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戏盛典后的一个建议、一个呼吁、一个设想

2020-12-23陈鹏

人文天下 2020年21期
关键词:院团剧种剧团

编者按:一方舞台会九州,一座城市看百戏。2020年,是戏曲百戏(昆山)三年盛典的收官之年,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与木偶剧、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首次在昆山实现“大团圆”,这既是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延续,更是新时代戏曲传承发展工作新的起点。盛典落幕,如何继续推动中华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是戏曲界、文化界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这需要盱衡大局的长远策划,也需要次第铺衍的扎实举措,需要专家智慧的引领,也需要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陈鹏,全程看完348个剧种,三年来,做了数十万字的看戏日记,发表了数万字的理论评论文章,向主办单位提交了数万字的工作总结、理论思考和发展建议。本刊现发表陈鹏百戏盛典后的系统思考之作——一个建议、一个呼吁、一个设想,从不同层面对今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看完“百戏盛典”348个剧种演出,面对浩瀚广袤的戏曲文化生态和全国数以万计的戏曲剧团(10278个),从促进戏曲事业整体发展的实际出发,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可以覆盖全国的戏曲网,实行“顶层设计、网格管理、统筹兼顾、纲举目张”。具体要建立一个以文化和旅游部为主导,以省市行政區和剧种传播区为抓手,以京昆为龙头,以重点院团和艺术研究部门为支撑,以国有院团为骨干,以现有院团为基础的框架体系;抓两头、带中间,鼓励竞争、科学分工,全面扎实地推动中国戏曲整体发展。

一、建立一个“顶层设计、网格管理、统筹兼顾、纲举目张”覆盖全国的戏曲网,是形势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戏曲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和百戏盛典的圆满成功更把戏曲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中。348个剧种的展演让我们看到了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浩瀚广袤,同时也感受到了现有机制对其整个把握、整体推进的力不从心,感受到了无论从行政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存在的鞭长莫及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偏远基层班社戏曲人对精神引导与艺术交流的渴望,令人感动。为此,建立一个“顶层设计、网格管理、统筹兼顾、纲举目张”且覆盖全国的戏曲网,让戏曲的继承与发展、艺术与管理、展示与交流循环起来,让中华戏曲之魂传播起来,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一个以文化和旅游部为主导,以省市行政区和剧种传播区为抓手,以京昆为龙头,以重点院团和艺术研究部门为支撑,以国有院团为骨干,以现有院团为基础的框架体系

(一)以文化和旅游部为主导

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全国文旅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戏曲的整体发展进行把握方向、统筹规划、组织领导、指导监督。

21世纪以来,原文化部协调制定了多个促进戏曲繁荣的政策文件,力度之大、时间之集中,前所未有。

2001年12月,文化部制定《文化部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十年规划》。

2004年,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制定《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2005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连续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体性的昆曲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

2015年,文化部将昆曲扶持专项和京剧、地方戏、民族音乐舞蹈扶持项目一起纳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更加全面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 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2016年3月,“戏曲振兴工程”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志着国家对戏曲艺术的保护扶持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17年4月,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

2017年5月,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

2017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戏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戏曲在今后的繁荣仍需要文化和旅游部顶层设计、全面部署。

(二)以剧种传播区和行政区划为抓手

以剧种传播区为经线,大小剧种一个不能少;以行政区为纬线,省市县层层有着落,编织戏曲艺术网格系统。

第一,“剧种传播区”是指以民族共生、文化共通、交流共享、剧种共鸣为依据的地域性片区。如梆子戏传播区、花鼓戏传播区、滩簧戏传播区、藏戏传播区等。剧种传播区有的是一个省份独有的,有的是多个省份共享的。提出“剧种传播区”这个概念的意义,就是要在剧种流行的区域建立跨省份、跨地区的剧种艺术协作机制。在文旅部统筹协调下,以剧种的分布区为标识,建立相关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商剧种发展大计,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分享各自的经验办法,打造共同的节庆盛会,促进剧种的团结繁荣。其实这个做法过去一些省份已经做过,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希望这个办法能形成有效模式在全国推广。

第二,“省市行政区为抓手”是指以省、市、自治区等行政区划为单位,在文化和旅游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的作用,制定本省区的戏曲发展总体规划。对本地的戏曲繁荣和剧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对跨省区的剧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文化主管部门要特别重视弱小濒危剧种保护,要以剧种申报时的热情,做好申报成功后的保护工作,做到“申报有功,守土有责”,通过非遗保护、购买服务、剧种扶持、创作经费等多渠道进行帮扶。

(三)以京昆为龙头,以重点院团和艺术研究部门为支撑

从戏曲当前的状况来看,京剧与昆曲仍是带领整个戏曲艺术发展的引领者,是戏曲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

第一,京剧在近二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已经成为影响深远的国剧。昆剧作为百戏之祖在600年的历史进程中独领风骚、几经沉浮,至今还是当之无愧、不可替代的百戏之师。从这次百戏盛典的情况来看,总数90%以上的剧种、剧团,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受到京剧与昆曲的影响。专家们在研讨中也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京剧和昆曲就是戏曲的龙头,在今后的若干年中,也仍然是整个中国戏曲发展的引领者。

第二,重点院团是各地方戏剧种的省级院团和部分市级院团,是艺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剧种带动力强的戏曲艺术团体,是戏曲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主要载体,是促进戏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重点院团从艺术到行政、从人才到剧目、从继承到创新、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导向性,担负引领剧种走向未来的历史重任,担负着携手弱小戏曲剧团共同进步的使命,对于促进戏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抓好重点院团就是看住牵住了各地方戏剧种发展的“牛鼻子”。同时建议在评选京剧国家级院团的基础上,适时评选地方戏的“国家重点院团”。

第三,多年来戏曲理论研究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对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戏曲发展仍要发挥理论评论工作的作用,当好戏曲工作的智囊团。

(四)以国有院团为骨干,以现有院团为基础

据全国剧种普查统计,全国现有10278个剧团。其中国营院团1524个,占15%;民营院团8754个,占85%(如图1所示)。

占戏曲剧团总数15%的1524个国营院团是戏曲队伍的骨干,是事业的基石。全国348个剧种,其中242个剧种拥有国营院团,占69.5%。而这其中有121个国营剧团是独立承担一个剧种的“天下第一团”。办好国营院团,发挥好国营院团的骨干和基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占戏曲剧团总数85%的8754个民营院团是戏曲事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剧种保护的意义上讲,348个剧种中有106个剧种没有国营院团,是由民营剧团承担保护传承的,这就更显示其特殊的价值和存在的重要性。约35%的剧种有两个以上国营院团,约35%的剧种只有一个国营院团,约30%的剧种只有民营剧团(如图2所示)。可见,国营院团的骨干作用需要加强,民营剧团的基础作用亟待巩固。

总体上看,“国有戏曲院团”是整个戏曲队伍中的最稳定、最有保障性的骨干力量。“以国有院团为骨干,以现有院团为基础。”重视历史形成的格局、面对当今发展的现实。逐步形成一个“国家有纲、地方有目,院团有点、剧种有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纲举目张,整体推动戏曲事业繁荣的发展体系”。

三、抓两头、带中间,鼓励竞争、科学分工,全面扎实地推动中国戏曲整体发展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笔者提出“抓两头、带中间,鼓励竞争、科学分工”的工作思路。

(一)抓两头、带中间

第一,抓好国有重点院团和社会民办剧团,带动其他院团。国有重点院团(省级以上国有院团和部分实力突出的市级院团)从社会责任和艺术发展,都承担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民间剧团基数大,具有不可替代的服务功能和传承责任。从生存机制、服务功能和艺术状态的两端着眼,采取不同的政策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动扶持,带动整个戏曲事业的发展。

第二,抓好大剧种与小剧种,带动其他剧种全面发展。大剧种就是剧团数量多、影响力大、适应性强的剧种。笔者用每个剧种所有剧团数目与国有剧团数目相平衡的办法进行统计,目前除了前面所说的京剧与昆曲之外,国有院团和民間剧团平均数排在全国前十位的剧种依次是豫剧、秦腔、评剧、曲剧、粤剧、黄梅戏、越剧、河北梆子、晋剧、川剧。抓好三分之一大剧种,形成戏曲发展的生力军;关注三分之一的小剧种,做好保护与传承;带动三分之一的一般剧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戏曲全面繁荣。

第三,抓好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促进艺术与学术的共同繁荣。实践性是指当前发展比较好的剧种,学术性则是濒危而极有学术价值的剧种。这次盛典中这两个方面都有代表性的艺术展示,而且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观众喜欢看艺术呈现好的,专家关注濒危而学术价值高的。这两个方面都是今后工作的着力点。

(二)鼓励竞争

第一,对发展情况好、剧团数量多、受众面大的剧种及剧团,要建立激励机制,在竞争中开辟新天地。鼓励它们在坚持正确文艺方向奋勇当先的道路上竞争,在勇攀艺术高峰的拼搏中竞争,在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舞台上竞争,在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的艺术创造中竞争。

第二,以经典传承、繁荣创作和精尖人才培养为纽带,开展剧种、剧团之间的竞争。在大环境越来越好,经费增加、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建立真正有制约性的竞争机制,激励经典剧目传承的高保真度,激励创作剧目在艺术上攀高峰,激励人才培养出高精尖,激励绝技绝活儿出新奇招。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艺术繁荣的高度,在竞争中提高生存活力,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在竞争中调整时代步伐,在竞争中实现百花齐放。

(三)科学分工

对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体制、不同实力的院团进行科学分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

第一,明确省、市、县三级国有院团,在剧种保护与发展、提高与普及、创作与演出、传承与服务等方面各自不同的责任目标。

第二,明确创作传承任务与基层服务任务各自不同的比重,明确政策性扶持不同的侧重点。对数量少、力量弱、影响小、濒危的剧团各级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其中学术价值大的,应采取文献性保护、原始性存留的方式扶持。

第三,采取“依团代传”“以团带班”等方式加强剧种传承。可以考虑让有条件、艺术渊源相近的专业院团“依团代传”等方式,保护真正有价值又确有传承困难的剧种。这次百戏盛典中出现的两种情况值得借鉴,一是有些剧种借助相近剧种的专业剧团进行“代传”;二是有些剧团本身就是包含了多个剧种的成熟演出团体。我们老一代的著名艺术家“两门抱三门抱”(指演员能扮演两三种不同行当或不同剧种的角色)的很多。这可以作为一条经验进行尝试。

第四,在戏曲重点院团艺术生产规划中,明确不同艺术项目的任务指标。创作新剧目与传承经典戏曲剧目、探索性剧目创新与原始形态剧目存留,是两类有着不同艺术目标和方向的任务。过去的弊端是混为一谈,所以创新剧目出来,就会有人从继承方面提出批评;经典传承的作品出来,又有人会从创新上提出批评。把不同的方向作为院团的目标任务明确起来,从创作生产上都会有更多的艺术自觉和艺术空间。经典剧目和原始形态剧目的存留,尤其一些特殊艺术的传承,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保真。蔡正仁先生曾说,“现在的传承,传一代、丢一半”,希望这个状况能得到改变。

第五,戏曲研究工作者要及时总结经验,把院团发展、剧种保护的典型性、实践性、前沿性成果进行理论总结,通过相关部门贯彻到创作生产和艺术发展的日常工作中去。使创作与生产的指导思想更为明确,发展更有方向性和自信心。

综上,应建立一个以文化和旅游部为主导,以省市行政区和剧种传播区为抓手,以京昆为龙头,以重点院团和艺术研究部门为支撑,以国有院团为骨干,以现有院团为基础的框架体系;抓两头、带中间,鼓励竞争、科学分工,全面扎实地推动中国戏曲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院团剧种剧团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