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020-12-23范清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微粒山路空气

范清华

“探究性學习”既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去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点滴效果。

一、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为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努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总是认真挖掘教材,研读新课标,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塑造了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比如《斜面的作用》一课,本是比较枯燥的内容,我在三个环节上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创新设计,分别是:1.歌曲导入,激发情感。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一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我用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演唱视频设计了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听过李琼演唱的《山路十八弯》这首歌曲吗?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悠扬悦耳的歌声,去欣赏那蜿蜒盘旋的山路吧!(播放演唱视频)学生伴着优美动听的歌声,欣赏着盘山公路。视频播放完毕后问学生:视频中的山路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是:山路弯弯曲曲的,呈“S”型。问学生:那么,山路为什么要修建成这样的呢?认真探究本节课的内容,这个问题你就会迎刃而解了。一首悠扬悦耳的《山路十八弯》演唱视频,不但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启迪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而且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了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2.自制教具,突破难点。我进行了可操作性的模拟制作,自制了教具螺丝钉,发给了各组同学观察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合作探究中发现,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螺丝钉的螺纹是一种变形的斜面,也为解释“盘山公路为什么修成S型”奠定了基础,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将抽象的重点知识化难为易了。3.梳理重点,帮助牢记。我将本课的重点内容编成了一首自由小诗,奖励给同学们,帮助他们记忆,既激发了学生牢记重点知识的兴趣,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牢记速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鼓励自主设疑,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留一些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发现,并大胆地提出问题。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只要经过持续的训练,一定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建立新型、民主、互动、共学的师生关系,创设充满矛盾和疑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疑,敢于创新。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奇思怪想,要通过学生一些“幼稚”的想法,看到背后创新的闪光点和无穷的潜力。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时,许多学生都举出了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水烧开了会溢出来,饮料瓶里的饮料和啤酒瓶里的啤酒都不装满……,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不是所有的液体都热胀冷缩,有的液体不但不热胀冷缩,反而热缩冷胀”,对此我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否认态度,而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他接着说:“水结成冰体积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增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听后都表示赞成,议论纷纷:“是呀!冰吸热变成水,体积反而又变小了。”“难道热胀冷缩原理不对”?这时我表扬了这位同学。所以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去善待孩子们的不同见解,去激发学生点燃起创新的火花。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组织模拟游戏,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我们要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广泛、多向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条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如: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在观察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后,教材还希望学生能对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进行比较。因此教材内容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先让学生自由汇报,然后我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喷泉”实验。实验演示完毕后,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空气受热后迅速膨胀,将水挤了出来形成了“喷泉”,可见,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速度更快,而且现象比水更明显。

师小结:刚才的“喷泉”实验,不但让我们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了:空气热胀冷缩的特别之处,而且还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温度变化了,水和空气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它们热胀冷缩的原因吗?学生不能做出完整的解释。于是,我出示了课件:微粒运动的科学小知识,让学生知晓。

师:其实,物体的热胀冷缩就跟微粒的运动有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感受一下吧!

这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游戏规则,再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活动。游戏结束后,我立刻原地进行了现场采访:当吸热升温和受冷降温时,微粒的运动速度和微粒之间的距离都是怎样变化的?学生根据合作模拟游戏做出了准确的回答。此时,空气的性质原理才挖掘透彻。

采访后,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我又课件展示了:不同温度下的微粒运动状态。接着,我用框架图示课件展示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最后,我让学生看着框架图课件,完整地解释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他们既将原理挖掘得透彻,又获得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合作探究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提高学生的探究实效,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

猜你喜欢

微粒山路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三条山路
杨鹤鸣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山路
山路乾坤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