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医院肾内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送检问题管理对策

2020-12-24万思静宋江勤刘玉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关键词:肾内科医嘱标本

万思静,宋江勤,刘玉兰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院感科,湖北 天门)

0 引言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给临床提供重要的病原学诊断依据[1]。根据WS/T 503-2017《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流程》,当怀疑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短期外周导管血培养应采集2套;保留导管患者至少采集1套静脉外周血培养,同时应尽快采集等量的1套导管血培养;肾内科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较多,双侧双瓶送检率低,单瓶送检现象较普遍,易造成CRBSI患者漏诊,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也不利于提高检验科标本的送检质量。本研究以肾内科为试点,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管理前后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31日肾内科疑似或确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血培养送检情况进行统计。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前期(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1日)

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排查并统计肾内科住院患者疑似或确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人数、血培养送检瓶套数、送检率。

1.2.2 干预期(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

医务科邀请省内和院内微生物专家对肾内科医护人员进行血培养送检规范、血培养结果的评估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和导管血血培养结果的理解和判断。

(1)护理部请检验科主任对护理人员血培养规范采集和运输流程进行培训,并给护理人员发放“检验与临床《用户手册》”;提高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双侧双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能对医生开具的血培养医嘱起到事前监督的作用。同时也对血培养的规范采集操作、采血量和送检时机进行培训,降低血培养采集和转运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2)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不定期、不定时对肾内科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和血培养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进行督查,并与操作人员及时进行交流反馈,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医嘱开具血培养瓶套数、医嘱的核查、血培养瓶贴打印、采集等多个环节进行干预。

(3)每季度在医院感染通讯中对CRBSI诊断标准进行解读,提高临床医生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送检瓶套数的正确理解。

(4)每月通过医院办公系统对肾内科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进行反馈。减少肾内科医生对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瓶套数的不规范开具医嘱行为。

(5)发现有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送检数不正确,将交质控办,与科室绩效挂勾;通过经济手段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正确的瓶套数有一个警醒作用。

(6)与物价科、信息科联系,变更医嘱模块,医生开具血培养(导管),会自动生成两个(需氧和厌氧)标签,从源头上提醒肾内科医生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医嘱进行正确开具。

1.2.3 干预后期(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每季度在院感通讯、质控简讯和全院季度检查中对肾内科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患者血培养送检情况进行反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持续改善血培养送检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管理后,2019年4~9月肾内科送检血培养272例次,与2018年4~9月送检情况相比,送检单瓶率由31.18%降到1.10%,送检单瓶数例数显著减少;≥2套送检率送检率显著增加,由干预前的4.18%上升到60.66%;血标本的污染率也有明显下降,由23.95%降到6.99%。这给临床医生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详见表1、2。

3 讨论

表1 干预前后血培养送检瓶套数和构成比较[n(%)]

表2 干预前后血培养标本污染例数和污染率比较(n, %)

血流感染作为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之一,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困难和预后不佳等特点,国内外的数据对比显示我国存在血培养送检不足,血流感染漏诊严重等现象[2-4]。肾内科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多,且时间长,一直是医院感染部门关注和监测的重点,血培养的送检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连续监控反馈、采取改进措施,血培养的送检率,特别是病原体感染高发的重点科室,可提升至60%以上。同时,双套血培养检测阳性比单次血培养检测阳性在诊断病原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更具有临床价值[5]。

本研究表明,干预前肾内科疑似CRBSI患者血培养送检单瓶率高,双瓶送检率低,血培养污染率高,干预后改善明显,污染率由23.95%下降到6.99%。同时血培养污染率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护理人员采血的部位、采血量、采血时机、手卫生依从性、采血后送检时间等均会影响血培养报告结果[6]。

综上所述,科学的管理能有效地提高肾内科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送检质量,提高血培养标本双套规范送检率,降低污染率,为临床合理治疗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肾内科医嘱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
怀孕后患慢性肾炎怎么办?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电子医嘱处理本设计与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