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老徐的故事

2020-12-23宗俊霖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34期
关键词:老徐版面灯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路上车流喧嚣,路旁高楼静立。六楼编辑部的窗口透出亮白的灯光。这是2019春节前最后一个出报的夜晚,报社编辑部要出新春特刊,一连36个版面的大策划,编辑们都在埋头加班。我要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老徐,就是这帮文字匠人中资历最深的一位编辑。

老徐是湖南人,30多岁时辞去老家文化馆主任的工作,为了女儿的跨省高考,南下广州。来报社面试的时候,他带了一本自己写的书《崖壁上的疯狂》。总编第一次见到他,一眼看他只有一米六的身高,穿着有些土气的红夹克和运动鞋,本来只想例行公事地聊几句,却碰巧老徐发现总编正在思考报社内刊的刊名,于是,他现学现卖,蹦出了“智慧公社”这样的刊名创意,为自己一举拿下了编辑部主任的职位,从此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灯亮了

报纸的大样是小五号字,一个版面有5000多个字,遇上策划,编辑部主任一天要看30-40个版,按照考核要求,送审稿错字差错率只能是万分之一。因此,忙碌了一天的老徐在最后的关卡前,反而要更加沉得住气。为了更清晰地看好版面,老徐把女儿用过的台灯搬来了单位。灯光把他的身影投在雪白的墙面上。他弓着背,低着头,那剪影就像一个小山丘,扛起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徐常对年轻编辑说:做文字工作,责重如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字也马虎不得。他埋头在一大叠文稿中,就像眼科医生动手术一般,对文字进行着精雕细琢。那些白纸黑字,在雪白的灯光下,错字无处藏身。看着版面从无序到有序,从平实到精彩,那种踏实感,没有沉浸在其中的人是很难体会的。

时间在灯光下静静地流淌,老徐来到一些年轻编辑的桌前,和蔼地说:“你们先回去吧,别让家里孩子等着,剩下的版面我会统筹好!”编辑们总是感激地点点头,说:“辛苦你啦,有你在,灯亮着,我们总是放心的。”

强迫症

老徐无论读书看报,总喜欢拿一支红笔在手上,遇到他觉得不通顺的地方,就会圈圈改改,如果在别家报纸上看出错字或病句,他会马上写下点评,然后张贴在评报栏里,其他编辑看了,也就一目了然。

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以至于他给女儿看作业,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用红笔批改起来,惹来女儿埋怨他有职业强迫症。

我想这或许与歌唱家天天要练声的道理异曲同工,一个老编辑时时刻刻对文字保持着敏感与警惕,才让他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保持着签发版面标题“零差错”的纪录。

老徐负责做报纸的导读版,那是所有重头文章标题汇总性的版面。我发现,这些版面的标题,字数经常是整齐划一的,甚至词性匹配,对仗工整。其实,读者经常是扫一眼就翻过去了,老徐的心思很可能会被忽略,但是他始终坚持着,因为他说,偶尔也会接到一个知心人的电话,表扬他在导读标题中的小创意,因此,他还要坚持下去。

据我观察,老徐在追求完美这一点上,确实有些偏执,然而汉字的艺术,常常就在细微之处见精妙,没有一颗匠人之心,是很难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

熬创意

从前,只要空气中飘来淡淡的烟草味道,大家就知道那是老徐又开始制作策划创意稿了。每当这种费脑时刻,他总喜欢抽着烟找灵感。现在办公室里陆续有了孕妇,老徐不能继续在座位上抽烟了,只能闻闻烟过过干瘾。

老徐说:“创意就像树梢上的鸟,你一靠近,它就飞远。好标题是熬出来的。”这个中年男人寂寞地正襟危坐,拧着眉头,抿着嘴角,左手夹着一根烟,那苦思冥想的样子让我想起苦吟的诗人贾岛。

无需任何铺垫,老徐的思想仿佛已经进入文字世界苦修,粉碎、整合、再造。在那盏旧式台灯下,他静坐思考的样子像一尊雕塑,报社的人称之为“寂寞一根烟”。忽然,这雕塑动了,或许就在刚才把烟靠近鼻尖嗅一嗅的瞬间,他灵光一闪,天赐灵感,当他大笔一挥,写下了策划文案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的表情赛似活神仙。

成就感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微信阅读,手机上有海量信息,我们的目光也只是匆匆一扫。与传统的纸质报纸不同,手机中的文章多数是碎片化的,每一篇各自独立,前后的逻辑联系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人会在乎。但是纸媒却不同,报纸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版面前后衔接,标题既要符合章法,又要新颖时尚,尤其是不能重复。老徐想出了最笨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版面摊开来,再多看一次,俗称为“摆地摊”。这是报社特刊所有版面签发前很重要的一环,各个版面的标题尽量不出现相同的字。这样的细节很打动我,因为这充分体现了编辑的专业精神。

数十张报纸大样在大理石地面上一字排开,像一列等待最后检阅的军阵。老徐握着一支笔,就像握着他的权杖。他俨然是检阅的指挥官,在文字方阵前踱步,时不时弯下身子,摸摸下巴,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索性趴在地上,用笔在大样上勾勾画画。当所有的版面签发完毕,老徐会很有成就感地说:“收摊!”

这些年,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我听到的说法是纸媒的黄昏。老徐喜欢给报社的实习生讲故事,最经典的就是2003年非典时期,他和记者一起去第八人民医院采访抗击非典前线的医护人员,那一刻,他真的体会到为了新闻理想义无反顾的轰轰烈烈。但是多数的岁月,还是平平淡淡地度过:一个字接一个字地看,一篇稿接一篇稿地改,一张报接一张报地签,霜雪染白双鬓,皱纹刻在额头,烟瘾慢慢变小,眼睛慢慢变花。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老徐说报纸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他那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女儿也不再从事新闻类工作,或许有一天,报纸会消亡,但是,曾经奋斗过,就没有遗憾。

老徐当年拟定刊名的内刊《智慧公社》已经不出纸质版了,他给创刊号写下的一段话,我却抄了下来,因为那里面,有这个时代被慢慢淡忘的一份信仰、一份情怀:

“我们,拥有年轻活力,充满理想,但不安于现状,追求完美,也能笑对遗憾,义利并重,心态健康,在压力下过着优雅的生活。”

我想这就是老徐追求的成就感吧。

夜色渐浓,为了完成这份假期作业,我有幸见证了老徐这些文字匠人挑灯夜战的场景。当我离开时,老徐还在最后合版。回望那编辑部的灯光,我又想起灯下的人那平凡的故事。他是那么简单,一支笔、一盏灯,陪伴他走过岁月芳华;他又那么不简单,在浮华中坚守一份寂寞,坚守对文字的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如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老徐的故事,诠释了一个平凡人对工作最朴素的理解,也见证了传媒事业发展变迁中一群文字匠人最执着的坚守。这是一束永远亮在我心里的灯光,让我用黑色的眼睛,在城市的夜空,看到了人性的光华。

【点评】关注平凡人生,体察冷暖世界。真正的语文学习要来自生活,走向生命;真正的写作也应该深度挖掘身边人物的故事,尽可能全面多元地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宗俊霖同學的文章正是这种教学追求的成果之一。非常难得的是,他还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对不同传媒方式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体悟,思想深刻,结构精致,让人赞叹。

(指导老师:楚 云)

猜你喜欢

老徐版面灯光
数灯光
老徐忘记了我
映照
一点一点忘记你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版面撷英
我和老徐的今世之约
求果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
考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