岁,平均(39.88±3.21)岁。组间各项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均已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能够进行有效交流者;(4)经过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判,伴有CRF表现,且严重程度不一;(5)首次确诊为癌症类疾病。

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伴有其他癌症疾病;(4)伴有其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选择合适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讲解疾病多个方面知识以及CRF相关知识,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每日进行有氧运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等。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行免疫三氧治疗干预:(1)免疫三氧治疗:选择三氧自体血液回输法:将100 mL自体静脉血液装入采血袋,等量臭氧10~15 μg/mL气体,并装入到采血袋,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行回输,每周治疗2~3次,10次治疗为1个疗程。(2)相关护理:心理干预:由于免疫三氧治疗方式属于新型治疗法,部分患者由于不了解等,可能内心有疑虑,加之所使用的针头较粗,内心可能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开展治疗前需要与其交流,列举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树立康复信心,并积极配合相关操作。安全防护:免疫三氧治疗方式可能会给呼吸系统带来一定程度的毒性,所以应当确保治疗室通风效果理想,且每日消毒,完成治疗后还应当行紫外线空气消毒,使用的仪器设备一定要清洁,及时关闭,另外,开机之前需要进行为时0.5 h的预热。三氧自体血液回输法护理: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以及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尤其是控制浓度、量等,还能够避免出现污染血液或者输错血等不良事件,在注气的时候还需要轻柔的晃动血袋,确保充分混合,切记不得剧烈震动而出现溶血现象,最适宜的回输速度为60~80 gtt/min,并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并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后CRF状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CRF状况选择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判,分值0~10分,1~3分代表轻度疲乏,4~6分代表中度疲乏,7~10分代表重度疲乏。满意度选择医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CRF状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CRF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组间统计学软件对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94.74%明显较对照组84.21%高(P<0.05),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在女性中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导致发生的原因尚且不是十分明确,但是发病存在一定规律性,若伴有高危因素,那么其患病率更高;临床中多伴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与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等表现,癌因性疲乏是乳腺癌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会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与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医学多方面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CRF技术在国内外均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属于目前医学研究的重难点,现今,大部分文献中指出加强运动锻炼、确保睡眠质量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RF现象,但是有关免疫三氧治疗方式在CRF中的应用研究还较少[5-6]。

表1 干预后CRF状况比较[n(%)]

表2 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n(%)]

本研究结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RF状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行免疫三氧治疗的效果理想。三氧浓度适量,在进入机体之后能够带来刺激感,属于生理激活因子,从而出现生物效应(较多),将免疫活性细胞有效激活,可产生干扰素以及白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有利于信息传递介质合成(细胞间),不仅改善细胞供氧情况,还可将细胞代谢激活,从而促进其正常功能恢复,进而改善血氧饱和度以及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提升机体代谢,尽快将残留的化疗药物排出体外,避免出现体内积聚现象,在降低化疗毒副作用方面效果理想[7-8]。除此之外,三氧能够和机体进行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由基数量进行增加,不仅可诱导,还能够将机体抗氧化酶系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自由基清除剂激活,从而有效将过多的自由基清除干净,有利于改善自身抗氧化功能,对机体代谢所产生的毒性物质以及废物进行氧化分解,获得帮助改善机体状况以及化疗反应等不良现象的效果,一旦促进康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9-10]。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乳腺癌患者,对其进行免疫三氧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癌因性疲乏现象,并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回输因性机体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的回顾性研究
自体血回输在产科手术的应用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超声引导下对晚期直肠癌患者行NKG2D-CAR基因治疗1例
邓俊峰作品选
胆汁回输再利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