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读“塔希提岛”意象

2020-12-23李文静

美与时代·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本能文明

摘  要:《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重要的作品之一,通过梳理文本“塔希提岛”的存在特征,男主人公成长经历,心理活动,结合弗洛伊德理论加以说明,最终明确毛姆之所以构建“塔希提岛”这一意象,是“本能”与“文明”相互斗争的结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本能;文明;塔希提岛;精神分析法

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塔希提岛”这一意象。同时,为更好说明运用弗氏理论解读这部作品具有一定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首先对此进行论证,将从弗洛伊德与毛姆所处社会背景、理论观念、流派间的联系、小说文本内容等方面详细说明。

首先,弗洛伊德与毛姆的思想主旨都是在论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从人的“本能(本我)”出发,后者从“人欲”出发,值得注意的是,在弗氏理论中本能与人欲是可以等同的。除此之外,“自然”一词在两人著作中频频出现,作者认为这是指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由原本的劳动使人快乐,转变为劳动异化之后,人变成被奴役的“工具”,进而追求自然,寻求解脱。换言之,虽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文明达到了巅峰,同样也是“爱欲”受压抑达到了顶点。所以,弗洛伊德一再表明:爱欲与文明是对立的,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类爱欲被压抑的历史。它本身具有反社会的性质,因此,不是压抑爱欲,便是毁灭文明。所以在小说中,男主人公逃离城市,回归“塔希提岛”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从人生经历看,弗洛伊德和毛姆所处相同的时代,两人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带给他们彷徨与无助感。于是,作为医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控诉这个世界。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人的潜意识的性本能是支配个人活动的基本动力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这无疑动摇了当时不少人对于道德和意志的信心; 而毛姆则是将这种情感付诸笔端,娓娓道来,控诉资本主义经济社会。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与毛姆的创作背景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借助弗洛伊德理论来解读毛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下面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一、“本能”的解读

研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应以斯特里可兰的“婚姻线”为主线索,联系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加之其人生不同阶段的艺术创作风格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本。

在小說当中,有关男主人公“本能”的描写明显。弗洛伊德将“本能”理解为“爱欲”,它区别于“性欲”,本能潜藏在无意识当中,受文明的压抑。弗洛伊德认为“爱欲”与文明是对立的。而毛姆的小说主人公心理状态正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1]27从“反抗”“冲劲”“渴望改变”等词语,可以感受到此时他的“本能”欲冲破“自我”的束缚,因此他放弃工作,离开家庭,从零开始学习绘画。

其次,从儿童视角看,当“本能”得不到满足,这时候它并不会消失,而是将其记忆暂时封存于无意识中,以便寻找合适的机会,使之得到充分的释放①。例如,“小时候我很想当个画家,可是父亲叫我去做生意……”(斯特里克兰语);“我记得结婚前,他经常带个颜料盒儿四处游荡。……”(第一任妻子语)所以,这份记忆从童年开始萌发,中年时得到充分满足,这与无意识(潜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说中,毛姆将这种无法理解的现象称之为“被魔鬼附身”。

当“本我”挣脱“自我”的监管范围,违背良心的谴责,无法理性的思考,可带给别人无尽的伤害,所以说“如果有什么东西阻碍了他那无人理解的、怂恿他奔向未知事物的热望,我相信,他会毫不犹豫,将它连根拔除,哪怕让他痛苦,让他遍体鳞伤,鲜血淋淋”。婚姻最后,布兰奇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男主人公并未作出任何反省,而是一昧地撇清她与自己的关系,仿佛布兰奇的裸体画是唯一证明他们曾经相识的信物。

所以,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本能”主要表现在童年时期对于绘画爱而不得,所以他便将这种情感暂时潜藏在无意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本能(本我)强烈地要冲破“自我”(良心)的监管。“良心,是心灵的守门人,社会要向前发展,就必然制定一套规矩礼仪。它是我们心中的警察,它就在那儿,它在监视着我们,不能违反。它就是我们心中的间谍。”

二、“文明”的解读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文明的大都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城市,回归自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生命最原始的状态,人与自然产生了最紧密的联系,自然满足着人类最原始的天性,自然最接近人的本性”,所以,回归自然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小说中男主人公不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表现出被压抑的状态。文明的社会并未迎来幸福的生活。在生活中,结婚多年,女主人公甚至不知道自己丈夫的爱好,“难道你根本不知道他喜欢画画?”“斯特里克兰夫人皱了皱眉头,苦苦地在记忆中搜索”,对于丈夫的离家出走,她一昧认定他在外面有了情人,而对于“我”的解释抱有怀疑、否定的态度。“斯特里克兰夫人苍白的面颊突然泛起红晕。‘她是怎样的一个人?”[2]64-66对于丈夫的不信任、怀疑,对于人生伴侣的忽视、淡漠,都是男主人公选择离开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文明还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穿着“艺术范儿的丝织品”,“戴着未经打磨的珠宝首饰。……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能将他们当做大公司的高管。看上去,他们总是有点儿累。……但并不认为,他们就该像我认为的这样不真实”[1]13,从“不让别人看出”“累”“不真实”等。由此可以看出“高度文明”所产生的恶果,导致人们背离城市,产生回归原始部落的愿望。

所以毛姆的作品普遍体现出“伤痛”特点。例如,他在《人性的枷锁中》讲到:“人生虚无……生活并无意义,人生也没有什么目的。无论他出生与否都是无关紧要的,无论他生存与否都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似轻微,死去也徒然。”这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加深了各种社会矛盾,于是不少人产生了没落伤感、悲观厌世的情绪。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奴役日益加重,正好印证了弗洛伊德的“不是爱欲被压抑,便是文明被毁灭”这一观点。

在文明的英国大都市,与斯特里克兰夫人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一张进入上流社會的入场券,而男主人公离家出走的行为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明”在潜移默化改造人们的同时,也深深地伤害着人们。原始生活的呼唤,文明生活的逃离,是斯特里克兰的选择,也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三、“本能”与“文明”的斗争

结合赛琳娜·黑斯廷斯对毛姆的评析,可以说无论是《月亮与六便士》中“执着求梦的斯特里克兰”;《人性的枷锁》中“残疾失望的菲利普”;《兰贝斯的丽莎》中的“缺少父母之爱的丽莎”等,都是作家毛姆的化身。因此,我认为毛姆是想借助小人物的内心活动传达出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于是,他虚构了“塔希提岛”,以便将这种对“本能”的解放、自由的追求都寄托在“塔希提岛”。而“塔希提岛”便是“本能”与“文明”斗争的产物。在当今研究中,学者大都从文学角度将“塔希提岛”看做是人类心灵的栖居地、精神的家园,所以,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这便是“本能”(快乐原则、本我)的重新回归。

首先,回归文本,小说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出伦敦文学界的“繁华盛况”,暗含轻浮、虚伪的特点,这便是资本主义社会“高度文明”的一种反映。正如前文所引述的:他们穿着“艺术范儿的丝织品”,“戴着未经打磨的珠宝首饰。……他们尽量不让别人看出自己是个作家。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能将他们当做大公司的高管。看上去,他们总是有点儿累。……,但并不认为,他们就该像我认为的这样不真实”[1]13。从“不让别人看出”、“累”、“不真实”等,正是“高度文明”所产生的恶果,由此导致人们背离城市,回归原始部落的愿望。

其次,“高度文明社会”也反映出鲜明的等级关系。比如,在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家中,他的妻子是一位一心想攀附、进入上流社会的“精明人”;他的姐夫是一位上校,地位尊贵,周围人大都是名流文人,权贵之家。相较之下,男主人公“他相貌平凡。我不再纳闷儿,为什么斯特里克兰夫人谈起他来总有些尴尬;……他简直一无是处。……在他身上,你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2]2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其实在无形中给人上了“枷锁”,为什么男主人公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我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去解读。

因此,弗氏认为“无意识”是意识深沉的部分,包括原始冲动与本能以及出生后的多种欲望,由于社会规范限制,大多得不到满足,于是就被压抑到无意识中。虽然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它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5]。显然,这在文本中也有所体现:“在他乏味的心灵中,逐渐产生一种模糊的反叛意识;……在他灵魂中,也许有着深层的创作本能,尽管他的生活遮蔽了它,它却无情地疯长,像癌症一样扩大到细胞组织,直至占据了他整个人,使他无法抗拒,必须采取行动。”[2]60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斯氏借助幻想,解除生命的痛苦,追求精神上的“愉快感”,或许这一点正是他抛弃“文明”生活一切的原因。

弗洛伊德将“无意识”与“本能”(本我)紧密联系起来,如果说男主人公的离家出走是因为“本能”(爱欲)受到压抑,为释放、摆脱压抑,逃离文明之地。那么“爱欲”为什么会与“文明”相联系呢?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人们潜意识中的原始社会中人与人的自由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城市选择到郊外生活,我们可以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找到答案,即当“本能”受“自我”的监管时,“本我”便受到压抑。随着科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分工专门化,社会劳动异化,人变成被奴役的“工具、机器”,于是人的本性受到压抑,劳动不再使人感受到快乐。毛姆给予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回归原始社会,释放本能,找到心灵的栖居地,这就是“塔希提岛”。

注释:

①“无意识”(潜意识)如父母子女之爱,兄弟姐妹之爱,朋友友谊之爱等,是指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印象、感觉和情绪,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进入意识,便很快沉入或是储存在意识阈限下的记忆仓库中。在储存的过程中,并不是安静地存在着,而是以相当强大的力量冲击着、翻滚着,如果其力量越过一定的限度,便是整个神经错乱。总之,“无意识”指向性本能,而它又是“本我”的主要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徐淳刚,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2]陈仲更,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165.

作者简介:李文静,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本能文明
阅读理解专练(三)
遵守规则文明出行
用道
逆本能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吉米问答秀
永不失落的文明
本能
对不文明说“不”